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有一条彩虹路,彩虹路两边就是彩虹厂和彩虹的老小区。
彩虹厂曾经是咸阳人的骄傲,也是中国显像产业中最早出名的一批企业。在老彩虹人的回忆里,这个位于秦都区西北的厂子,值得永远怀念,厂子里的医院、活动中心、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学,从出生到死亡,彩虹厂的人好像可以一辈子不离开这里。
2019年9月的一天,我站在彩虹一路上,路西彩虹厂大门宽阔,此时将近下午两点,门口没有一个人进出。
这个厂区在1982年正式投产,当时为了庆祝新建,彩虹厂请了许多名人来剪彩,其中就有年年都唱《难忘今宵》的李谷一,还有因为在《青春之歌》中饰演女主角一举成名的谢芳。如今,知道谢芳和李谷一名字的观众们已经老去,而彩虹厂也在2012、2013年大规模裁员,现在老厂区已经没有了,只剩下八十年代建厂时的纪念碑还留在原地。
这些信息基本都是老彩虹人王西安(化名)告诉我的,他们一家人这些年一直住在彩虹新区,房子是他小舅子家空出的。近年来,他一直想换一套新房子,一个完全的商品房。
从1977年开始,王西安家的住房就一直在彩虹厂的配套小区里附近兜兜转转。每一次搬家,都代表了一批彩虹人所经历的时代变迁。
01
王西安的工龄几乎就是彩虹厂的厂龄。
彩虹厂的诞生与“六五”、“七五”计划重点发展电子工业项目有着莫大的关系。197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引进彩色显像管成套技术和设备,同年,陕西彩虹彩色显像管总厂成立。刚成立,就从日本日立、旭硝子、涂料、网版等四家公司引进了一些关键技术和主要设备,这让彩虹厂在国内拥有了彩色显像管制造上的硬件优势。
王西安关于彩虹厂的记忆最早可以追溯到1977年,那时候他才在西安上初中,就被选为定向生送去天津培养,毕业后能直接进彩虹厂。当时彩虹厂还是一片未开拓的荒地,周边是些零散的村子。1977年的时候,先来了一两百人,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子系统。这些人都被安排住在咸阳电影院附近的人民招待所里,就是现在的505广场,咸阳最繁华的地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西安去天津培训结束后,和一帮同学一起被分到彩虹厂。将近40年过去了,在说到进厂的契机时,王西安的语气表情仍然骄傲。
王西安还记得,有一次晚上他在闲逛,遇到了四五个从咸阳市过来的小伙子,他们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赞叹彩虹厂脚下的路那么宽,彩虹厂旁边咸阳西站的路面和咸阳市市中心的人民路一样宽,路灯比咸阳市人民路上的路灯还要亮还要多,来到彩虹厂就像来到了香港……也是因此,当时人们把彩虹厂和周边一系列的配套建筑一起叫作“彩虹城”。
彩虹集团正门对面的小区
刚毕业被分配到彩虹厂的时候,王西安还是单身。单位把没结婚的小伙子们都分配在单身楼。
02
单身楼是时代的产物。
单身楼属于单位建房中的一种过渡房。
单位建房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城市聚居方式,来自于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包下来”的福利制度。早在1948年的时候,中共东北局就颁布过《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试行细则》,其中包括了职工们因公伤残等一系列规定和补助,住房分配制度也是当时的福利之一。为了让工人们有地方可住,可以安心生产,大型工厂一般都会有相应的配套设施。除了公共设施,还有不同类型的住宅。单身的青年可以住在单身楼里,结婚成家后可以搬进居民楼。
彩虹厂老小区楼下
王西安刚开始住被分配到单身楼的时候,彩虹初建,来自各地的青年们都还没有成家,单身楼里都住满了。王西安先在其他地方住了一段时间过渡,才被安排到彩虹的家属楼里暂住。
1、2号家属楼就在学校旁边,这种以家庭为单位建造的楼房,当时被叫做“一间半”。打开房门,首先是一个走廊,走廊一边是厕所和小厨房,另一边是一个大房子套一个小房子,总共40多平米。王西安和其他五个同事一起住在这里,都是架子床。当时这栋楼里,一二层还是结过婚的人住着,到了三四五层,就都是和他一样的单身青年了。
此时是1980年左右,住在居民楼里是王西安记忆中最松快开心的日子。年轻人们喜欢打牌,彩虹厂是三班倒的制度,打牌的人也跟着上班时间三班倒,一拨人上班去,另一拨人下班回来续摊。
