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爺的電影看過很多,甚至可以說基本都已經看過了,很多人認為出眾的,不怎麼出眾的,反響平平的,都看過。星爺的電影最厲害的在於,任何時候看它,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年少時看,會覺得搞笑;稍微成熟的時候看,會體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不易。
在眾多星爺的電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定是《喜劇之王》,據說這是他從星仔轉變成為星爺的巔峰之作,雖然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但慢慢的,影迷提起他都是叫「星爺」。
1999年上映至今,豆瓣評分8.7,在華語影片上算得上是不錯的成績,況且還是過去21年的作品,現在很多影視作品大多反響平平,能夠在豆瓣獲得七分以上的,都算是不錯的了。當然,星爺的這部電影,從演員選角到台詞、演技等方面都是上乘的。尤其是初入演藝圈的張柏芝貢獻了螢屏第一次,卻成為她所有作品中相對亮眼的成績,許多人甚至可能不知道她的具體名字,但一定知道那個敢愛敢恨的柳飄飄。
一、本文寫作的目的
很多作者通過《喜劇之王》分析過裡邊包含的電影元素,拍攝手法,努力奮鬥的意義,底層百姓的生活,龍套演員的不易等等,本文拋開這些內容,只談影片中柳飄飄和尹天仇的成長型思維,以及成長型思維對我們迷茫群體的重要性。
那麼,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
在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一書中詳細介紹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是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
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會使你急於一遍遍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做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
通過定義不難發現,影片中的尹天仇和柳飄飄都是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的。
二、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對抗挫折的理智。
龍套演員尹天仇和我們很多人一樣,在自己的追夢路上,一邊備受挫折,一邊咬牙堅持。只是我們和他最大的不同是,我們學著妥協生活,折中理想,深藏夢想,可他卻用每個細胞在吶喊,夢想一定要實現,哪怕付出任何代價。
所以,我們最終空有尹天仇般的心,卻沒有尹天仇的努力與執著,因此,被迷茫盯上,痛苦不已,那該如何對症下藥呢?
首先,在挫折前,咬牙堅持。
尹天仇用自己的儲備知識,給那些龍套演員上表演課,被副導演無情嘲諷。要說不尷尬,那絕對不可能,畢竟細看整部電影,你會發現尹天仇其實不是個臉皮厚的傢伙,他很看重自尊,簡言之,就是很愛面子,畢竟他堅信自己也有實力做一名優秀的演員。
但為了一個跑龍套的機會,副導演再怎麼對他,他也還是忍了,還彎著腰道歉著,繼而努力做出一系列悲喜交加的表情。
可後來因為自己的執著,對si法的深刻見解,他被轟出片場,連給她介紹工作的霞姐都不願再搭理他。回到住處,他來不及吃飯便打電話詢問工作情況,無疾而終,又拿起書籍鑽研演技。
這些看似很隨意的舉動,其實透露著尹天仇的獨特品質,他具備成長型思維,他認為演技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努力得來的,所以他拚命爭取機會,沒爭取到機會時,他又開始拿出書籍,研究深層次的內容。
在追夢的曲折之路上,他在挫折前,咬牙堅持著前行。
其次,努力,是一切機遇來臨的前提。
第一次看的時候以為,娟姐願意捧尹天仇是因為他對表演的敬業,只要導演不喊卡,自己因為一隻蟑螂而打得萬分疼痛,他都不吭一聲。後來才發現,其實還有他第一次的「搗亂」,明明導演要求他中槍身亡,他愣是給自己加戲,導致娟姐大發雷霆,質問他浪費了多少時間,多少格,多少幀?
