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家長最關心,也最腦殼疼的事,孩子身高絕對得排第一。
孩子媽媽見面,比的最多的也是身高。
這兩天好多幼兒園開始給孩子定校服了,群里陸續有人報孩子身高。
班級群里平日裡除了老師發些通知,個別家長問個問題,其他人大多處於潛水狀態。
但報身高這次,有位媽媽在群里諮詢「孩子身高109,大概穿多大的校服」。
群里一下炸鍋了!
- 什麼校服不校服的放一邊,同樣都是新入園的娃,你家吃什麼了咋長這麼高?
- 平常有沒有補啥營養劑?
- 孩子多大,有4歲了嗎?
有沒有什麼秘訣?
一句話,足以看出大家對娃身高的執念。
說實話,CC、DD的身高在同齡裡面一直都不算高,從小到大基本上都一直保持在中等偏下的身高。
沒辦法,身高這件事,7分靠遺傳,3分靠努力。
我雖然不焦慮,但一直在努力。
咱就是說,不能一邊焦慮孩子身高不夠,卻還總是放任做一些不利於長高的事。
要麼佛到底,要麼就積極的手段干預下。(鄭重說明,可不是鼓勵你們去打生長激素啊)。
至少,咱不能總是做一些阻礙身高發育的事吧。
除了遺傳,這3件事對身高的影響是很大的,想讓娃長高,就千萬不要放肆。
1
一直呆在室內
有媽媽吐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過暑假。
暑假除了帶孩子旅遊了一次,其他時間這孩子都是一天到晚待在家裡。
白天太熱,晚上蚊子太多。
別說孩子,有多少大人也真的一點都不想出門啊。
但是我真的想勸你,暑假才是最容易貢獻戶外活動時間的存在啊!
畢竟時間自由,所以,壓力真的就給到養育者了,你要犯懶,那娃戶外就是會無限短,你要是適當督促,那娃戶外就可以無限長。
很多娃過一個暑假回來,就猛竄2-3厘米,那一定不是家裡窩出來的。
希臘體育聖地奧林匹克山上,刻著這樣一句話「你想得到健康嗎?就去跑步。你想得到聰明嗎?就去跑步吧」。
運動對孩子來說不僅是增強體質、堅韌品質,還能促進腦發育、預防近視!
最最最直接的,運動可以刺激孩子腦垂體分泌生長素,促進身高發育啊!
從骨骼發育的角度上來看,適當的運動,可以使孩子長骨兩端的骨骺軟骨不斷受到擠壓和摩擦,從而刺激骨骼增長。
對孩子來說,大自然是天然的運動場所,裡面充滿了無數新鮮又豐富的資源。
孩子在新鮮的空氣中,隨心所欲地跑啊跳啊,輕輕鬆鬆的運動量就達標了。
我們把倆娃扔去了姥姥家10天,明顯的黑了、壯了、飯量增加了!
上傳失敗,網絡異常。
重試
運動,尤其是戶外運動對身高的影響非常重要。
那孩子每天運動多久合適呢?
0-2歲的孩子,每天可以多攀爬、爬行等,每天的運動量累計進行30~180分鐘,
3-7歲的孩子,每天可以多攀爬、跑步、跳躍、打球等,全天累計至少180分鐘,其中在運動強度上也有了要求,需要中高強度活動不少於60分鐘(出汗、微微臉紅,呼吸急促等程度)。
戶外運動時間,最好都不低於2小時。
PS:每天的運動量,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多次完成(主要看孩子狀態)
關於運動更多細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戳這裡《每天摸高跳,反而可能導致長不高?千萬別讓孩子這樣運動了》。
2
挑食,只吃愛吃的食物
前段時間熱播的醫療紀實片《閃閃的兒科醫生》里,有這樣一個叫浩浩的男孩,他目前6歲3個月,身高卻只有102cm,要知道,3歲左右的男孩,平均身高就已經100cm左右了,浩浩比同齡孩子的平均身高整整落後了17cm。
而原因竟是和家裡的飲食習慣有關,醫生了解到,男孩家裡喜歡「吃素」,媽媽懷他時,整個孕期都在吃素,孩子3個月大時就開始喝粥,爺爺奶奶也是常年帶他吃素。
最終,醫生診斷浩浩為矮小症。
結合生長曲線推測,原本浩浩至少能長到170cm,現在成年後也只能長到150cm左右了。
看完讓人倍感唏噓。
生活中,這種極端案例可能很少。
多數情況下,不是家庭不提供,而是這屆孩子真的太難喂養了。
飯渣寶寶們,嫌雞蛋腥,瘦肉難嚼,綠色蔬菜不好吃。
主打的就是一個不吃,不吃,啥都不愛吃。
每次吃飯都是一場硬戰,你苦勸良久,人家也都只是小試一口。那半張不開的嘴,那皺眉轉頭的表情,那含著不咽的動作,別說孩子了,你氣得都吃不下飯。
最後,在一輪輪的爭奪戰中,累覺不愛,愛吃不吃,愛吃啥吃啥吧。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小的時候什麼也吃不到,不也好好長大了」。所以面對孩子對飯菜的挑挑揀揀,一味縱容。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中國有3億人都存在因營養結構失衡引起的營養不良問題。
一個朋友家的孩子,孩子6歲的年紀90多斤的體重,個子也不高。
家裡以為是營養過剩,但到醫院檢查卻是營養不良。
原因就是孩子拿零食當飯,飲料、酸奶當水,到飯點不吃,過了飯點就要零食。
