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中稻粒粒香,百合入菜身体棒

2023-08-05   幽默搞笑小郭

原标题:处暑中稻粒粒香,百合入菜身体棒

专家简介

朱焜,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药膳科副主任医师,上海药膳协会副秘书长。擅长通过道家导引术和药膳调整身心,融汇儒释道医诸家理论指导日常调摄。

处暑,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登”就是成熟的意思,所以有“谷到处暑黄”“中稻粒粒米”的农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理论上说长夏结束天气转凉,但“秋老虎”依然凶猛,尽管早晚气温可能会有些微下降,暑气却仍然未减。因为江南地区一般要白露之后,炎热才会稍解,到秋分有较明显的气温下降,进入寒露才会有真正的秋凉,所以有“秋来伏不去”的说法。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有东北、西北等高纬度地区,由于昼夜温差加大,冷热变化明显,容易引发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故称“多事之秋”。

虽然经过漫长夏天的煎熬,人体亏耗,但绝不能大吃大喝,忙着进补,还是要适当地“伏”。此时因为人体脾胃功能仍然较弱,所以调养脾胃、预防胃肠疾病才是处暑养生的总则。再则处暑天气仍然很湿热,所以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绿豆、赤豆、薏仁米、茯苓、芡实、莲子、扁豆、冬瓜等,还是很适时的食物,但要扩充一些润燥之品,如银耳、蜂蜜、芝麻、乳品。

在处暑前后,民间有七月七日乞巧节、七月十五中元节,有很多民俗活动,宗教场所香火鼎盛。国内多地有处暑吃鸭子习俗,鸭肉偏凉,正是炎热季节的主要禽肉。北京稻香村还有特制的“处暑百合鸭”,笔者没尝过,不过想想加入百合、菊花、陈皮、蜂蜜的这款鸭子,应该是一道不错的药膳。

下面几款药膳推荐给读者。

01

芝麻菠菜

材料: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制法:菠菜洗净,焯水后浸凉水,沥干切段装盘,拌入盐、味精、香油,撒上芝麻即可。

食法:冷盆佐餐。

功效:清暑润燥。

点评:菠菜为藜科植物,相传初唐时由波斯国传入我国,所以叫波斯菜,简称菠菜。性凉味甘,入肝、脾、肺、大小肠经,能生津止渴、降气润肠、清肝明目。芝麻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能滋补肝肾、润肠滋肤。二者合用,一清暑热,二滋肝肾,清凉开胃而又润燥通便,为夏秋转化时的经典菜肴。菠菜食前须焯水以破坏草酸,但不能过久,以免破坏维生素。如果皮肤干燥,可以配银耳;如果目涩不耐久视,可以配羊肝。脾虚便溏者不宜此方。

02

处暑百合鸭

材料:整鸭一只,鲜百合300克,陈皮10克,黄酒20克,精盐10克。

制法:新鲜百合洗净沥干,待用;鸭子宰杀去毛剖腹,洗净沥干;将鸭子腹部朝天放入盆内,塞入百合、陈皮和洗净的鸭内脏,淋上黄酒20克,撒入精盐10克;鸭头折弯入腹,缝扎鸭腹防漏;隔水蒸4小时,至鸭肉酥烂。

食法:佐餐。

功效:健脾祛湿,补虚润燥。

点评:鸭肉味甘性凉,入肺、脾等经,养阴益气、补肺益脾、清热利水。元朝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云:“鸭肉,味甘、凉,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清代郭佩兰《本草汇》云:“白鸭肉,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另外,百合性甘微苦,微寒无毒,清心安神,养阴润肺。明代《本草蒙筌》云:“百合,蒸食能补中益气,作面可代粮过荒。”鸭肉百合合用,清暑健脾润燥。陈皮、黄酒祛膻益香,可以依据个人口味加入葱、姜、蒜、辣椒、茴香、豆蔻等。处暑百合鸭组方众多,也有加入莲藕、米仁、菊花等。

03

蜂蜜莲子百合粥

材料:莲子30克,百合30克,粳米50克,蜂蜜适量。

制法:莲子洗净泡发,与百合、粳米共同熬粥。粥成,稍稍凉却,加入蜂蜜少量调味。

食法:晚餐服用。

功效:清热安神。

点评:本方甚为简易,一目了然。莲子、百合均为甘平清心健脾之品,加入粳米养胃,蜂蜜润燥,符合上文“宜蜜蒸食之”之文献记载,适合心烦难眠、干燥便结者。若有心火亢盛、口苦生疮、小便短赤者,可以加入绿豆,若不嫌味苦,可以合用莲心。

04

茭白炒榨菜

材料:茭白200克,榨菜100克,泡椒2个。

制法:茭白洗净削皮去根切丝,焯水待用;榨菜切丝,清水漂洗3次;泡椒去蒂去籽切丝;炒锅上火,加油烧至五成熟,加入泡椒丝、葱姜炝锅;调入料酒,放入茭白、榨菜煸炒,加入精盐、麻油、味精、鲜汤,小火收汁,浇上麻油。

食法:佐餐。

功效:清热解毒,健胃止泻。

主治:慢性胃肠炎,吸收不良。

点评:茭白甘寒,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通利二便。榨菜是芥菜的一种,腌制而成,因加工时需用压榨法榨出菜中水分,故称“榨菜”,各地制法不同,有鲜辣、咸辣、酸辣、甜辣的不同,辛温开胃,是常用佐餐小菜。泡椒辛温,暖中散寒。慢性胃肠炎长期不愈,往往寒热错杂,所以药膳调理宜冷热并进,清热解毒加辛温健胃,且茭白、榨菜均能增强肠道动力,泄浊而不伤正。本方可以配醋,做成酸辣口味。

(本栏目由上海市药膳协会支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