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有茶友发来私信问:“昨天刮台风没出门,待在家里闲着无聊,试了我2017年存的岩茶水仙,很不好喝,是什么原因?”
这题麻花实在简答不了。
影响茶叶后期风味变化的可能性因素,多到数不过来。
抛开储存影响,被存坏了,跑气、受潮,严重返青等系列原因。
从岩茶收藏这件事的出发点看,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行为。
喝岩茶,原料决定上限。
市面上那些出了名的高端茶,背后出身无不赫赫有名,是正岩特别核心的山场。
同时,工艺决定岩茶品质下限。
做青熟过头,“红茶化”的问题茶,或者是焙火太急,出现焙空焙焦的情况。
明显存在工艺不足的岩茶,先不说好喝不好喝的事,光是“能不能喝”就够让人头疼了。
最后,存茶方式的选择,决定一款好茶会不会被存废。
如果买到手的岩茶,只是随手放在抽屉或者杂物柜,一放就是七年八年。
再次打开出来时,里面的干茶到底会不会“存废”?还真的不好说。
麻花觉得,除了资深岩茶老饕,以及陈茶爱好者。
存岩茶这件事,不适合普通茶友干,原因有以下4点。
《2》
一、“存茶要么不存,要存就存精品。”
有茶友问,存岩茶到底要不要存高档正岩茶?
非常有必要。不夸张地说,按麻花的个人真实想法,要么不存,要么精存。
这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如果一开始,只是看中一批水仙肉桂,价格便宜,但它们的山场不正,工艺也一般,汤感一点不厚。
在山场、工艺方面均没有优势的普通岩茶,哪怕你用了很大的心思,存放多年之后,也没有太大意义。
丑小鸭能变成天鹅的故事,那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天鹅。
同样的,圈内有少部分走高端路线的老岩茶、陈年岩茶,之所以能在老茶客的圈子里受追捧,大家看重的,肯定也不是它们的“年份老”,而是“品质好”。
但岩茶里,但凡品质高端的好岩茶,价格都不便宜。
真心想批量收藏,每年买好几斤藏下来,需要有足够财力支撑。
不然,单纯为了喝点好茶的话,按泡、按盒买茶才是主流。
《3》
二、“盲目入手老茶风险大。”
以现在的市场行情看,好一点的岩茶,价格不便宜。
再加上,正岩核心山场的高端岩茶,产量一直上不去。
纯料“牛肉”、“小牛肉”、“慧苑老丛”等,在招待客人喝茶时,哪怕随便亮出 一泡,也能挣来不少面子。
站在大多茶农、茶商的角度看,本着“现金为王”的立场,将一批岩茶做出来后,如果在新茶时就很畅销,没有“捂盘不卖”的道理。
毕竟,春茶季请人采茶、挑茶、运茶、请帮工做茶、色选、买炭、打焙、多次焙火、包装成本、仓储管理支出等,这些一笔笔的账单加起来,流水压力可不轻。
所以,茶友们在买岩茶时,千万别盲目相信那些,自家存了七年、八年、上十年,才“开仓分享”的套路。
这种库存茶里淘到宝的几率,比刮彩票中奖率还低。
买茶时,还是老实优先近三年的岩茶入手更稳妥。
《4》
三、“私人藏茶不要想着后期变现升值的事。”
有段时间,经常收到这样的私信。
大意是,求鉴定,求估价,询问某某早年买的岩茶,放到现在能值多少钱?
对于这类问题,只能很遗憾地说,老岩茶的“水”比较深,很难估价。
尤其是那些,来源不明,山场不明,厂商信息不明的茶品。
只是有一个漂亮精致的礼品包装盒,其余信息,一概不全。
这样的茶隔着一个外包装,根本没法估价。
何况,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老茶,包括老普洱、老岩茶、老白茶等,从私人茶客手中转手变现是一件难事。
因为,背后涉及到仓储问题。
随便存在某个角落,一直放到现在才翻找出来。
这样的存茶方式,肯定达不到茶叶规范贮存的标准要求。
说得通俗些,在包装未拆的情况下,里面的茶叶有没有变质发臭,谁都不可而知。
前景这么不明朗,除非能获取足够信任度,不然很难实现转手变现。
这一点,不论是对刚入门的新手,还是喝茶多年的老饕,都是一样的。
私人存茶,出发点是为了满足自己喝点老茶的话,无可厚非。
但谈及后期升值变现,基本不现实。
《5》
四、“岩茶越喝嘴越挑,以前存下的茶已经不适合自己。”
和不少朋友在闲聊时,他们都反映过这样的感慨。
喝岩茶的过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你喝过特别好的正岩茶后,再回到原来的起点,实在喝不下那些高香水薄的外山品种茶。
哪怕自己一开始也觉得,它们也挺香挺好喝的。
毕竟,人的审美是会变的。
有一年,麻花接触过一位资深老茶客,他从20年之前就开始存茶。
只不过,他当时存下的还是普洱。早年在存茶时特意存了不少大牌普洱。当年的想法是,存下来的茶够自己喝一辈子,以后不用再买了。
没想到,奥运年之后,古树茶竟然火了。
再然后,很多小众山头,也跟着火了。
于是,只好一直不停买,买,买,再继续买。
等到现在,哪怕自己手里的普洱老茶,还有不少库存,但每年还是少不了买茶。
就像买衣服打扮一样,不夸张地说,麻花的衣柜里,就算忍着10年不买新衣,也是够穿的。
但从人性的角度看,最好看的衣服,永远是下一件。
喝茶也是如此,不管普洱还是岩茶。
世上第一的超级好茶,永远是自己没喝过的下一泡。
所以,哪怕是藏点茶留着以后喝,也建议茶友们别低估了人性的喜新厌旧本质。
哪怕选择收藏岩茶,也要适量而为,切忌盲目。
《6》
存岩茶是不是一个坑?关键看自己的选择。
普通茶客喝岩茶,建议优先三年以内的茶,少喝老茶。
将一款接一款岩茶新品买回家后,建议找准时机,尽早趁着褪火后喝掉。
不可否认,现在很多岩茶是趁早喝掉比较好。
即便在做青透、焙火到位前提下,有的岩茶不容易返青,哪怕在不复焙前提下,也能放上三年四年,甚至更长时间。
只可惜,这种概率比较小。
同时,在久存很多年后,哪怕一款岩茶没有返青,也没有存坏,汤感甚至比新茶更醇厚沉稳。
但它的香气闪光点,很难回到当初。
对很多以香为卖点的岩茶来说,存茶别盲选,趁着新茶褪火就赶紧喝才是最稳当的选择。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