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開篇風水寶地,說件大事,開學季專場,今天上午11點直播,僅此一場!
老朋友都知道直播的「潛規則了」,以往每個品牌,總有「獻祭」幾個福利單品,作為開場秒殺給直播引流。
我一直想著,要是能自己播,我就把每個品牌的開播福利炸,組個合集,件件都是秒殺價多勁爆!
整個暑假攢了2月,終於等到今天,幾乎件件都是孩子開學剛需,妥妥提升孩子學習效率,幫孩子快速適應校園生活。
工作室小夥伴都瘋狂心動:價格優惠那是最基本,關鍵省心啊。直接抄作業就行,省得自己絞盡腦汁,還怕有遺漏。
這一場,打劫式薅羊毛、打醬油式分享!
價格都幾近成本價!
今天二條赤裸裸劇透,而且,這次直播所有產品會一次性全部上架,想看的多看會兒,沒時間的也不用一直等著。
這次,終於能自己說了算, 不用藏著掖著了!
——我是分割線——
正文走起~
上禮拜在杭州,我正在西湖邊,調解4個孩子因為冰激凌口味不一樣而引起的糾紛,正頭大時,接到一個電話,說他是央視欄目組,想找我做個訪談。
我一聽,假的!
央視什麼身份?我什麼地位?
一個人不可能掙到認知以外的錢;也不可能接住認知以外的富貴,更不可能接得住能力之外的餡餅。這點自知之明我還是有的。
但對方非常誠懇,一直在輸出,我著急照顧孩子,回應的有點心不在焉。
大概也聽到我這頭孩子的哭喊聲此起彼伏,對方說,具體的資料,先加一下微信發您看一下吧。
後來我就忘了這茬,上周從杭州回來,對方就繼續跟進,我才大概了解了,原來是央視旗下的數字頻道。
跟我以為的正兒八經CCTV-1還是有差別的。
果然, 我就說這潑天的富貴,怎麼可能輪到我?
而且,只是試鏡,說白了,就是大機率會做「分母」和當「炮灰」的命。
不過也因為如此,反而可信度增加了些。
於是決定去瞅瞅,主要是單調的生活讓我的靈感有點枯竭,寫作的人需要靈感,就當是體驗生活了。
當然,我還是十分警惕的,提前問好,收費不?收費我可不去。
這年頭招搖撞騙的路數多了,掛羊頭賣狗肉的也多了。
免費體驗生活可以,當炮灰也不是不行,但如果要錢、割我韭菜,那不行,央視欄目組也不行……
直到對方說不要錢,確定是「免費體驗項目」之後,周六就讓C爸陪我去了。
流程也不複雜,就是根據欄目組的主題旋律,報你想分享的選題、闡述觀點、試鏡,然後回去等消息。
一句話總結就是:
第一輪,跟評審主任:說說你想分享的話題
第二輪,跟製片主任:說說你做這件事的初衷
第三輪,主持人試鏡:無大綱,跟主持人自由發揮聊相關話題
前兩輪的主任,都是4、5十歲的中年男人,最後一輪的主持人是位年輕的女性。
第一輪VS評審主任
我其實是十分社恐的人,很不習慣這種「把自己遞出去,交給別人評判」的感覺。
我是第二位報選題的人。
還沒開始就緊張,第一位選手做闡述的時候,我就絞著手背詞。
負責我的工作人員說,您不用緊張,評審主任也是位爸爸,還是位文科生,台里多年的老文案,非常感性,你正常說您養孩子的觀點就行。
啊?他家娃多大?
好像是老大高中,老二小學。
我緊張的心情,瞬間就回落了。
只要你有孩子,我們就是朋友,我就不愁跟你沒話說。
高中的叛逆期孩子,有幾個不讓父母頭大的?
尤其是青春期的小伙子跟父親的關係,有幾個不是劍拔弩張、互看不順眼的的?
