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美院线有一部黑马级别的电影,上映数月,仍在烂番茄保持着95%的新鲜度,IMDb也有7.9高分——
很多人刚开始被《花生酱猎鹰》吸引,是因为它“黄暴污”的演员阵容——
“问题演员”希亚·拉博夫,《五十度灰》系列女主角达科塔·约翰逊,“罚叔”乔·伯恩瑟,还有前摔角巨星“蛇王”杰克·罗伯茨。
不明真相的观众可能会以为这是一部R级动作大片。
然而,这部影片耗资仅仅620万美元,并且是一部纯得不能再纯的“小清新”。
希亚·拉博夫还是那个浪荡的“天生恶棍”,但他这回浪成了通缉犯兼流浪汉。
达妹在这部片中又脱了,但她为的是这事儿——
硬汉“罚叔”一如既往扛起了枪,但枪子儿都没出过枪膛,人就没了。
我们不禁要问,这部连名字都起得莫名其妙的片子,究竟玩的是哪出?
简单地说,《花生酱猎鹰》是一部氛围轻松的公路片,一部现代童话。
在杰克·凯鲁亚克写了《在路上》之后,美国人总有各种理由冲上公——有人想追求真理,有人想离群隐居。
《花生酱猎鹰》里,上路的理由显然轻松得多,也正因此,“轻松”二字是这趟旅途的关键词。
本片主角有三:扎克、泰勒、伊莲娜。
扎克是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他因疾病遭到了家人抛弃,并在种种意外之后被送到了养老院。
他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成为一名职业摔跤手。
在某个夜晚,他成功地逃出了养老院,以摔跤手“咸水红脖”的训练营为目的地,开启了自己无比中二的追梦之旅。
捕蟹人泰勒在上路前搞砸了一切。
曾经相依为命的哥哥意外身亡,使他一蹶不振。受到同行排挤的他,一把火烧掉了寻衅者赖以生存的船只,溜了。
伊莲娜家境殷实,家人甚至为她买了名校文凭。然而不知为何,她沦落到在养老院当看护工。在扎克出走后,这位连病人都看不住的“高材生”,被迫上路。
当下处境糟糕的泰勒和伊莲娜,在阴差阳错之下遇见了扎克——一个“天生糟糕”的人。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加入扎克的旅程,助他实现那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这趟自我救赎和圆梦的旅程就此展开,三人组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地卸下防备,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当然了,旅途并非一帆风顺,三人组遇见过各种奇人异事,这些人和事,不少都在常理之外。
比如有一位盲人阿伯,就曾拿着枪质问他们是否信基督。
正经盲人哪个能干这事儿
不过在影片轻描淡写的叙事节奏之下,这些旅途上的障碍似乎都不是事儿。主角们就像斗恶龙的勇者笃信自己不会被拦路喽啰击败一样,忽略了路上所有危险。
但,轻描淡写并不意味着索然无味。泰勒·尼尔森和迈克·舒瓦茨这两位新人导演,正是用这种节奏让观众毫不费力地忘却现实,沉浸在这片童话般的世界当中。
有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本片的许多设定都与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有着相似之处,片中也有直接明示对马克吐温的致敬。
唐氏综合征患者扎克,对应着小说中逃跑的黑奴吉姆;
浪子泰勒,对应着小说中假死后逃亡的哈克贝利;
伊莲娜,则与试图收养哈克贝利的费尔普斯太太设定接近。
很明显的是,《花生酱猎鹰》的编剧和导演有意弱化了小说中的种族、宗教等艰涩话题,全片因此显得更像是一部现代童话。
有意回避现实问题,大量留白,也成为了本片的特色之一。
《花生酱猎鹰》中出现的每个角色,几乎都是“有故事的人”,但这些故事都只被一笔带过,仿佛那些悲伤过往和艰涩话题,在这场中二大冒险面前都不值一提。
对于扎克,我们只知他是个唐氏综合征患者,完全不知他为何被抛弃,又因何最终被安置在养老院,略有提及的被歧视经历也未铺开细述。
泰勒的兄长只出现在前者的梦中,他的死是泰勒挥之不去的痛。但泰勒与兄长曾经的深情厚谊、与其他捕蟹人的过节等细节也未提及。
伊莲娜的身世背景更是一个谜,这位富家女究竟为何会在偏远山村的养老院当看护工,她如何成为了寡妇,我们对此一无所知。
每个问题都现实,每个问题都值得深挖,也都有可能引申出更多的社会问题。但《花生酱猎鹰》的导演觉得“可以但没必要”。
他们用善意和温情构建了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世界——这片不算广阔的湿地荒原,有自己独特的道德准则和运行方式。
在《花生酱猎鹰》的97分钟里,绝大多数路人都对扎克充满善意和关爱,少数不怀好意者,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片中的爱恨情仇都简单直接。扎克和泰勒一日称兄道弟,泰勒与伊莲娜一见钟情,萍水相逢的摔跤手、基督徒都仅凭只言片语断定来者善恶……
这个世界虽如童话般简单,此间发生的情感却也细腻十足,值得细品。
一无所有的泰勒在与伊莲娜初识时,大概认为他们之间的感情不会有结果。他在闪闪火光中深情凝望着伊莲娜,展现出了一种赤裸、脆弱的表情,仿佛坠入爱河,却又顿时心碎。
