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看当下的美国。美国社会当下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一如当前的苏联,也是不公平,由财富分配极度不均所体现的不公平。由此可见,苏联共产主义与美国资本主义,并非如一般人所想象,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而是在本质上相同的一条道路,都殊途同归地制造不公平,制造严重的不公平。
不公平在当下的美国成为主要问题,成为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2008年,没错,次债危机之后。
次债危机撕掉了美国的底裤,让真实的美国暴露于世,不仅对外国人如此,对美国人自己也是如此。次债危机之前,美国是公平而普遍富足甚至普遍土豪的美国。次债危机之后,人们才发现美国只是一个1%的人富足甚至土豪,而99%的人却不富足,甚至贫穷的美国。
于是,美国人民不干了,2011年他们发动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大骂华尔街是骗子一条街。同时,2014年左右,揭露当下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财富分配不均的《21世纪资本论》成为西方世界,乃至全球的畅享书。然后,美国人让世人大跌眼镜地选了一个反美国政治传统的超级土豪做了总统。这些情绪和事件最终汇总为一个潮流,被称之为反政治正确的“民粹主义”。
在西方的语境中,尤其是在西方精英的意识中,“民粹”是一个十足的贬义词,有点类似于中国的“义和团”,在内涵上又本质不同。“民粹”和“义和团”相同的地方有两点。一是,都是来自民间的、老百姓的,对所遭遇的不公平的自发反抗;二是,都代表着传统。
二者内涵的本质不同就在其所代表的传统的不同。“义和团”所代表的传统是中国传统,“民粹”所代表的传统则是西方传统,或者说中世纪传统。中国传统是心性-道义传统,而中世纪传统则是基督教传统。
“义和团”在中国之所以被嘲笑,尤其是被“精英”阶层嘲笑,只是在于其对新技术的排斥,更相信自己内在的精神,以为自己的精神,以及以精神为支撑的肉体能够抵御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事实上,相信自己内在的精神,轻视外物,轻视技术,正是中国传统之精神内核,只是“义和团”的英雄们做的有点机械了。此后,中国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在技术明显不利的条件下,终于赶走西方列强,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建国后,也是凭借这种精神,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完备的工业体系,搞出原子弹、氢弹。改革开放后,还是凭借这股精神,中国让自己的产品畅销世界,迅速实现经济的崛起,成为唯一一个仅凭贸易,不搞侵略,就晋身超级经济体的国家。
因此,义和团之后至今,在对抗西方上,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中国传统的胜利,不是任何外来的这主义那主义的胜利,也非这技术那技术的胜利。
如果概括性地总结一下,中国传统精神的精髓有两点,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二是无限开放。
我们管离乡背井到城市挣钱的农民叫“农民工”,这是不对的,更准确的应该叫“农民老板”。但凡了解农民的人都知道,他们进城最不喜欢的就是进工厂当工人,挣钱不多不说,更重要的是缺乏自由,管束太多,让农民很不适应。于是一有机会,进城农民更愿意去做没有人给自己下命令、定规矩的职业,譬如走街串巷收废品,街头摆摊卖小吃水果,拎个锤子搞家装;一旦积累了经验、技术、资金,农民们也更愿意自己开店开场,哪怕经营非常之辛苦,规模非常之微小。
为什么读书很少,甚至不读书的中国农民,更愿意去做自己承担一切风险的老板,而非包吃包住无风险的产业工人。原因无他,传统精神传统教育使然,而传统精神传统教育的内核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最典型的话就是“不吃馒头争口气”,“你要争气”,“你咋不争气”,这是世世代代以来,每一个中国人在孩提时代必然会收到的来自父母长辈的告诫,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现代人一提到“开放”、“封闭”,就想当然地认为是国家层面的事,社会层面的事,其实不然。从根本上来说,是个人层面的事。真正的开放是心态、心灵的开放,而心态、心灵开放的标准是你是否真正考虑别人的感受,你是否把别人当成和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就这个标准而言,在至今的整个人类文明史中,唯有传统的中国做到了真正的开放,因为唯有传统的中国用“仁”,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定义人。也唯有传统的中国,世世代代以来,用“仁”,用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
从字形上看,“仁”就是二人,其中一个人是你自己,另外一个人,则是你在这个世界上将会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包括你的家人,你的同乡,你的同胞,以及全天下其他的任何一个人,总之,“仁”就是你和你之外的任何一个人,仁就是世界上所有的人。“二人”何以为“仁”,因为,“仁”的意思就是,你应该把你之外的任何一个人,看成和你一样的人,你的心要和他们的心相互感应,要考虑他们的感受。
充分接纳别人,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就是“仁”,只有“仁”了,才是人。否则,把自己与别人割裂开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就是“麻木不仁”,就不是人。“麻木不仁”本来是医学术语,是说你的身体器官麻木了,失去了感觉能力,“不仁”就是不能去感觉、感知了。
“仁”就是开放,是真正的开放,也唯有仁才是真正的、无限的开放。对于仁,对于这种开放,中国还有一个比较通俗,比较民间的说法,是“将心比心”。
中国人的以“仁”为内核的开放精神,还体现在对人,尤其是对陌生人的称呼上。在当今世界,唯有中国人以家庭成员的称呼,去称呼一个陌生人。譬如,对于同年龄段的人,一律以兄弟姐妹相称,对与父辈年龄的人,一律以叔叔、阿姨相称,对年老人一律以爷爷奶奶相称。即便对于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陌生人,一位中国父母也依然会对孩子说,这是小哥哥、小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之类。
前不久,有媒体将英国女首相称之为“梅姨”,梅姨听了以后,非常开心,欣然接受。在感到温暖、亲密的同时,想必梅姨也一定很惊讶,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家庭关系的中国人怎么叫自己姨。
中国人为什么用家庭称谓去称呼全天下人,原因无他,在中国人心目中,全天下的人,都是和自己家庭成员一样的人,真真正正地把天下,把世界看成一个大家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具备家天下的情怀,用现在的话说,都是世界主义者。事实上,家天下比世界主义要深刻地多,真实地多。同时,在全球隔离主义横行的当下,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家天下情怀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