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娜
微信公众号:闲时花开(ID:xsha369)
办公室里,
新来一个危险的女生,
所有人都偏爱她冷落我
这可怎么办?
01
收到一个老朋友的来信。
我认为她的来信,很能代表出身底层的孩子,在职场中遇到的困境,所以想和更多朋友一起拆开读读。
信件内容如下:
娜姐,见字如面。
我是你的老读者,和你之前多有交流,今天又遇到新问题。
两年前,已结婚生娃的我,考上了省委机关的公务员,科室一共7个人,其他6个都是工作10年以上的老同志。
去年秋天,科室考进来一个新同事,是个年轻的女孩,比我小四五岁,省会人,父母也是体制内的机关干部,家庭条件很好。
相比之下,我就成了丑小鸭,父母务农,没有背景,全靠自己努力,从农村一步步来到城市,各个方面都逊色很多。
我能明显地感受到,科室的领导和同事都非常喜欢这个女孩子,重要工作安排给她,重要活动让她参加。
当然,她形象好,气质好,能力也不错。
只是,每每看到她众星捧月地被全科室的人宠爱有加,我心里就非常不好受——原谅我不够大气,我从小就非常要强。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每天去办公室上班,就感觉特别痛苦。
想到自己过五关斩六将,成为省直机关的公务员,如今却成了科室边缘性的人物,干着不太重要的工作,事事处处不如人。
加上,办公室本来就我和那个女生两个年轻人,自惭形秽之下,我每次和她说话都不够自然了,只是她对我倒是落落大方。
我总觉得她很危险,和我不是一类人。她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我总是受尽怠慢冷落 ,老天可真是太不公平了。
这样的比较,让我很想换个科室,不想和她待在同一个办公室。
但我没有背景,眼下的工作也做得好好的,感觉换科室的话,领导不会同意。
然后,我就想,不行我再读个博士,学历上比那个女孩更高一点,这样会不会就好一些。
转而又觉得,做目前的工作,根本没有必要那么高的学历,还不如认命躺平,回家再生个二胎,发展点自己的爱好,这样就算事业上没有太大进展,最起码把家庭经营好。
但一想到家庭,我又想到,科室的七八个人,除了我,他们都是城市人家的孩子,父母要么是体制内的,要么是做生意的,省会都有几套房子,个个都比我有钱,我还是活在最底层的那个人。
然后,我又变得非常痛苦。
娜姐,我知道这全是我的自卑在作怪。
但这种情绪控制着我,让我寝食难安,事事不顺。
就连昨晚做梦,我还梦见自己换了科室,醒来后发现是梦,难过得想哭。
娜姐,因为理不顺这些事儿,我都快得抑郁症了。我到底怎么了?我到底该怎么办?我怎么才能走出现在的状态?
02
以上为来信内容。
以下为我的回复——
感谢信赖。
人类痛苦的根源之一,就是思考问题时,总爱盯着眼前的比较和得失,而无法站在时间长河里,从宏观上审视今日纷争。
亲爱的老朋友,我相信你来信中每句话,都出自真心。
我也相信,你之所以给我来信,是你模模糊糊地察觉到了自己的问题,但又没有找到路径去破解你的难题。
让我来告诉你,破解心理困境的第一步:
把眼光放远一点,换位思考。
你靠苦读和奋战,成为省委机关的公务员。
你现在已是省城的人,你的孩子也会站在你的肩头,走向更高的平台,更远的地方。
假如,20年后,你的孩子通过勤奋和努力,成为体制内重要部门的公务员,或者体制外重要岗位的年轻人,你希望同事们怎么对他(她)呢?
同事们看他(她)做事这么认真,干活这么漂亮,为人处世这么有分寸,也知道他(她)的父母,都是高材生,还在省委机关任职,有着良好的家教。
人之常情,同事们肯定喜欢得不得了,把他(她)当成办公室的宝。
那么,你知道自家孩子很受同事们喜欢,会不会特别自豪?
会。
因为,这是每个奋力托举孩子的父母,该得的荣耀。
现在,那个孩子换成了你同一个办公室的女生,你为什么就这么痛苦了呢?