輪到我,坐下我就聊孩子。
「很多父母其實是沒有掌握比較正確的跟孩子溝通的方式的。尤其是幾個關鍵的叛逆期,比如說trouble2的執拗期、7、8歲狗都嫌的小學期,當然還有最讓人頭疼的青春期。
這些時候, 我們做父母也不是沒有付出,但效果總是南轅北轍,歸根結底,還是沒有搞懂孩子的心理,一味的用我們自以為對的方式去教育他。
比如T2的孩子,只是因為秩序敏感期,我兒子正好這個階段。
- 我回家必須他開門,別人開了,就大哭;
- 餅乾必須是完整的不能掰開;上
- 樓梯不能扶,扶一下哭著退回去重走。
其實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完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成長,構建秩序。
他們對所有事情的發生,內心都有一個預設的腳本,一旦沒按腳本走,他就覺得你破壞他的秩序,他自然要求你重來或者恢復。
那如果大人不懂,自然就不理解,那掰開的餅乾你非讓我合上,你這不是無理取鬧嗎?
我養老大的時候,就覺得處理孩子這種無理取鬧好痛苦,怎麼讓步都不行。
但老二就有經驗,首先我大機率會先徵求他的意見,餅乾要不要掰開?橘子皮自己剝還是媽媽剝?
這就避開了90%的雷區,當然了,偶爾踩雷,我也會真誠的道歉,『抱歉我不知道你是這麼想的,媽媽以為你希望我幫你剝了橘子皮,那我再給你拿一個新的怎麼樣?』
他被理解了,他就願意重新寫套劇本。」
說到這一趴,主任頻頻點頭。
是呢,這麼難搞的T2,哪個父母能忘記當年的崩潰呢?況且,他還經歷過兩輪。
這一趴說完,主任就忍不住搶問了, 「那青春期的孩子呢?
我老大高一,現在真是沒法溝通,你說什麼他都對你愛答不理!」
我: 我們國人,因為很多父親延續的是父輩的養育方式,就是會比較嚴父的風格。
主任:「是的,是的,我就是比較嚴厲的類型,而且工作忙也沒時間管他,現在關係就很僵。」
我: 其實青春期的男孩子,父親的影響是大於母親的。
因為母親的影響是細水長流的,需要很多細節的陪伴才會被感知,靜水流深,日久生情。
但父親的影響是電照風行的,如電光之閃耀,如狂風之流動。哪怕短暫也可以深刻。
不一定需要日日、時時在孩子面前閒晃,晃多了可能還嫌你煩。但在幾個關鍵的時候,你發揮作用就行了。
主任:「哪幾個?」
我:最簡單總結的話,就兩點:
1、他有成就的時候,你看到他
比如表現好的時候、成績好的時候,一定要說出來你以他為驕傲。
中國父親總是訥於言、而敏於行。
但一定要說出來,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愛。
當面說不出口,就曲線救國,跟媽媽誇他,跟親戚朋友誇他。
2、他低谷的時候,你接住他
(現場嘈亂,後半句沒聽清,主任還身體前傾、專門提問,低處的時候怎麼著?)
低處的時候,您一定要接住他。
青春的男孩子很敏感,有學業壓力,有同伴壓力,甚至還有早戀壓力。
他低谷的時候,你一定讓他知道,不管在外怎麼被拒絕否定,在家他都是最重要的寶貝。
哪怕成績考砸,父母也是你的退路,我們永遠有給你兜底的底氣和能力。
父親在這兩種關鍵時刻頂上去,你跟孩子的關係都不會太差。
心機的我,還突出了一下父親角色如何發揮最大作用。
讓主任同志不用有那麼大的內疚感,果然他最後痛快的大手一揮,給我扣上了通過。
瞧,只要你有孩子,咱就有共同話題,誰家還沒點親子矛盾呢?這題我會答。
第二輪VS製片主任
我提前問了句工作人員,製片主任家也有孩子吧?
工作人員一臉姨母笑:有,有4個……
哈哈,行了,不用劇透了,這題閉著眼我都會。
4個孩子最頭大的,必然是多胎子女之間的矛盾和偏心問題啊。
關於做這件事的初衷:就是更好的養育自己的孩子,如果能順便幫助更多人,就更好了。我會用我學到的理論和我自己養孩子的經驗結合,去總結一些更接地氣更實用的方法。
比如我養兩個孩子,我就會分享很多二胎子女的養育方法。
精準出擊,看我多精!
