开篇语:早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在漫长的中华医药发展中形成了众多流派,当中岭南中医药尤为耀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岭南大医传》,讲述“南粤杏林第一家”与祖国共成长过程的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故事。6月起,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开播,广东省中医院官微、花城FM等平台同期推送,敬请关注!
人物简介:
林毅,首届全国名中医,“桂派中医大师”“岭南名医”“羊城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卫健委乳腺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名誉主委。擅长诊治乳腺良恶性肿瘤、增生性疾病、炎性疾病及疑难病症等。
林毅所领导的中医乳腺科经过苦心经营,在上世纪90年代初响彻八桂大地、名闻全国。1996年11月林毅获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如此优异的成绩,引起当时正走在发展快车道上的广东省中医院的关注。当时,他们亟需寻找一位旗手,牵头建立乳腺科,而林毅是不二人选!1997年7月,55岁的林毅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卫生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广东、广西两地带徒,肩挑两广乳腺学科带头人的重担。
林毅教授临床带教
时代需要我这样做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来检查以后,我是96年国家筛选的名老中医的专家,当时就提出叫我两地带徒。
当时的省中医院还没有专门的乳腺科,乳腺病人还在外科治疗。面对越来越多的乳腺病患者,时任省中医院书记的史德林决定开设乳腺专科。1990年9月8日,桂林市中医医院与广东省中医院签署友好医院协议。1992年起,林毅多次受邀到省中医院坐诊,双方的交流也日渐密切。1993年,在林毅的支持和广东省中医院的倡议下,省中医挂牌成立了“全国中医乳腺病防治中心广州门诊部”。当时省中医的乳腺科才刚刚起步,只有两三位外科医生兼职乳腺门诊,更没有相应的专科制剂与配套设备。林毅便把自己所研发的 14 种系列专科制剂,定期从桂林中医院制剂中心运送到省中医,作为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使用。后期,林毅更是把桂林中医院制剂中心李刚主任请来广州,将相应专科制剂的制备方法传授给省中医制剂室。
为了引进林毅到广东省中医院牵头建立乳腺科,院领导显示出满满的诚意。首先,按照林毅遴选人才的要求,在院内遴选钟少文、刘晓雁、任黎萍、张建兴、姚文青等富有潜力的年轻医生加入乳腺科临床、影像团队中,并购置了乳腺科所需的前沿诊疗配套设备。
时年55岁的林毅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上级组织部下文要求她再当5年的院长。在如此优厚的条件下,林毅怎么会离开桂林市到广东省中医院从头开始组建乳腺科呢?
但是,林毅最终被省中医院发展乳腺科的真诚感动了。广东有着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浓厚的中医药氛围,人民群众认同度高,但是中医乳腺学科发展尚未建立。“我要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林毅决定接受挑战,要在广东再带出一支队伍,再造福一方百姓。
1997年全国中医乳腺病医疗中心网络协作委员会成立,林毅(第一排右二)任主任委员
1997 年 8 月 18 日,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全面竣工,乳腺科正式成立。
有了时任全国中医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毅的领导,省中医乳腺科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迅速崛起,不到5年,省中医乳腺科就建设成全国重点专科。林毅把一面崭新的旗帜竖立在了南粤大地上。
林毅教授临床查房
立足于提高临床疗效,不断挖掘中医特色疗法、创新治疗手段,是林毅治学的根本。她在临床辨治上坚持“识病为本、辨证为用、病证结合、标本兼治”的指导思想,提出“中医优势病种能中不西,疑难病种衷中参西,急危重症中西结合”的治疗原则。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胸怀与认识,她才能时刻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不断把握乳腺病领域中医特色与优势发挥的切入点。在系统继承历代医家郁证学说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创新性提出“从六郁治乳”理论,认为乳腺疾病发以六郁、治以六郁,拓展了郁证学说在乳腺病中的运用,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乳腺病中医诊治学术理论。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作为学科带头人,林毅始终坚守在临床第一线,工作强度非常大,但她有舒肝减压、培育良好心态的好方法。
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没有留不住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出的窟窿,没有结不成的缘!
