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測的舍利到底是什麼?其實它的本義就是指佛陀的遺體、骨灰

2019-09-29     夢露居士讀國學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在佛教中有一種神奇又神秘的東西——舍利子,據說很多高僧圓寂後火化遺體,會得到很多五彩斑斕、晶瑩剔透的寶石狀東西,這就是舍利子。舍利子被很多信徒認為是高僧修行圓滿的證據。


神秘的舍利子究竟是怎麼來的?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回答:舍利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舍利是一個音譯詞,來自於梵語:शरीर śarīra,又譯作設利羅,意思是為屍體或身骨,常指骨灰。現代高僧印順導師在《舍利子釋疑》一文中說:

舍利是印度語,或譯作室利羅、設利羅:譯義為「骨身」,「遺身」即死後身體的總稱。……依於尊敬遺體——全屍或骨灰的道理,就是生前剃下的發,剪下的爪,還有牙齒,都是遺體——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發舍利、爪舍利、牙舍利,及發塔、爪塔、牙塔等。

據說釋迦牟尼佛滅度後,他的遺體經過火化,留下很多骨灰和遺骨,被八位信仰佛教的國王平分,並散於各地。

釋迦牟尼的舍利,模樣平平無奇。比如南京大報恩寺出土的佛頂骨舍利是淺褐色,呈蜂窩狀,看上去和一塊普通的石頭並無區別。但釋迦牟尼的舍利不珍貴嗎?當然不是!對佛教徒來說這塊舍利珍貴無比,因為這塊舍利可以寄存對佛陀的懷念,可以激勵真佛弟子努力修行。


所以舍利本不神秘,也無神異之處,只是寄託了佛教徒對於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信仰與追思而已。

但是後世高僧大德燒出的舍利中有很多結晶體,被稱為舍利子。這些舍利子絢麗奪目,有的晶瑩剔透,有的五彩絢爛,就像珠寶玉石一樣,而且數量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到最後甚至連在家居士,如南懷瑾也能燒出舍利子來了。

有人說,五彩絢爛的舍利子是高僧修行境界的象徵。但居士我不明白的是:

佛教中最高境界的釋迦牟尼佛,燒出的舍利平平無奇,而後世高僧的舍利子一個比一個璀璨,難道後世高僧的境界比釋迦牟尼還要高嗎?

況且對舍利子的崇拜也不符合佛教「色即是空」和「五蘊皆空」的教理。佛教認為,人的身體是有四大和合而成,只是暫時的存在物,像夢幻一樣虛假,像泡影一樣短暫。佛教採取火葬,也是為了讓身體塵歸塵土歸土,不留一絲掛礙。那麼修行者的身體又怎會燒出絢麗的舍利子呢,這豈不是證明四大不空嗎?


那麼後世高僧們燒出的那些絢麗奪目的舍利子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有人認為,高僧們火化時,會陪葬很多珠寶玉石。而寺院的火化不會採用殯儀館的高溫火化爐,是用柴火燒,因此溫度不夠高,很多珠玉不會被或燒毀,就成了所謂的「舍利子」。

尼泊爾火化現場


也有研究指出,將人的遺骨在溫度攝氏600到1,600度之間進行低溫焚燒,骨頭內的碳酸鈣便有機會與人生前攝取的多種鹽類結合,燒結出漂亮的陶瓷狀結晶,即是舍利子。現在出現了多項專利技術,用來仿製類似舍利子外觀的製品。這些仿製品均是以人的骨灰作為基本材料,在添加了特定的化合物之後製做坯胎,而後燒結製成的。

此外還有一種舍利叫做感應舍利,又名影身舍利,是佛家弟子們用玉石瑪瑙等珍稀材料特製的,替代真正的舍利接受信徒的膜拜。

現在大家看到的那些光彩奪目的舍利子,大體不出這兩種情況。


最後給大家出一道思考題:

對於佛頂骨舍利,中國古代很多佛教典籍都有描寫,外形並無特異之處。如《洛陽伽藍記》卷五說:

方圓四寸,黃白色,下有孔,受人手指,閃然似仰蜂窠。

《法苑珠林》卷二九說:

廣二寸余,色黃白,發孔分明。

《法顯傳》說:

骨黃白色,方圓四寸,其上隆起。

《大唐西域記》卷一說:

面廣寸余,其色黃白,發孔分明。

然而現在搜索佛頂骨舍利的圖片,可以看到舍利上布滿了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顆粒。


請大家思考一下這是為什麼?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DMMmW0BMH2_cNUgIFC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