果然,製片主任: 「家裡孩子多可不好養,我家4個孩子,你怎麼做都不對,怎麼做都有孩子覺得你偏心。」
我先說了出生順序對孩子的影響。
不必過於「公平」的,期待每個孩子都一樣。
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每個角色都可能出彩。
- 老大是會委屈,但是她也會更包容;TA被分走了愛,但她更能從小體驗決策權。 這就是為什麼放眼世界很多領導者都是老大,因為責任心更重、包容心更強、向下兼容的能力更強!
- 老二是會關注度不夠高,但是三方兼顧,TA性格會更隨和,沒有高期待他會更自由,所以大部分極具創造力、開荒者的角色,都是家中老二!
- 老三是容易變成徹頭徹尾的跟隨者,但八面玲瓏會讓TA非常非常高情商,未來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人,必然是稀缺資源!
很難說哪個孩子今後的幸福指數就一定更高。
就像「命運的一切饋贈,其實都暗地裡標註了籌碼」一樣,命運對多子女的一切掠奪,未來的某一天,都會成為福報。
後來,我又分享了一些處理多胎子女糾紛的小技巧。
最後,製片主任,「你的書我買一本吧,你的工作一定很幸福,希望你以後能幫到更多人。」
大筆一揮,我就來到了第三輪,我心說,這有點過於順利了。
第三輪VS主持人
最後到了試鏡環節,我才知道,女主持人是丁克主義……
頓時心就涼了半截。
嘉賓和主持人的試鏡,就好比演員們演對手戲。
好的對手會讓你興奮,甚至超常發揮,比如前兩輪,我跟倆位主任,都聊的超了時長,因為對方忍不住問,我也忍不住說。
否則,會壓制你的表達欲。
果然,上來第一問,就給我問懵了:養孩子您遇到過最難的事兒是什麼?
我原地懵了3秒,大腦飛速運轉, 養孩子,又哪件事不難呢?
從產檢到生娃,一路徹底丟掉「肉體羞恥感」難不難?
生到一半,順轉剖,難不難?
月子裡睡不了整宿覺,差點抑鬱,難不難?
小區大媽指指點點你全職帶娃不去上班,難不難?
重回職場跟社會脫軌,難不難?
婆媳矛盾、隔代養育鴻溝無法逾越,難不難?
孩子的社交問題,難不難?
孩子有學習障礙,難不難?
從產檢到生娃,一路徹底丟掉「肉體羞恥感」難不難?
生到一半,順轉剖,難不難?
月子裡睡不了整宿覺,差點抑鬱,難不難?
小區大媽指指點點你全職帶娃不去上班,難不難?
重回職場跟社會脫軌,難不難?
婆媳矛盾、隔代養育鴻溝無法逾越,難不難?
孩子的社交問題,難不難?
孩子有學習障礙,難不難?
但要真說出來吧,好像又真的有點矯情。
所以我只好真誠地回答,嗯,每個階段都各有難題,像是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等TA上了幼兒園……等他上了小學……
我看主持人波瀾不驚的表情,我就知道她沒辦法跟我共情。
畢竟上一個養生話題,嘉賓聽她聲音有點嘶啞,建議她保護嗓子該用哪幾味藥材泡水時,她恨不得拿小本本記下時臉上的神采奕奕,跟我在前兩位主任臉上看到的一毛一樣。
試鏡結束,閒聊環節,主持人說,「您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呀?而且老大都9歲了?真的不像,看上去好年輕」。
我也客套,「您也好漂亮,本人比電視上更漂亮呢!」
我跟同性之間關於外貌的商業互夸,可能得止步於10年前了。
央視化妝師給我整的試鏡妝容,我有20年沒敢這麼梳過大背頭、露過大額頭了,真的顯年輕?
不是,歪樓了。
咱就說,如果是倆媽媽,可能以這個話題結束嗎?
已育和未育果然是兩個品種,我應該是所有試鏡者中,出來最快的一位。
從前兩局的意猶未盡,到最後一局的草草收場。
看來運氣這事兒,也是存在能量守恆的。
完。
PS:別忘了正事兒,預約上午11點的直播~
二胎,啥時候最難?每天都在崩潰的我告訴你答案
為什麼老二都比老大精、更容易偏心老二?背後真相扎心了……
DD報復姐姐,原來是這個原因!!二胎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啊!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覺得文章有用,就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