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令東北人吃驚的「大」菜麼?——鹽城美食之下飯菜

2019-10-27     春秋兒絮語

中原之地,多以湯盤或大碗盛湯。容器或徑大體長,或身圓底深。

未曾想,淮中鹽城,竟以盆盛湯。盆之大,九碗盛不下。

早聽說江蘇鹽城地處兩淮,出發前我也查過資料,說是此地同時受到了「吳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響,同時具有兩種文化的特徵。我也曾游過江蘇的徐州和省會南京,所以想當然的認為,既是兩淮之地,菜式應該屬於偏精緻那掛的吧。畢竟中原地區的市區里,罕有「端鍋上菜」、「洗臉盆裝面點」這種豪邁行為。當然,火鍋一類不算。退一步說,菜碼大小至少應該很正常。

可事實上,我太小看了「具有中原文化特徵」這句話了。

從飛機落地第一頓飯起,除了早點,我們飯桌的畫風都是這樣的。

大煮乾絲和獅子頭

還有這樣的。

其實這頓飯總體量還好,但是那盆圓子可是甜點啊!

非要較真起來,量倒也不是多大了。也就是一道菜加上一小碗米飯,足夠兩個在家一頓飯能吃三斤豆角燉肉的人吃到撐……就菜碼和味道而言,價格不可謂不良心。所以我們剛到鹽城的頭兩天,幾乎頓頓要打包剩飯。

你說吃不完可以扔掉?那多浪費、多不環保啊。

說起來,吃剩的外賣啥垃圾來的?

沒錯,剩飯是濕垃圾,打包盒和環保塑料袋依根據材質,可能是可回收垃圾或有毒垃圾。

其實廚餘垃圾中,最可能減少的就是剩飯和剩菜了。眼看十二月份的垃圾分類全國普及就要來了,趁現在養成好習慣還來得及,省得到時候撓頭。

不剩飯的方法,當然是吃點適合下飯的菜了。淮揚菜整體口味偏淡偏甜,但是其中仍然不乏不輸麻辣重口的下飯菜。這次就介紹三道,我認為適合下飯的鹽城本地特色菜。

【第一道:冷盤小菜】楊五香腸

楊五香腸

乍一看,這盤香腸並不特別。熏制的香腸嘛,大多都是這個肥瘦相間的樣子、紅艷艷的顏色。

剛端上桌未及細看時,我甚至猜疑它會不會跟肉嫩皮韌的哈爾濱紅腸差不多。但一筷子夾起來,立刻就感覺到這楊五香腸更像是廣式的臘腸,整片軟硬均勻、口感軟硬適中。

細細咀嚼,一股腌漬過的肉甜緩緩在口中化開,薄薄的一片不一會就消失在唇齒之間。若論味道,相對廣式臘腸,倒更像是哈爾濱的干腸,很是甜香,但卻比干腸口味更淡些,並且帶著些許的臘肉味。質地嘛,卻比干腸柔軟鬆散的多,與烹飪過的臘腸有些相近。作為下酒小菜或者開桌冷盤再合適不過,而且腸衣的存在感非常薄弱,不怎麼費牙,算是老少咸宜的一道菜。

時間匆忙的時候,可以切這樣一盤香腸、拌一盤沙拉,配著白米飯或者麵條吃。楊五香腸的味道一旦與糧食的清甜混合,香腸的肉香會被更加明顯的凸顯來。不過這種香腸最適合冷食,千萬不要將它放在米飯上等熱食上太久,不然一旦被加熱,不但會喪失原有風味,還會吃出一股掃興的油脂碾子味味。

【第二道:湯菜】三鮮漲蛋糕

雖然沒有參照物,但容器真的大到能把臉整個埋進去

漲蛋糕可謂是典型的淮揚菜,在「鹽城八大碗」中序列第三。屬於搜尋引擎不會推薦給你,但是本地人會推薦給你的本地菜,據說年三十家家桌上都少不了。

這道菜的重頭戲在於雞蛋,而不是湯汁。被煎得厚實鬆軟、四面焦黃、又被切成菱形塊的蛋餅,在海鮮、肉類、蔬菜等材料煮制的湯中,吸收了滿滿的湯汁。一口咬下去,並不會有湯汁噴濺的感覺,但是湯汁和雞蛋的噴香會隨著你的咀嚼逐漸滲透出來。緊接著,你會覺得口中順滑的感覺在口中來回遊盪。

我們吃的這道「三鮮漲蛋糕」以韭菜、木耳和胡蘿蔔為配菜,湯汁濃淡相宜,多吃不膩。先喝一口湯,然後夾上一塊漲蛋糕配米飯。煎得焦黃的餅皮越嚼,那股蛋白質被油煎炸後的特殊香味就會越濃郁,讓人越吃越順口,忍不住想要添飯。