因为,你只看到了自己的自卑,而没有看见他人的努力。
那个女孩子之所以赢得同事们的关爱,是因为她自己本身很优秀,而她父母又给了她高起点。
这并不难理解:
“我的努力+我的父母是谁=我是谁。”
承认父母的托举,承认女同事的优秀,承认你的起点和人家不一样,就是承认客观和现实:
我们都是踩着父母的肩头,走到今天。
我们不断努力,又构筑起孩子的起点。
但,你大可不必陷入盲目的比较中,戴着有色眼镜去排斥人家,否定人家。
这是我想和你分享的第一点:
比较,之所以是万恶之源,是因为我们不是和昨天的自己比较,而总是拿不同起点的人,来羞辱自己。
放弃这种不对等的比较,是穷孩子走向社会时,需要突破的第一个认知障碍。
另外——
03
一个人长大成熟的标志,是学会和不同于自己的异类打交道。
这世界不是按照我们的意志运转的,他人也不都是和我们有着同样的经历和心境。
如何跳出“小我”的偏执,看见他人,看见众生,看见世界,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回到你的问题上来:
你因为看不惯那个年轻女孩,心心念念要去调换科室。
你怎么知道,调换了科室后遇见的同事,都是你的同类?
如果,调换科室后,你遇见的同事,比那个女孩家庭条件更好,更优秀,那你是不是还要在自卑和妒忌中,继续调换科室?
说句不讨喜的话:
如果你无法改变自己的认知,无法扩展自己的格局,就算换100个科室都没有用。
因为,你是拧巴的,周围的一切都是错位的。
我给年轻孩子写信,不止一次说到这个观点:
“我们遇见的那些不同于我们的人,本质上是帮我们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
我们经由他们,看见人群的多样、人性的复杂、人类的多维。
而后,回到自己的语境里,做好自己。”
亲爱的,今天,我把这个认知,也分享给你,希望你能够懂得:
逃避没有用。
成长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自我半径不断扩大的过程,就是向不同于“我”的人学习后,把“我”修得更客观更辽阔的过程。
困难和问题,他人和麻烦,都是带领我们解锁自己的钥匙。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从对手身上学到东西,而后化为我用。
那个新来的女孩,她身上有很多东西,是值得你学习的。
她体制内父母潜移默化的家教,她一上班就博得众人爱的好人缘,她化解人际关系和工作危机的能力,绝不仅仅是心机,还有能量的加持。
你比她大几岁,不仅仅是年龄,还是指胸怀。
这是我想和你分享的第二点:
走向职场,要学会和异类打交道,承认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有着我们不具备的特质,这是修行,也是谦卑。
最后——
04
我们是自己的修道场。
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没有我们做好自己重要。
做好你自己的工作,经营好你自己的生活,安顿好自己的肉身和灵魂。
这是穷人家孩子改命的基本盘。
一个出身不硬的穷孩子,最该做的事情,不是妒忌他人的能力和地位,而是活成自己的背景和靠山。
领导交代给你的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不闹情绪,不使性子。
领导没有交代给你的工作,你也留心去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完成?”
同时,围绕自己工作延伸的领域,多掌握本领,多深入学习,把相关知识和技能,搞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当个有准备的人。
这种准备,不仅仅是一旦工作需要,你可以马上出手的准备。
还是,如果你干得实在不顺心,凭借自己本事可以拍屁股走人的准备。
亲爱的姑娘,最好的职业和人生,不是跳出舒适区,而是扩大舒适区:
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为半径,不断摊饼,不断画圆,直至活成自己的彩虹。
这是我想分享给你的第三点:
穷,不是狭隘和妒忌的借口,而是成长和奋斗的必修。
穷人家的孩子,要不放弃任何精进自己能力和格局的机会。
这是你此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你传承给孩子的家教和信仰。
希望不久的将来,收到你的下一封信,我有幸从字里行间,读出这样的安然:
我如大地,万物皆安。
遥祝安好。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近期课程 (点击可查看详情)
九州心理2022年度课程表
【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项目招生简章(常年招生)
【社会工作师】人社部、民政部双认证
【中国心理学会认证】少儿心理发展咨询指导师培训
【中国心理学会认证】婚姻家庭咨询指导师培训
【家庭教育指导师·智慧父母培养计划】
以性为议题自我探索体验工作坊(5.1-3)
张沛超家庭深度动力工作坊杭州站(5.2-4)
陈灿锐荣格曼陀罗绘画疗法连续培训(5.13-15)
罗家永全国心理拓展实操高级班(5.20-22成都)
张海音客体关系精神分析连续培训(5.20-22贵州)
蔡仲淮国际临床催眠师认证系统培训(5.26-29)
张维扬博士觉梦工作坊第三期厦门站(6.10-12)
金天博士人本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工作坊(6.24-26)
李晓驷心理咨询技能深化连续培训(8.5-7贵阳)
徐钧自体心理学连续培训项目(广/深/长 8.5-7)
邱丽娃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8.25-28)
zvika舞动 |身心之恋系列(大理8.26-29)
陈伯炜国际潜意识引导OH卡系统培训(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