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1915年梅县丙村人成功地从广西引种了沙田柚,使梅县人能够品尝到这个举世闻名的佳果。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曾经美名远播的“丙村沙田柚”却发展缓慢。由于种植数量少,树龄老,产量低,逐渐被邻近乡镇新种植的沙田柚抛在后面了。
老树修剪改造
1987年春,刚从华南工学院毕业归来的邓森文,走马上任丙村镇党委书记。他首先把恢复丙村沙田柚的优势、增加全镇人民的收入,作为自己任内的主要目标之一。他到任不久,就走遍了丙村的各个村庄,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耕作条件、土地资源作了一番调查和分析。一个改造老柚树、种植新柚树,运用典型引路、动员耕山种果的方案,在邓森文心中逐渐酝酿成熟。他在镇党委会上提出了“治老创新”的计划,得到大家一致的赞同。于是,“沙田柚研究协会”这个崭新的机构,在丙村镇挂牌亮相了。他们请来农艺师和有经验的沙田柚专业户给老柚树“会诊”,针对老柚树普遍存在树势弱的弊端,采取一系列诸如扩穴、断根埋肥、整枝放梢、环扎环割、促花疏蕾、人工授粉等管理措施,从而使那些多年来只长叶、不开花结果或只开花少结果的老柚树,从新焕发生机,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果雅村邹均平等5户果农有20年树龄的柚树,也平均每株结出了100多个柚果,其中有株22年龄的老柚树竟结果800多个。全村96户农民的老柚树共产柚20万公斤,仅这一项就给农民增加了1000多元的额外收入。改造老柚树,一炮打响!
沙田柚疏花
邓森文还是个精明的基层领导干部,他懂得要振兴丙村沙田柚,光靠改造老柚树是远远不够分量的,必须乘胜前进,向荒山进军,使千家万户都办起果园来。真是无巧不成书。当邓森文正在考虑引导农民耕山种果,兴办小庄园的时候,联和村的“果树迷“李炎元却找上门来了,要求承包经营黄竹塘岗1000多亩荒山地。邓森文马上拍板。先后给他2.5万元无息和低息贷款和一批化肥指标,帮助他种下100亩沙田柚,并在荒山上种橙、李、牧草和造林,如今,黄竹塘岗成为梅县农村最大的小庄园,1990年收入8万多元。接着邓森文又在程江管理区帮助谢强承包经营坝尾50亩沙田柚,并带动当地农民在河床冲积的沙坝建立起千亩柚园。邓森文领导和支持办小庄园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1991年该镇就已办起3271 个小庄园,9万多亩荒山已全部披上绿装。全镇种植沙田柚1390亩,1990年收获沙田柚3742 吨,收入1093万元,人均增收322元。这在90年代的梅州已经算得上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了
装箱发货的沙田柚
丙村沙田柚,再次跻身于全县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