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最熱鬧的就是各種聚聚聚了。
因為疫情就地過年,就只能小範圍聚一下,初四我們便以夫妻為單位,約上了幾個老同學小聚了一場。
約之前,一個朋友就微我: 「C爸務必不能缺席啊!」
我心裡想,C爸啥時候地位這麼高了,哈哈哈。
結果一見面,果然「有情況」:
「我這幾天一直糾結一件事兒,年前娃放假在家,我看他看電視不太對勁,老是側著身子斜著看,帶他去眼科檢查了一下,說是有點弱視,讓帶眼鏡!
娃這麼小,帶眼鏡生活上心理上肯定會受到影響,像我有點近視,我都不願戴眼鏡,你說有必要戴眼鏡嗎?糾結死了!」
C爸回復到: 「戴!今天不讓娃戴眼鏡,明天想戴都沒用!」
關於弱視,真的已經不是少見的病症了。
年前看熱搜,還看到一條賈靜雯女兒也被查出了弱視,兩眼視差達到600度!
令人驚訝的是,醫生表示這種情況是天生的,大人沒有注意到,咘咘自己也沒有感覺。
賈靜雯特意提到: 還好發現早,沒有錯過3-5歲的黃金時期。
那什麼是弱視呢?為什麼不容易被發現呢?
今天就讓C爸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什麼是弱視?
關於弱視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甚至還會以為,弱視是不是就是近視呢?
非也非也。
弱視其實就是字面的意思,就是視力比較弱。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眼睛是什麼都看不清的,只有光和影的感覺,隨著寶寶的長大,眼睛逐漸發育,視力也就慢慢變好。
1個月,光感與眼前手動 ,眼裡的媽媽是這樣的
3個月,視力水平0.02,眼裡的媽媽是這樣的
8個月,視力水平0.1,眼裡的媽媽是這樣的
1歲,視力水平0.2-0.25,眼裡的媽媽是這樣的
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的眼睛沒有正常發育,就會容易出現弱視。
國外眼科醫生,把它稱為「Lazy eye」,懶眼睛,意思是太懶了,沒有發育好。
正常的情況下, 為了發育出健康的視力,我們的大腦必須接收到兩眼清晰且一致的圖像。
如果有一隻眼沒有發育好,那麼就會受到大腦的「差別對待」,依賴好眼去接受信息。
時間長了, 大腦會逐漸忽略那隻發育不好的眼,只「受用」那隻好眼。
久而久之,兩隻眼睛的高度差就會越來越大。
弱視的孩子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
無論哪一種,弱視孩子的世界都讓人疼,他們看不清,看不准。
而且弱視的危害並不僅僅是孩子視力低下,他們 雙眼的視覺功能常常也不完善。
他們還沒有精細的「立體視覺」, 也就是說沒有立體感,就比如說下樓梯時,感覺不出深度、高低等等,對以後的生活和學業都有所影響。
所以針對弱視情況,一定要及時發現,及早治療。
弱視發現的早,大部分是可以治癒的。
有3個重要階段:
- 3~6歲,是黃金治療期,這個階段是視覺發育是最旺盛的時期;
- 9歲這前,是孩子恢復立體視覺最好時期。
- 12歲前,孩子的視覺發育逐漸成型,再干涉就晚了。
那麼,我們如何及時發現呢?
2008《眼科研究》一項調查研究顯示:
我國3億兒童中,弱視的發病率為3%-4%,也就是說每100 個孩子中,就可能有3、4個,被及時發現並矯正的並不多。
這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數字。
現如今,電子時代的進步,很多人把近視作為眼睛問題的主流,而忽略到弱視問題。
尤其像咘咘一樣的先天弱勢,孩子一直都是這樣看世界,已經習慣,不會覺得自己有問題,也不會告訴大人,導致5歲了才發現。
所以,平時大人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用眼習慣是否提示異常。
一般弱視小朋友眼睛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 有一側眼睛,向內或者向外呈現出遊離的狀態。
- 經常看東西時,眯著眼或者歪著頭(總朝一個方向);
- 畏光;
- 雙眼視力,視力表相差兩行以上。
如果是先天性的,很可能就是無症狀的,不太會發生異常。
這個時候學齡前視力篩查就是一個很好判斷方法,爸爸媽媽們, 可以在家初步自測。
1、視力表檢查法
在光線比較充足的白天,距離孩子5米處懸掛視力篩查表,分別遮住孩子左右眼,讓孩子說出所指視標缺口方向。
如果低於不同年齡正常下限,則可能是弱視。
不同年齡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
3~5歲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為0.5;
6-7歲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為0.7;
7歲以上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為0.8。
就比如,4歲的孩子視力是0.3,那麼低於3~5歲的正常下限值0.5,就可能是弱視。
不過還要注意的是,只有3歲以後,才可以給寶寶用視力表。
2、遮蓋試驗法
分別遮住其中一隻眼睛,讓他單眼注視物體判斷,觀察孩子的反應。
如果遮蓋一隻眼睛時,孩子會排斥,情緒不安,撕扯被遮蓋的眼睛,那就有可能會是弱視。
3、給拍一張近照
吸引讓孩子雙眼看鏡頭,給孩子拍一張近照,觀察兩隻眼睛的黑眼珠,是否處於眼白的同一位置。
如果如下圖一樣位置不同,那有可能是弱視。
如果有疑慮,帶孩子去眼科檢查。
如何治療弱視呢?