尹天仇略顯抱歉的回答,引得娟姐頗為滿意,雖然娟姐並沒有承認自己開始欣賞尹天仇,但她輕微的愣了一下,顯得吃驚了。畢竟對於一個龍套演員,居然懂得專業知識,這不僅是對職業的敬重,更是自我提升意識的體現。
娟姐對尹天仇的吃驚程度,完全不亞於晨跑的時候,看見清潔阿姨拿著掃帚記單詞的場景。你會突然意識到,身邊原來努力用功的人很多,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很多,而且本職工作還做得很出色。
尹天仇因為得到娟姐的賞識,接觸了很多上流人士,那位清潔阿姨,會用不怎麼流利的英語給外國遊客指路,引得眾人一陣羨慕。
認真想想,其實那句「越努力,越幸運」真的不假,努力是一切機遇來臨的前提,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
最後,任何職業都有尊嚴,請尊重。
作為龍套演員的尹天仇有尊嚴,柳飄飄一直說他是「死跑龍套的」,他一遍遍執著的糾正。娟姐說好要把男一號的演出機會給他,他做好了120分的準備,大展拳腳,卻得知臨時被換掉,當導演把劇本從他手中拿回時,用的可以說是「搶」的力度,厚厚的劇本直接被抓出裂痕,足見他的重視程度。
他對這份職業的用心,就是對這份職業的尊重。
作為舞女的柳飄飄也一樣,為了做好本職工作,她居然去學演戲,連她自己都有些吃驚。最後還和尹天仇相戀了,很意外吧。
但其實站在成長型思維模式分析,這些都不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個人越用功,越努力學習,就越說明這個人具備成長型思維,柳飄飄和尹天仇就是這樣努力用功的人,所以他們的感情打破常規也不用覺得任何意外。
畢竟,在成長型思維的人眼中,最重要的不是門當戶對,不是勢均力敵,而是相處舒適,尹天仇和柳飄飄兩個人相處不累,眼中都是對方。
他們倆就像顧城的那首詩: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他們倆只要站著,就很美好,畢竟都是對職業有素養,有尊嚴的人。
三、成長型思維對迷茫的我們,有什麼作用呢?
終其一生,我們都離不開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二者最大的區別是,一個阻礙你前進,一個幫助你前進。成長型思維帶你一步步靠近目標,固定型思維一次次圈著你原地踏步。所以:
第一, 趕走固定型思維,才能離成功更近一步
尹天仇從來不會因為別人的打擊而失去追夢的信心,在他身上反而感覺越被打擊,越勇往直前的拼勁。
但我們不是尹天仇,遇到挫折時,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不行,是不是不適合這份工作,甚至懷疑自己智力是不是低下,這便是固定型思維在干擾你。此刻,你要跳出主觀意識,冷靜下來,用客觀的角度實事求是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上升到自己能力不行上。
比如,哪次考試發揮不好,那就單純的分析這張卷子,自己哪個知識點掌握得不夠,記在錯題本上,記得下次要如何應對。千萬不能因為一份試卷,就感覺自己前途一片灰暗,甚至感覺自己智力不如別人等等胡思亂想。
當固定性思維趁虛而入時,要立刻將它趕走,否則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繼而功虧一簣。
第二, 堅持理想,才能贏得心安。
尹天仇堅持努力了很久,離男一號就一步之遙,離功成名就只差臨門一腳,可最終還是造化弄人,他還是於機遇失之交臂了。但不懼困難的他,還是用另一種方式堅持著自己的演員夢——開話劇社。
薛之謙在大火之前,靠著開火鍋店和服裝店賺錢,養自己的音樂夢,有時也會寫段子打廣告;韓寒用寫作得來的稿費,養育自己的賽車夢,很多人也是這樣的,一開始夢想不是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但靠著從事的行業,養出了美麗的理想。
理想不是不能放棄,只是放棄了,便不會心安。要知道,世間最後悔的事,是我本可以,如今追悔莫及。
當然,對於具備成長型的思維的人,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因為對他們而言,堅持認同就像是家常便飯。
第三, 學會正視迷茫
曾經也迷茫過很長時間,尤其是大學的時候最為嚴重,每天去寬敞明亮的教室上專業課,老師一提問卻一問三不知,教室有多舒適,腦袋就有多空洞。
想著一塌糊塗的成績,便不難得知未來前路迷茫,內心暗淡,抑鬱不已。
可是,其實我們一直在說自己迷茫,不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而是因為不確定會不會贏,而不敢貿然行動,怕竹籃打水一場空,怕滿心歡喜換來一事無成。
我們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裡,要怎麼做。比如,天天說迷茫的學生,學習成績普遍不好,但又不想奮發圖強;天天說迷茫的上班族,業績普遍不好,否則哪有時間抱怨和質疑。
一直嚷嚷著迷茫的人,其實一點都不迷茫,只是懶得拼搏罷了。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只能正是迷茫,才能解決問題。這是成長型思維的人最擅長的事,他們深知,學習和提升自己,是對抗迷茫的最佳良藥。
結語:
《喜劇之王》是一部表面上搞笑,實際很硬核的電影,用搞笑的外表掩藏著勵志的野心。願我們的餘生,都具備成長型思維對抗世間的艱難險惡,並且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