漲蛋糕的配菜似乎以木耳、胡蘿蔔加青菜為常,但是各家的配料區別很大,有加入火腿、鮮蝦的,也有加入油菜擺盤的,可謂是搭配靈活、豐儉由人。

經人推薦,我們本想到水街附近的鹽城八大碗品嘗這道菜,只是到的太晚,錯過了午飯時間,只好在附近另一家吃了。好在這家味道也很棒,而且一面的窗子對著水街景區,景色很是不錯。

淮陽一帶的人可能不覺得,但是這般景色對我們來說很是新鮮

至於店家的名字,且容我在這裡賣個關子,待日後寫到水街的時候再與大家細說。(當然,真有著急去吃的,也歡迎留言,有問必答。)

【第三道:湯菜】淮陽煮乾絲

大煮乾絲

又叫大煮乾絲,或者雞汁煮乾絲,也是典型的淮揚菜。主料的乾絲就是豆腐乾絲,而輔料據說會因季節而有所不同。我們十月吃的這次,裡面有木耳、蠶豆、雞絲、小蝦和竹筍等配料。

對於外地人來說,「乾絲」這個東西實在有點陌生。我見網上菜譜有些用的是干豆腐絲,我覺得雖然省事,但肯定不正宗。而且不說明,原本的原料是啥,只說用干豆腐切絲,實在有些誤人子弟。

實際大煮乾絲的主料,用的通常是豆腐乾里的「白乾」,製作時需要切成細細的絲,十分考驗刀工。但這樣的「乾絲」,才能既有煮不碎的韌勁,又有順滑的口感。若是用內外均已風乾的干豆腐絲,無論怎樣煮,都是做不出那樣好的口感的。

除了乾絲,這道菜的湯底也十分重要。從照片上就能看出,這道菜的湯用的是濃濃的高湯,上面浮了一層鮮黃鮮黃的油脂。但你不用因此怕它油膩,實際上總的來說,這道菜的口感算得上清爽,至少絕對沒有五花肉那種非常油膩的感覺。

當然,前提是你沒有用它的湯泡飯——那真是香到像連吃了三個腌出油的蛋黃,香到你懷疑人生。倒不是說不好吃,雖是香而不膩的好吃,但是太香了也著實讓人有些受不住。每個人口味不同,我雖消受不起,但同行的家人卻是很喜歡,泡了飯一碗接著一碗,根本停不下來的節奏。這也是為什麼我將大煮乾絲這道菜,作為下飯菜來介紹。

要是非說吃法,我倒是覺得可以用作開胃菜,一大桌人一人幾筷子那種。那樣吃起來,鮮嫩的乾絲配著脆脆的竹筍、木耳,清爽中獨有一股鮮香,十分開胃。可惜當時剛剛落地的我們,並不知道在早飯時分,其實可以吃到小份的大煮乾絲。於是就硬生生以完成任務的心態吃了兩頓,時至今日回憶起這道菜來,我還是深深的覺得:好吃,很香,但是太香了,短期之內絕對不想再吃了。

因著我們通常是雙人旅行,倆人又都是眼睛大肚子小的主。所以此次的旅行中,鹽城的菜碼之大,給我們留下了極度深刻、甚至有些慘痛的印象。雖然家鄉哈爾濱菜碼也不小,但是通常情況,兩個人點兩道炒菜,都不會剩下再吃一頓仍然會吃撐的分量。可能是湯菜里水分更大,所以顯得分量格外巨大?

說起來,在鹽城這幾日,我們只顧猛吃淮揚樓的點心和各色小吃,想想倒真的沒在飯店裡點過正經的炒菜,都是以湯菜和特色小菜為主……寫到這裡時,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大驚小怪了,畢竟我們這兒的飯店也是用那種深深的大碗盛湯菜的。但是我又仔細回憶了一下,驚覺無論是湯還是燉菜,除非端鍋上桌的,不然還真沒有多少那種能把臉輕鬆埋進去、直徑和深度都很大的「盆」。如果說只有淮揚樓一家如此,還可以說是偶然,但事實這些日子我們下過的館子都是如此。再仔細翻翻照片,就算小菜也並不是真的巴掌大的一小碟、或者只夠嘗嘗的一碟心。故此,請允許我略帶讚嘆的說一句:鹽城的菜碼真的是太大了!

說完了正餐,我有點餓了……那下次我們說說甜點吧。藕粉和糯米這兩種萬用材料,在不同地區、相似的做法,真的會做出大相逕庭的口味來,還真是越想越有意思。

如果你喜歡,記得點下關注。各種旅行攻略、故事與各地美食,關注「春秋兒絮語」不迷路。

P.S.出行時間為2019年10月中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gyzEG4BMH2_cNUgAyk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