“没有留不住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科室的人都知道,林毅教授最爱唱的就是这首《山不转水转》。或许林毅爱的正是歌中所传递的“没有过不了的难关”的理念。从医五十四年来,林毅从来没有停下自己攻克难关的脚步。例如,她提出的辨证与辨周期相结合的经前治标、经后治本,标本兼治的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周期疗法”理论,正是吸取了传统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又顺应乳腺生理、病理变化,依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分别谴方用药,更有效地调整与恢复乳腺增生复旧的正常规律。
根据这一理论,林毅研制了消癖系列口服液制剂,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女性乳房生理病理特点,以“消、补、散、活、泻”为法,为乳腺增生病中医周期疗法注入了活力,临床运用三十余年取得满意疗效。在此基础上优化形成“消癖颗粒”,自创方以来,经历了近二十年的研发历程。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临床研究批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成功进行技术转让,并顺利完成全国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试验。2018年12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是2018年唯一一个获批上市的中药创新药。
林毅教授研发中成药2006年成果转让
林毅教授研发上市的创新中成药
现代医学对乳腺炎的研究相对较少。例如,对于哺乳期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医生们都很熟悉,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却是常常困扰医学界的疾病。病名不同,病因各异,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其中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属疑难病,近年发病率不断攀升,误诊率、失治率高达80%。由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乳房急慢性肿块、脓肿、窦道、溃烂,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被喻为“良性病中的恶魔”,严重者可能导致女性失去乳房。林毅就诊治过大量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人。
从现代来看,我认为最棘手的是非哺乳期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由于小叶里头出现了病变。它的病因也不清楚,目前认为病因是免疫机制,还有是属于感染以至郁积,外伤、饮食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停止哺乳以后的2~3年的时间出现乳房肿块、疼痛、窦道、脓肿。
李女士因左边乳房患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差不多成了“烂苹果”:全乳弥漫性红肿,疼痛,乳房充满了结节、肿块、脓肿和错综复杂的窦道。在两家省级医院求诊时,经组织多学科会诊均建议抗炎后需要做全乳切除手术。几经辗转,李女士找到了林毅。林毅没有让李女士失望,她运用自己首创的“平衡脏腑、提脓祛腐”综合疗法,在“腐去肌生”的理论的指导下,连续3天从李女士乳房清出大量脓液和坏死组织。很快,李女士的乳房伤口开始愈合,各项指标也恢复正常。继续治疗3个月,乳房肿块全部消失,乳房回归当初的完美模样。
患者求诊
乳腺癌属于重大疾病,根据乳腺癌现代医学综合治疗手段的特点,考虑不同治疗阶段患者病机、证候各具有其鲜明的特性,2006年林毅首次提出乳腺癌“因期制宜、分期论治”的初步理论,牵头在全国运用改良德尔菲法与专家共识对乳腺癌分期辨证规范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确立了乳腺癌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及巩固期的分期治疗体系。
乳腺癌是属于中西医结合的病种,中医在这方面有阶段的优势。围手术期促进术后快速恢复,在围化疗期促进胃肠功能 、补肾生髓,还有毒副反应,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升白针的使用,提高生活质量。在放疗期,起到预防放射性咽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肤纤维化放疗的三个副作用,我们用中医方法可以解决。
可手术乳腺癌现代医学治疗的不同阶段,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机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医疗法也各有不同。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西医治疗均为祛邪手段,林毅认为此时中医应起到协同治疗作用。通过扶正以维护内环境平衡,巩固期则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以林毅牵头提出的乳腺癌分期辨证行业标准,经过全国专家共同努力于2009年通过了“乳腺癌分期辨证规范(试行稿)”,符合乳腺癌临床病机变化的特点,而且便于临床实际操作,这进一步奠定了省中医乳腺科在本行业中的领军地位。2017 年“乳岩/可手术乳腺癌围手术期”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优势病种项目,2018年12月国家中药管理局正式发布了由批准省中医院为牵头制定的“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制定单位。
标准制定以后,对疗效的判定,对科研的开展,将来的转化和创新是个基础来的。
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挂靠单位,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自2002年开始,每两年主办全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研讨会;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托,已主办了十期“全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乳房疾病先进诊疗技术培训班”,为全国培养无数乳腺专科人才。在林毅的带领下,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也于2016年3月升级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
林毅教授与弟子们
相对于治病,林毅认为更重要的是防病。根据《中国乳腺疾病调查报告》,我国女性乳腺病发病率高达52.4%,远远高于其他常见病,保卫乳房是许多女性一辈子的任务。因此,林毅2008年编创了《女性养生导引功》,帮助女性预防乳腺疾病及调养全身。
2018年林毅教授带领医患团队做女性养生功示范表演
主张防治并重,身心并治的《女性养生导引功》是林毅乳腺病“治未病”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林毅完善的治未病方案里,除了情志疗法、五音疗法、团体治疗外,她还注重调节体质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为使中医事业后继有人,林毅立志发扬光大中医学,将自己的宝贵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年轻一辈。她诲人不倦,育人不怠,无论是师门弟子还是进修生,都倾囊相授,无私奉献。
林毅教授收徒照
在林毅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从2003年作为华南地区首家技术引进单位开展乳腺MMT微创治疗,到2017年成立广东省首家乳腺病MDT联盟和首家乳腺炎性疾病诊疗中心,再到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健康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等等,广东省中医院逐渐奠定了在国内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乳腺事业领域的领头羊地位。作为全国中医系统规模最大的乳腺病中心和广东省最大的乳腺科团队,如今省中医院乳腺病大科拥有四个病区、三个中心、二个团队,年收治病人7000余人次,年乳腺癌手术近八百例,年门诊量逾17万人次。此外,珠海乳腺病区、和友苑团队也相继建立和不断发展。科室成立早期的骨干们早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家。如今,陈前军教授为乳腺科领军人物,美国UCLA访问学者,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王志宇研究员荣获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珠江科技新星等称号;司徒红林教授荣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首届羊城好医生;团队多名医生荣获岭南名医称号等等。此外,团队的后备力量坚实,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辈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林毅学术团队
如今,年近八旬的林毅仍奋斗在临床最前线,虽然有严重的腰椎骨折后遗症,但仍坚持每周出诊六天。她中午从不午休,每天从八点开诊,最快也要看到下午一点钟。虽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但她从不敷衍,始终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
林毅,具有高尚的医德、崇高的情操和精湛的医术。
能够让人不得病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她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疾苦,树立了济世良医的楷模。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新时代的健康中国,奉献我们中医人的智慧和力量。
她为现代中医乳房病学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却把所有功劳归功于团队。
团队的同仁,这二十几年风雨同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一起创造的佳绩。不是光我一个人,我只是引领而已。
林毅,是中医、中西合璧乳腺病科的一面闪耀的旗帜,更是如山的脊梁。她在推动和助力中医、中西合璧乳腺病学术发展的道路上,坚毅不拔,永不停步!
岭南大医传
2019年6月起,广东省中医院联合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共同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周年献礼——《岭南大医传》,讲述“南粤杏林第一家”与祖国共成长过程的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故事。
记者: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 黄裕鹏
编辑:查冠琳 责编:宋莉萍
(本栏目由广东省中医院与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共同制作)
点下方在看
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