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睡到自然醒,睜開眼,一絲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暖暖地照在床上,這是一個秋高氣爽、艷陽高照的天氣,似乎應該到戶外去呼吸呼吸。
正在體育館晨練的老公打來電話:我去西街買滿煎糕來當早點如何?
我賴在床上思忖著:滿煎糕?西街?不是要排隊等候嗎?
一激靈從床上爬起來,回到:想吃滿煎糕哪裡用得著到西街去排隊,本老阿姨半個鐘頭就可以搞定。
滿煎糕還能難得住無所不能的泉州老阿姨?
起床,用橡皮筋將頭髮挽起,並未梳洗,趿著拖鞋直接走進廚房,從櫥櫃里取出普通麵粉,想想兩人不用做太多,於是用電子秤稱了75g......。
我還是把詳細食譜告訴大夥吧,即使你人在香港、東南亞,想吃家鄉的美食了,按照我的配方隨時可以做出美味的滿煎糕。
【泉州滿煎糕】
今天做的是一二人份,可根據這個配方比例隨意增加分量。
準備食材:
1、麵皮:中筋麵粉(普通麵粉)75g、紅糖8g、白糖12g、食用小蘇打1g、無鋁泡打粉1g、清水70g、雞蛋1個。
2、餡料:花生米、黑芝麻和紅糖若干。
操作過程:
1、把所有材料統統倒進一個攪拌盆里;
2、用矽膠鏟攪拌均勻,攪成糕糊,不能留有任何顆粒;
3、將糕糊蓋上蓋子,靜置15分鐘;
這時候我們來做餡料:
4、鍋燒熱,花生米干焙,不能放油哦,等放涼了,用手將紅膜搓掉,取白仁,用擀麵杖擀碎,但不能太碎,要留有顆粒感;
5、我買的是熟芝麻,如果是生的芝麻,也要焙熟;
然後把花生碎、黑芝麻和紅糖一起攪拌均勻成餡料待用;
15分鐘到了,我們來煎制:
6、我用的是電餅鐺,調的是煎餅檔,如果沒有電餅鐺,用不粘平底鍋也行,但得微火慢煎;
不必放油,直接將糕糊倒進電餅鐺里;
7、慢慢地你會發現糕糊有氣泡了,而且泡越來越多;
8、大約煎3分鐘時,糕糊的氣泡變得又多又大,表面有點要凝結了,趕緊將事先準備的餡料均勻地鋪在上面;
9、不要翻面,再煎2分鐘,對摺,起鍋;
10、放在案板上,用刀子切成等份,滿煎糕就做好了。
小貼士:
1、今天做的滿煎糕屬於速成版,如果有時間,將食用小蘇打和無鋁泡打粉換成酵母粉,等一兩個小時發酵,成品會更暄軟;
2、純正泉州味道,還應該有冬瓜糖,加進去會更地道,當然你也可以隨心所欲用你喜歡的堅果或果乾之類的食物,味道也很贊;
前後不到半小時,我已經把滿煎糕擺盤放在桌上,一番洗漱後,泡了鐵觀音,這時候老公方才慢悠悠地回來了。
兩人喝著茶,說起滿煎糕,竟發覺還很有歷史淵源。
據傳清朝咸豐年間,左宗棠在馬尾創建造船廠,為了讓清兵吃飽飯,左宗棠決定在中原的煎餅上加以改進,他利用福建盛產的黑蔗糖和花生仁,把花生仁碾碎和糖一起拌在已發酵鬆軟的煎餅卷內變成煎糕,使得兵勇們在海上練兵後更容易入口,也更容易攜帶。
原來這是一款吃了能去打仗的糕點,怪不得就一小塊已經好飽,哈哈。
後來這些兵勇們把這款煎糕傳遍八閩大地,可真正到了閩南地區,尤其是泉州,才將此糕發揚光大,成為人所共知的「滿煎糕」。
此乃茶後閒話。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喜歡,你就來這裡,點贊、轉發、評論。原創作品,作者心血,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