在共同经历了种种险阻之后,泰勒第一次卸下了防备,在扎克面前流下了眼泪,将所有情绪倾泻而出。扎克将手臂搭在泰勒肩上以示安慰,恰如泰勒过去与哥哥观落日时的场景。
扎克有着孩童般的善恶观,而他对待善恶者的方式也非常有趣。
对那些友好的人,他表示将邀请他参加自己的生日会,并且赠予生日愿望,仿佛这就是世上最高的荣誉;对他眼中的坏人,他是这么说的——
他眼中的善恶有报,与全片纯净的世界观恰好契合。
看完整部电影,你或许不曾痛哭流涕,不曾捧腹大笑,但这童话般的寻梦之旅,以及扎克童真的视角,着实足以让人找到一丝现实以外的温暖。
上路就上路,现实交给现实。
谈到现实,《花生酱猎鹰》戏外的那些事也着实足够有趣,正印证了“现实远比电影精彩”这句话。
扎克的饰演者本名就叫扎克(Zack Gottsagen),并且他本人就是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
6年前,《花生酱猎鹰》的导演泰勒·尼尔森和迈克·舒瓦茨,参观了一场残障人士表演,扎克正是表演者之一。
活动中,扎克向两位导演主动提出想要成为一名演员。
成为演员对于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来说,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泰勒·尼尔森和迈克·舒瓦茨却把扎克的话听见了心里,决定实现他的这个梦想。
迈克听了会沉默,泰勒听了会流泪
然而,这二人彼时还只是菜鸟导演,仅仅拍摄过一部10分钟的短片——《悲伤日记》。
小短片《悲伤日记》
这部短片的主题与《花生酱猎鹰》相似,也讲述了一段“在路上”的故事,短片的世界观和叙述方式同样简洁明快。
于是泰勒·尼尔森和迈克·舒瓦茨直接将这一模式搬到了《花生酱猎鹰》的制作中,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其他经验,并且还没钱。
为了实现扎克的梦想,这二位导演几乎倾尽所有。自己写剧本,自己参与摄影,筹备过程中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双双破产——正如电影中的泰勒一样,一度落得一无所有。
好在不少明星演员在得知消息后纷纷表示愿意帮忙,自降片酬加盟,影片这才得以顺利开拍。
扎克也得以在《花生酱猎鹰》中成为主角,化身为一名梦想成为摔跤手的唐氏综合征患者,成功圆梦。
戏里戏外同样不切实际的梦想,都奇迹般地赢得了支持和帮助,然后奇迹般地最终实现。
最后,影片还奇迹般地以620万预算收获了超过2000万的票房佳绩,《花生酱猎鹰》从筹拍到上映,当真称得上是一场奇迹之旅。
泰勒的饰演者希亚·拉博夫也颇值得一谈。
他出生于洛杉矶少数族裔社区的一个贫穷家庭,父亲长期沉迷酒精和毒品,母亲也无暇照顾他,这导致他度过了一个极其不愉快的童年。
他的右手手腕上刻有“1986-2004”字样的文身,表示自己不愿意再回想起当年的任何事情。
希亚·拉博夫似乎生来就是吃电影这碗饭的料,入行没多久就凭借《变形金刚》三部曲迅速走红,成为好莱坞当红男星,也挽救了自己支离破碎的的家庭和生活。
但没过多久,他就开始像《花生酱猎鹰》中的泰勒一样,搞砸身边的一切。
他开始像他的父亲一样抽大麻、酗酒,仿佛将此当做一种对自己悲惨童年的报复,一次又一次地做出出格行为,甚至成为了警察局的常客。
5年前,他还曾高调宣布自己将退出娱乐圈,但一年未满,就又回到了大众视野。
回归之后,希亚似乎有意改过自新。关于他的花边消息不再漫天飞舞,他也开始更多地选择用作品证明自己。
上周,希亚刚刚获得好莱坞电影奖突破编剧奖,今年上映的两部参演作品《花生酱猎鹰》和《宝贝男孩》也都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花生酱猎鹰》里,希亚扮演的泰勒因酒驾害死了自己的哥哥。十年前,希亚本人也因酒驾险些酿成惨剧,如此剧情安排,或许是他再次宣告自己的“浪子回头”吧。
很难说这些戏里戏外的契合,究竟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后者。创作者们用轻松巧妙的方式,在电影世界里稀释了现实中的恶意与难题。
少年追梦,浪子上路。
没有任何烧脑情节,没有苦大仇深的阴谋论,更没有艰深隐晦的各种暗喻。只是抛掉一切轻装上路,《花生酱猎鹰》所呈现的,就是这么一个能够让你忘却现实的故事。
戏内人入戏忘我,戏外人也能暂时忘记现实的烦恼,会心一笑。
吕克·贝松有句被用烂了的名句:
电影从来不是什么济世良药,它只是一片阿司匹林
Cinema never saved anyone's life, it is nota medicine that will save anyone's life. It is only an aspirin.
电影是片阿司匹林,那就够了。
作者 汉森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cinematik
欢迎关注奇遇电影,解锁更多影视干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6U5a24BMH2_cNUgRY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