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菜碗——閒話泉州喪葬飲食文化

2019-08-10     草草啖鹽說蜜

一、前引

民以食為天,無論出生,還是往生,都以一碗飯菜紀念。

出生時,一碗浥飯分發左鄰右舍,以示慶祝;往生辦喪,也是一碗浥飯感謝親朋好友 ,這是我記憶中的老泉州故事。

多年以後,浥飯濺得拿不出手,於是無論生還是死都大辦宴席。我今天想寫喪葬飲食,因為我剛經歷一場喪禮,想以美食祭奠親人。

二、12碗

提到喪葬飲食,不得不說到12碗。

泉州人的餐桌上忌諱擺上6碗12碗的菜,原因是:6碗乃古時候殺頭者上刑場的最後一餐,而12碗則是入殮時先人告別人世間的最後一餐。

入殮的儀式很複雜,先是接棺,入殮師把先人扶起來,象徵性地吃12碗,再是入棺,後送草,戴孝章。

12碗飯菜大概就是炸物等食物。有個有意思的環節是,先人如果是一日三餐之前過世,也就是凌晨到清晨時分斷氣,則意味著把人世間的三餐均留給子孫,12碗也就全部供奉給先人。

如果先人是三餐吃盡方離世,也就是晚餐後到零點時分過氣的,說明亡者把三餐均帶入陰間,不留丁點予子孫,這入殮前的12碗,孝子賢孫們就得在供奉時和先人搶著吃,搶得越凶,搶得越多,往後的人生路才越吃得開。

說來是有點殘酷,在死別的那一刻,不是無盡的不舍,而是想著如何在死者那裡搶得一口飯,這便是人世間。

三、功德桌

往生者有一定的輩分,後世子孫們要做功德做功德等同於超度,先人過世後,孝子賢孫們希望他可以脫離地獄苦早登極樂界,因此請法師對其亡魂進行超度並做功德迴向於他。

超度是道教用語,由道士誦經作法事,幫助死者脫離三惡道的苦難,現如今,信佛者眾,佛教也做法事。

做功德的禮儀繁多,不細說,有兩點卻不得不提------

1、給先人在陰間購置房產,這是不是泉州的喪葬特點?

手藝人用紙糊的大厝,金碧輝煌,很是氣派,有小車有傭人,有的還糊有私人飛機讓死者到處旅行,人世間沒有享受的,到了陰曹地府統統得到,這大概是生者的意願罷了。

而泉州的糊紙藝人在糊功德厝的時候得到了很好的傳承,這是不是幸事?

2、置辦功德桌,桌------酒席也。辦喪做功德,親朋好友來弔唁,喪家就得辦功德桌宴客,所謂「死家死官,傢伙任人搬」。家------大家,泉州人對婆婆的稱謂;官------大官,泉州人對公公的稱謂。這句話的意思是家中辦喪,越熱鬧越好,錢財無所謂拉。

農村人辦喪做功德,整個村子空閒人等都來幫忙,而喪家得準備一村子人的飯菜,停槨三天,就得準備三天的飯菜,停槨五天,就準備五天,如此類推。舊時真的是煮幾大鍋浥飯或是蘿蔔飯,見著有份,人人都可以來吃,路過的商人,過往的乞丐,都可以在此落腳吃飯。

而如今,功德桌也得辦得像宴席,水酒齊全,猜拳行令,不勝熱鬧。

一邊是辦喪的悲戚,一邊是吃喝的嘈雜,悲喜人生,就這樣在一場喪禮中完美結合。

四、喪宴

泉州的喪宴除了功德桌,還有下山桌、49天桌和3年禮畢脫孝桌。

出殯後,葬禮結束,那更得感謝親朋好友在治喪期間的大力支持和不離不棄,於是喪家就得辦下山桌。

葬禮一般在山上舉行,葬禮結束謂為下山。下山桌現如今都在酒家操辦,下山桌豐儉由人,基本也都是山珍海味,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少了一碗滷麵,據說夾一口面吃可以去除霉頭。

泉州人懂禮,不但得辦下山桌感謝親朋好友,49天、3年禮畢脫孝更得辦。屆時親朋好友提金銀錢來祭奠,你就得辦桌讓人「夾一口面吃」

喪事宴,泉州人講究「九拖十」,宴席多為九道菜加一道甜湯,除了最重要的滷麵,最後一道甜湯也是必出,因為甜湯是一道止哀湯逝者已去,再多的悲傷,也得收起,人世間有苦有甜,願世人嘗到的都是甜蜜。

五、七七四九天祭

佛家說,人有六道輪迴,人死後要經過七七四十九日的七個階段隨業力投生進入輪迴,而在這七七四十九日裡是為中陰身

中陰身應該是無影的童子形,在陰間尋找生緣,此乃佛教的「生緣說」

生緣為七日一期,尋得便去投胎,尋不得,再進入下一個七日,待第七個七日終,必生一處,了卻凡間一切事務,進入下一個輪迴。

頭七、二七、對月、七七,往生的親人,願奉上我親手烹飪的齋飯,此生你我姑妗情盡,願你凈除今生業障,投胎善良之家。

如果有來生,願再相逢。


這裡是「草草啖鹽說蜜」,圖文原創,力求給大夥呈現原汁原味的地方美食。原創不易,拒絕盜文盜圖,違者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lsbjGwBvvf6VcSZ89c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