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我願做一飛沖天的鯤鵬,想做泥里打滾的烏龜,我是無待之人

2019-11-22     夢露居士讀國學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春秋戰國是一個思想大爆炸的時代,湧現了許許多多的哲學家、思想家,他們屬於不同的流派。

道家流派對中國文化、思想的影響極為深遠,莊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留下一部奇書《莊子》,是中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莊子》以擅長講故事而著稱,其中有很多充滿奇幻色彩的故事。

一、鯤鵬與二蟲

比如《莊子·內篇》的第一篇《逍遙遊》的開頭,莊子便以汪洋恣肆的筆墨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廣大無邊,神奇莫測的世界,訴說了一個充滿瑰異想像力的神話,這就是很多人熟知的鯤鵬的故事:

在極北的地方,有一片北冥(北海),北冥中有一種魚叫做鯤,它碩大無朋,超出人的想像,沒有人知道知道它有幾千里長。

更神奇的是,鯤能變化為鳥,叫做鵬。鵬也是極為巨大的動物,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寬,雙翼展開就如同天邊低垂的烏雲。

鵬要飛到南冥(南海)去,它拍著海面低飛三千里,然後乘著龍捲風直上九萬里高空,然後往南邊飛去。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莊子·內篇·逍遙遊》)

鵬鳥碩大無朋,一飛沖天,能從北海飛到萬里之遙的南海,這是何等高遠的境界。然而鵬鳥卻遭到了兩種小動物的嘲笑。

蜩與學鳩嘲笑鵬鳥說:我飛到榆樹和檀樹就停下來,有時候飛不上去,就落到地面。為什麼要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到南方去呢?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莊子·內篇·逍遙遊》)

二、無待與有待

夏蟲不可語於冰,蜩與學鳩的眼界就那麼一點點大,自然無法理解鯤鵬一飛沖天的境界,反而嘲笑鯤鵬為什麼要飛那麼遠。

莊子的目的自然不是講故事,他用蜩與學鳩、鯤鵬比喻兩種不同境界的人。蜩與學鳩就是那種有一定才學出仕為官之人,他們享受著高官厚祿,沾沾自喜。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莊子·內篇·逍遙遊》)

而鯤鵬象徵著境界高遠的無待之人: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 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內篇·逍遙遊》)

這樣的人達到了絕對的精神自由,卻不能被一般人所理解。

《莊子·秋水》中說過另一個故事:莊子的好朋友惠子在梁國做宰相,莊子去看望他。這時有對惠子說:「莊子是要來取代你啊。」惠子非常恐慌,可能他知道自己的才能跟莊子相比差遠了,所以他派人在城中搜捕莊子,搜了三天三夜。

莊子便去對惠子說:「南方有一種名叫鵷鶵(就是鳳凰)的鳥 ,要從從南海出發飛到北海去。鵷鶵非常高潔,一路上它只在梧桐樹上休息,只吃竹子的果實,只喝甘美的泉水。正巧有一隻鴟鳥得到了一隻死老鼠,正要美美的享用,一抬頭卻見到鵷鶵飛過。鴟嚇壞了,以為鵷鶵要搶自己的事物,於是抬頭髮出了一聲怒吼,想嚇走鵷鶵。現在你也想用梁國來嚇唬我嗎?」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莊子·外篇·秋水》)

莊子將熱衷官位的惠子比作下作的鴟鳥,把惠子雖然位高權重,但他的權勢在莊子眼中不過是一隻死老鼠而已。

莊子鄙視高官厚祿,那是因為他有更高的理想。他的理想是什麼呢?那就是像鯤鵬一樣逍遙無待,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

無待的反面是有待,所謂「有待」,就是指人受到約束,精神不能自由,心靈得不到安放。

人為什麼會「有待」呢,因為人有所追求,追求功名利祿,追求各種願望要求。人的種種願望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才能實現,這些條件就會成為對人的束縛。比如想當官,就要阿諛奉承,想發財,就要起早貪黑……

莊子說,假如人能順應萬物的本性,把握自然的變化,揚棄被功名利祿束縛的小我,就能提升至「與天地精神往來」的無窮之境,這樣的人還會有什麼束縛呢?這就是「逍遙無待」的境界。

三、無用與有用

莊子追求的境界,是做一個對統治者無用的人。因為莊子所在的戰國時期是一個混亂黑暗的年代,各國國君窮兵黷武,想要吞併其他國家,因此戰爭不斷。

在這樣的時代里,如果你有用,就會成為統治者的犧牲品:

農民有用,會遭到統治者的無情剝削,自己吃不飽穿不暖,種出的糧食都被統治者搜颳去了;

士兵有用,他們要上戰場替統治者賣命,最後變為累累枯骨,長平之戰趙國幾十萬人被秦國坑殺,太殘酷了;

讀書人有用,他們為統治者變法,讓國家強大,結果得罪守舊貴族,遭到他們的清算,秦國商鞅、楚國吳起最終都是身首異處,不得善終。

在這樣的世道,如果想保全性命,就得做一個對統治者無用的人。所以莊子不願為官,他曾說過一個關於烏龜的故事。

莊子在濮水釣魚時,楚王派兩個大夫去找莊子,說:「我願意將境內的事情託付給您。」(意思是想請莊子出任國相之職。)莊子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的骨頭供奉在廟堂上。你說,這隻神龜是願意死後留下骨頭享受供奉呢,還是寧願拖著尾巴在泥里爬呢?」兩個大夫說:「它寧願拖著尾巴在泥里爬。」莊子說:「你們走吧,我要拖著尾巴在泥里爬。」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莊子·外篇·秋水》)

在莊子眼裡,享受高官厚祿,不過是像一隻死烏龜一樣,在廟堂上接受供奉。莊子寧願做一隻在泥里自由自在打滾的活烏龜,只有這樣,自己的精神才能無比自由,就像一飛沖天的鯤鵬一般。

莊子的肉體混跡於世俗之中,他的靈魂卻與天地精神往來,這看似矛盾,卻在莊子身上融為一體。正如莊子所說: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莊子·雜篇·天下》)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_YKmm4BMH2_cNUg_Wm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