上世纪八十年代,彩虹厂从不愁订单,它是陕西唯一一个显像管厂,也是中国当时最大的彩色显像管现代化企业。老员工们还记得当时的盛况,国内彩电业在八十年代后快速发展,来彩虹厂订购产品的供应商在厂门口不分昼夜地排队下订单。
王西安当时年纪不大,不愁工作,还没有结婚,正是玩的时候。单身青年们很少做饭,厂里的食堂能解决一日三餐。实在想吃点别的,就在走廊上搭一个简单的炉子,几个朋友凑钱吃一顿。但玩是玩不够的,做饭的机会也实在不多。打牌流行过后,又开始流行踢球。五点多下班,大家直奔彩虹俱乐部里踢球,或者直接就在小区里玩。
俱乐部
文体中心
1983年,王西安还住在单身楼里。国庆前,单位给大家发电视作为福利。八十年代的时候,谁家但凡有一台电视机,左右邻居们都会搬着小凳子来看,赶都赶不走。那天下午,王西安收到电视机,当天就骑车把电视搬回了西安的父母家。这是他人生中第一台属于自己的家电。
03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王西安和同事结婚了。他记得自己和新婚妻子拿着喜糖和烟,去民政局两次才顺利领到结婚证。
此时已经快到九十年代,彩虹厂仍然蒸蒸日上。液晶行业的一位资深专家,后来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采访时就说到过彩虹厂的盛况,那时候全世界的CRT(彩色显像管)价格是中国说了算,而彩虹集团是国内CRT的老大,效益非常好。厂里的人也越来越多,单位房已经不够住了,很多职工住在单位旁边的村子里。
结婚以后,单身楼住不成了,王西安和妻子也跟其他一样情况的同事一样,在农村租房子住。农村房子是普通的自盖二层楼,主家在一层住着,租户们都在二层。二层是简单的三间房子,一间租给一家人。彩虹厂的单位房早早就通了暖气,农村的出租房里没有这些,连厕所都是院子里公用的,更没有厨房。偶尔想做饭,就在门口的简易炉子上做。一年以后,王西安妻子怀孕,因为农村的房子实在太简陋,他们一家搬去了丈母娘家待产,丈母娘家之前分到了彩虹厂的单位房。
小区里有儿童玩具区
存车处
直到九十年代,王西安的儿子出生以后,单位才给王西安分了一套母子楼里的房子。母子楼是专门给结婚以后有孩子的家庭作为过渡的,还是老式户型。打开门首先是一个走廊,可以住两户人家,每户都是一个普通的两居室。屋里只有一间大床,妻子睡里面,儿子在中间,王西安在最外面。晚上,他怕睡觉压到孩子,只敢侧着躺在床边面向儿子。因为床太小,王西安经常在翻身的时候不小心滚到床下。但相比于其他还租住在农村的人,王西安觉得已经挺好了。
其实早在1984年,咸阳已经有了第一个商品房小区,沈家小区。沈家小区建好之后,90%的房子都被单位买走,只有10%属于私人购买。王西安有孩子之后,正好遇上了单位福利分房时代结束,想拥有新房子,得自己买单位的房。
彩虹小区的59-63号楼,还有北区的十几栋楼,是彩虹厂第一批出售房。房子其实也不贵,王西安一家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一间除公摊外58.19平米的两室一厅。那时候物价很低,电视机属于紧俏的奢侈品,一台售价一千到两千元。
知道得自己掏钱买房后,厂里很多人想不通。厂里的一个先进个人,因为买不起房子,写了一个小品,主题就是《劳模买不起房》。领导们看完以后,这个小品就夭折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王西安一家人住进了新楼房,终于可以不和别家合用厕所和厨房,家里的每个人也都有了自己的独立房间。
彩虹老小区人家的窗
04
现在的彩虹小区,进去之后,绿树成荫,夏天不打伞也不会被晒到。院子里最多的是各式各样的凳子椅子沙发,高的矮的,带扶手的,不带扶手的……它们会出现在小区里的各个地方,有的上面坐着人—— 一般都是老年人,但大部分是空的。彩虹俱乐部、彩虹宾馆看上去有些老旧,招牌的风格仍然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小区里的椅子
小区里的沙发
身为彩虹厂的一员,王西安也说不清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回过神的时候,厂子就开始慢慢走向衰落了。他们这些老一辈彩虹人说起彩虹厂衰落的原因,有的说是厂子没跟上液晶时代,也有的说是投资k线失败,k线就是超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管生产线。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彩管企业们都面临着危机:先是彩管的大幅度降价,当时国内第一彩电品牌长虹率先降价,CRT的价格也随之产生巨大波动,但也还未动到彩虹的筋骨,2000年中国十大彩色显像管生产企业共计生产3261.8万只彩管,彩虹仍以751万的生产量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北京松下高出了63.5%。