1、排查
首先是到醫院排查,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弱視,根據具體原因進行治療。
比如看是否有眼部疾病,像先天性白內障、上瞼下垂等,解除形覺剝奪的因素。比如斜視要及時進行手術矯正。
2、遮蓋
弱視有很多輔助治療手段,但若說中流砥柱的治療方式,非遮蓋治療莫屬,遮蓋法已有近200年歷史, 是目前來說最經濟、簡單並且有效的方法。
原理很簡單,就是把正常的那隻眼睛遮起來,讓弱視的那隻眼有機會、甚至強迫它去看。
但有些孩子年齡小會擅自拿掉眼罩,或完全揭開眼罩來偷看,這樣會減弱療效甚至治療無效。
所以要儘可能的保證孩子帶好眼罩,遮蓋越嚴格、越徹底,視力提高的就越快。
如果家裡娃檢查出弱視,就別糾結是否戴眼鏡了,要堅持每天佩戴,不要時戴時摘。
國外有些孩子直接是這樣覆蓋的:
大部分弱視只要治療的時機合適、治療的過程配合,是可以治癒的。
眼下確實會有不便和諸多影響,但是長久看,這時候「心軟」,害的是娃一輩子。
3.弱視訓練
最後,就是給孩子進行一些弱視訓練,像一些精細運動,比如穿珠子、描圖訓練等等,可以循序漸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對於弱視的孩子來說,發現和治療時間是關鍵中的關鍵。
當然除了弱視,近視也是大家最關心的眼部問題。
尤其是在假期里,很多「規矩」因為一時放肆,被丟到了一邊。
所以C爸前來給各位雲姐妹、雲兄弟提個醒。
最基本的兩個點:有增有減。
1、「增」的是白天戶外運動。
戶外運動這一點非常重要!
視力的發育依賴光的刺激,最理想的就是戶外光線了。
而且,經常戶外活動的孩子,接收足夠明亮陽光的機會多,這可以促進眼睛視網膜神經細胞分泌多巴胺,保護眼軸不會變得過長,從根源上可以防止近視。
另外,在戶外充足的自然光線和適當的紫外線照射下,寶寶的瞳孔會變小,可以使成像更加清晰。
有研究表明,每日每增加1小時的戶外活動,近視發生機率可降低2%。
甚至,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戶外活動可以有效降低近視發生的機率:
當孩子每周戶外活動達到14小時以上時,就算父母近視,遺傳基因導致近視的可能性要小三倍。孩子在戶外度過的時間越多,他們的近視風險就越低。
2、「減」的是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
雖然,之前咱們說過,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證據證明,電子產品會直接導致孩子近視。
但美國眼科協會發布的文章明確指出, 電腦螢幕、智慧型手機或其它電子設備不會給眼睛帶來永久性的生理損傷,但會讓眼睛感受到乾澀和疲勞。
所以,控制時間和距離很重要!
美國兒科學會最新公布的兒童觀看視頻時間:
- 18-24個月,儘量避免使用電子產品;
- 2-5歲,限制每天觀看視頻的時間為1個小時。
值得提醒的是,這1小時是累積時長,中間一定要有間隔和休息。
尤其是到了假期,動畫片、網課,很容易在使用時間上控制不住。
可以遵守「20-20-20」原則:就是用眼20分鐘後,抬頭眺望20英尺(6米)外的遠方至少20秒。
距離上要優先選擇大螢幕,建議順序是投影儀電視電腦pad手機
小提示:現在很多APP都有青少年模式,可以設置使用時間等,可以利用起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