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古人學做菜,我是草草阿姨。
一、何為「考亭蔊」?
《山家清供》里的「考亭蔊」,其實並沒有食譜。
考亭先生每飲後,則以蔊菜供。蔊,一出於盱江,分於建陽;一生於嚴灘石上。公所供,蓋建陽種。集有《蔊》詩可考。山谷孫崿,以沙臥蔊。食其苗,云:生臨汀者尤佳。
寥寥數語,便是「考亭蔊」這道菜的全部說法:
蔊菜四個地方:一是盱江、二是建陽、三是嚴灘、四是臨汀。
蔊菜兩種地方生長,一是水邊、二是沙地。
蔊菜牽涉兩位名人,一是朱熹、二是黃庭堅。
而朱熹晚年定居於福建建陽考亭,世人便稱他為「考亭先生」。
朱熹每次喝酒後都喜歡吃蔊菜,還為蔊菜寫了兩首詩,所以世人便將蔊菜稱為「考亭蔊」。
二、蔊菜真的辣嗎?
我們來讀讀朱熹的《蔊》詩:
「小草有貞性,托根寒澗幽,懦夫曾一嘬,感憤不能休。」
朱熹說:蔊菜是一顆烈性的小草,長在幽深的寒潭澗水邊,即便是不敢嘗的人,只要吃上一口,情緒高漲,便再也停不下來。
朱熹沒有說辣,但通篇都感覺很辣,而且他明顯喜歡這種能讓人亢奮的辣。
蔊菜是真的有點辣,《本草綱目》寫道:味辛辣,如火焊人,故名「蔊菜」。
蔊菜又名「辣米菜」,因為辣嘛。
朱熹的另一首蔊菜詩也寫辣:
「靈草生何許,風泉古澗旁。褰裳勤採擷,枝箸嚏芬芳......」
吃蔊菜會辣得打噴嚏。
這是不是和芥末有點一樣?
其實,蔊菜還有一個名字是「山芥菜」。
蔊菜全顆入藥,對慢性支氣管炎特別友好,能祛痰止咳、解表散寒、活血解毒、利濕退黃。是藥食同源的菜,應該說是好料。
三、蔊菜在宋朝很火
林洪把「考亭蔊」放在文章前四,可見蔊菜的地位。
林洪和朱熹都是宋朝人,蔊菜在宋朝很火的。
因為辣嗎?有可能。
宋朝冷呀,從北宋太宗雍熙二年至南宋光宗紹熙三年,是氣象學上的第三個小冰河時期。
當時沒有辣椒,辣椒進入中國是明朝後期的事了。
所以宋人喜歡喝酒配蔊菜,暖心暖胃。
《山家清供》說,吃蔊菜要「食其苗」,細嫩細嫩的辣爽又清涼。
宋人遍植蔊菜苗,南宋詩人楊萬里的《幼圃》詩為證:瑞香萱草一兩本,蔥葉蔊苗三四叢。
宋朝的蔊菜苗是和香蔥一樣的普遍呀。
朱熹為蔊菜寫詩,楊萬里為蔊菜寫詩,還有一位愛啃蔊菜頭的詩人王質,不但為蔊菜寫了好些詩,並把蔊菜當成隱居山中的朋友:
我取友兮得蔊頭,猛嚏烈香驚伏虯。
打了好大聲的噴嚏,那個酸爽。
四、蔊菜怎麼做才好吃?
《山家清供》並沒有蔊菜的食譜,估計在宋人的心目中,蔊菜怎麼做都好吃,不必多言。
歲月的流失,將蔊菜的榮光留在了宋朝。
辣椒進入中國以後,蔊菜辣已經不算什麼辣了。
蔊菜慢慢衰微,到如今,也不見什麼地方將蔊菜如蔥一般大規模種植,於是要吃個蔊菜苗,還真的很難。
你得到野外找,按季節找,三月份有蔊菜苗,五月已經開花成了草藥。
嶺南、閩南是將古老中草藥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地方,所以蔊菜在這裡有一道靚湯值得推薦——蔊菜黑魚湯。
前面我說蔊菜又名:考亭蔊、辣米菜、山芥菜等,這裡又有別名,稱為「野葛菜」、「塘葛菜」。
「蔊菜黑魚湯」就是「野葛菜煲生魚」,嶺南人說這道湯能去「骨火」。
我昨兒買了蔊菜,特別和黑魚一起燉湯,真的很美妙,喝完湯喉嚨尤其舒服,整個人神清氣爽,「感憤不能休」呀!
但並未感受到辣,於是今天又依照明朝《食物本草》的記載,用蔊菜葉做了原汁原味的涼拌菜。
「蔊絲細切,以生蜜洗拌,或略汋,食之爽口消食。」
來說說吃後感,蔊菜葉生拌蜂蜜,一點點甜、一點點辣、一點點青草味、一點點神農嘗百草的心態,很奇妙的飲食經歷。
而焯水後的蔊菜葉拌蜂蜜,則平淡無奇。
附「蔊菜黑魚湯」菜譜:
一、準備食材:
蔊菜整顆250g、黑魚1隻、肉骨3塊、生薑5片、蜜棗2顆、陳皮1瓣
二、操作過程:
蔊菜清洗乾淨,根部不能剪掉,整顆留著;
黑魚殺凈,香煎去腥;
肉骨焯水;
放進砂鍋後,倒入開水;
將香煎後的黑魚放入砂鍋;
放入生薑、蜜棗和陳皮;
鋪上蔊菜,蓋上鍋蓋;
大火燒開轉小火燉50分鐘,時間不超過1小時,嘌呤才不會高;
起鍋前,少許鹽調味即可。
這道湯真的值得一試。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明天請看視頻哦。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
原創作品,多多支持!
喜歡就請點贊、轉發、收藏或評論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