最大的问题还是对市场走向的误判,这也是对时代的误判。彩虹决策层错误估计了局势,他们认为未来十年之内CRT不会被液晶替代,2003年大手笔地投资了一条34吋的CRT生产线。但其实2004年,国内彩电企业已经处在了由CRT向等离子、液晶电视升级的十字路口,在这一年第四季度,CRT的销售额第一次被液晶超过。
这些大的时代变化,身处其中的王西安并不清楚,他只知道厂子的效益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人们说起自己是彩虹员工时,也不像从前那么自豪。王西安家房子的热水和配套设施,也不再是咸阳市最好的。2002年以后,咸阳房地产脚步加快。2005年前半年,咸阳的在建商品房施工、销售的面积都超过100万平米。最热门的地区不再是秦都区彩虹厂一片,而是集中在咸阳市区内的人民路、西兰路、玉泉路、乐育路等中心路段,“彩虹城”开始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
05
2012、2013年,彩虹厂开始大规模裁员,老员工们陆续被买断工龄。其实早在2000年,很多彩虹厂工人就开始自谋出路了。但王西安一直没有离开,一直住在彩虹厂的小区里。对他来说,这里是熟悉的地方,买菜、看病都方便,还有全咸阳最好的彩虹中学,那是他儿子的母校。
现在彩虹小区里的商店大门
彩虹老小区里茂盛的树
但王西安心里一直有一个念头: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交通区位是他最看重的购房条件。
2019年龙湖在彩虹老厂原址上开发的彩虹郦城,引起了王西安的注意。十年前,他考虑过在西安买房,但最后因为离单位太远,已经不习惯西安的生活而不了了之。这次他看上的小区,离家和单位都近,每天饭后,可以溜达过去,权当散步。
更不用说商品房小区还有物业管理,王西安住了大半辈子单位房,对单位房的优劣势很清楚,彩虹厂的小区为什么随着彩虹厂一起衰落?就是因为单位房几乎没有物业,以前靠的是单位间接管理,现在单位萧条衰落了,小区必然也会萧条。
新小区中的一段路。彩虹郦城建在彩虹老厂区原址上,占据了1100亩彩虹厂地块的一部分。左边的树木是老树,右边的树木是新栽树,新老交替,沉默了十几年的彩虹厂区一带有了新的变化。
小区规划的景观绿化也让王西安很满意,他从年轻到现在都是文体积极分子,业余生活很丰富,正好可以利用小区绿地活动。
而另一个不用多说的理由,也是因为他的彩虹情结,王西安在彩虹厂工作了一辈子,熟悉这片区域,也发自内心地热爱这片区域。建立在彩虹老厂之上的小区,继承了老厂的优势地理位置,这意味着王西安就算搬家了,他也依然能在年轻时踢球的俱乐部里继续踢球。
王西安始终认为彩虹厂虽然衰落了,但是彩虹厂所处的秦都区是咸阳未来城市延伸的方向,城市的发展都是从中心向四周扩散,从老城区到新城区,咸阳市的发展也一样。
交通规划就是最大的证据。八十年代,西安和咸阳之间的交通全靠59路和自行车。今年十月西安地铁一号线二期已经开通,而按照规划,新小区附近的宝泉路会成为地铁一号线三期工程和未来十一号线的交汇点。这意味着,将来王西安只要踏出家门口,就能直接坐上地铁回到西安父母家。以前坐59路也要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未来地铁开通后只用不到五十分钟就能到达,王西安甚至可以直接坐地铁,从咸阳的家一个多小时到达西安市中心。一个多小时,其实就相当于西安市内普通上班族们的日常通勤时间。除了地铁站,彩虹郦城2公里左右还有秦都高铁站,就算是出省游玩,交通也非常便捷。
对王西安来说,这将是他生活方式的一次转变:从公交车、自行车到地铁出行,彩虹厂这片地区记录下了王西安生活的全部轨迹和每一个转向。
这大概就是时代的力量。彩虹厂从以前被人们叫作“彩虹城”,到今天四散在全国做零部件,从人到事基本都遗失在了时间里。王西安从单身楼到单位小区,到如今即将住进商业小区——这里将被冠以“彩虹中央居住区”这个略显陌生的名字——每一次搬家都带着时代的烙印。
人们在时光中,往往会被带去不知名的地方,甚至连一个工厂这样的庞然大物也可能无法摆脱。但是,我们作为个体也还能像王西安这样,尽自己最大努力,住得再好一点,过得再敞亮一点。
作者:铛铛
贞观作者
版式设计:宅饼
请关注贞观新浪微博:@贞观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