孩子生長發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營養均衡且充足。
而挑食的孩子,營養很難攝入均衡,很多營養元素攝入不足,不足以支撐身體發育所需,最終導致孩子發育遲緩。
當然,挑食不好,過度食補也不行。
營養過剩會導致肥胖,誘發性早熟,讓孩子的骨骺線提前閉合,從而導致發育停止或延緩生長。
真正愛孩子,不是孩子愛吃啥就給什麼,而是在自己提供均衡豐富的基礎上,給予孩子選擇吃什麼的自由。
具體該怎麼吃,大家感興趣的可以戳這裡《有沒有想過,娃長不高可能是因為吃得不對?》
3
晚上玩到很晚才睡覺
如果說,暑假裡什麼事情是改變最大的,那一定是孩子的作息。
沒了早起壓力,晚上睡覺時間也變得隨意起來。
- 經常是,反正第二天也不用上學,孩子想多玩一會就多玩一會吧;
- 白天太熱了,晚上好不容易涼快點,就多玩一會吧。
所以啊,暑假在家,孩子的睡眠真的就是稀碎啊。
常常是我都帶DD洗漱完,躺床上培養困意了,樓下還是會傳來很多孩子玩耍打鬧的聲音。
那會已經10點了,就這點回去,在冷靜、洗漱、培養困意,這絕對不可能早於11點了。
偶爾晚睡一兩次,倒是沒什麼要緊。
但要是天天晚睡,那危害就大了。
首當其衝的就是身高、智力。
美國《睡眠》雜誌曾發表的兩項研究報告稱,睡眠不足或睡眠過多均可導致中年人大腦老化,而貪睡的嬰兒則更容易長高。
充足的睡眠對孩子的身高增長大有益處,因為絕大部分生長激素是在夜間熟睡狀態下分泌的。
考慮到身體整體睡眠時長,孩子在9點前可以睡下是最好!
更何況,還有半個多月就要開學了,咱們也該給孩子往回摟摟了,慢慢地調回生物鐘。
培養早睡習慣的方法,咱們之前寫過很多了,大家需要的戳這裡《9點才上床就是晚睡嗎?孩子到底幾點睡覺最好?原來真相是......》。
最後,我們再來淺談幾句娃的身高。
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孩子長高,但C媽還是要忍不住潑個冷水,身高這事兒,盡人事聽天命!彆強求!
先奉上國家衛健委發布的《7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今年3月實行):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7歲以上的兒童身高標準看這裡:
首都兒科研究所生長發育研究室
先祭出這張表,是因為我發現很多人看孩子正不正常的標準,只是隔壁同齡娃!
這種比較是把周圍幾個孩子作為參考標準,有價值但並不科學,很容易錯判,也很容易自找焦慮。
參考一定要按照人數大樣本,孩子自身生長規律,而不能因周圍幾個人得出高矮標準。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正常,而是家長接受不了孩子這樣的「正常」。
說回表格,也挺明白,P50那一列就是同年齡、同性別孩子的平均身高。若孩子身高百分比數值越高,說明越冒尖,反之,百分比數值越低,說明個頭就比較墊底。
看到這,可能很多人覺得完了,
我的孩子都沒到平均值,是不是不正常?
孩子不是生產線上的產品,不可能個個麻溜齊。
來,跟我大聲念一遍!此表格身高在P3~P97之間,都是正常範圍。
而P50這個平均值只能說明它是個均值,而不說明低於這個值,孩子就是矮,就是有問題。
孩子有高有矮,在正常不過。
太矮是值得關注,但只有身高在「矮小」(
當然,孩子太高了也不見得就是好事,若孩子一直比同齡孩子高6~7厘米以上,且個頭在(P>97),往往意味著骨齡偏大,可能存在早發育的問題,骨骺可能會提前閉合而停止生長。
身高這事兒最考驗個體差異,有些孩子就是早發,初中就長到了人生巔峰,有些孩子是晚發、初高中才發力,還有些人,23躥一躥,還有些人,生了孩子還長個。
我這162的身高,就是在原來160的基礎上,生一個娃、長一厘米,服不服氣?
這些都是沒有辦法人為去干預的,所以啊,我們要了解正常的生長規律,對孩子的身高抱有合理預期~
本周好物推薦
1、倆娃穿了8年的馬克珍妮童裝,我談到了它家的冬裝反季!夏裝清倉!秋裝上新!
75元起搶羽絨服,一件省幾百!我也就囤了20件!這個折扣你們懂得,部分花色尺碼不會多,快去拼手速!錯過這村,沒這店啦!(詳情見今日三條)
2、我最近挖到的天花板按摩儀!(詳情見今日二條)
如果你肩頸疲勞,肌肉緊繃的,急需放鬆解壓,你需要它!用完明顯感覺整個肩膀都被打開了,非常輕鬆。
如果你人到中年,天鵝頸變成了大媽頸,有脖子前傾儀態問題,想要改善肩頸、斜方肌,提升氣質,你需要它!低投入,高回報,深層疏解,體態慢慢就好了。
「我不想吃」!倆娃每天最激怒我的一句話,沒有之一!
聽說你家娃也不愛吃飯?學會這3招保你不再為娃吃飯發愁!
孩子晚上遲遲不睡?科學研究,睡前這幾個「好」習慣,竟是孩子晚睡的元兇
每天摸高跳,反而可能導致長不高?千萬別讓孩子這樣運動了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覺得文章有用,就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