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行為容易尿酸高,第5個幾乎人人皆中,做好3事,控尿酸保健康

2020-08-07     張小龍說生活

原標題:6個行為容易尿酸高,第5個幾乎人人皆中,做好3事,控尿酸保健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尿酸高已經成為成功人士的「標配」,常被稱作「富貴病」。而且,尿酸高的人比患糖尿病的人還多,也早就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它就像身體里的一顆「定時炸彈」,沉在哪裡,哪裡就會痛。日積月累,會損傷身體的多個器官。6個行為容易尿酸高,第5個幾乎人人皆中,做好3事,控尿酸,保健康。

6個行為容易造成尿酸高,第5個幾乎人人皆中

無肉不歡

現在很多人,日常飲食,偶爾聚會都偏愛大魚大肉,可以說是無肉不歡。殊不知肉類的嘌呤含量很高,尤其是動物的內臟、以及火鍋中常見的海鮮。如果食用過量,很容易導致尿酸增多。而且,無肉不歡的人要注意了。紅肉顧名思義就是紅色的肉,包含牛肉、羊肉、豬肉等哺乳動物的肉,這些肉含有很多的嘌呤,必須要少吃,嘴饞的話可以適當吃一點除了海鮮以外的「白肉」。

長期喝酒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痛風不能喝啤酒,因為啤酒有很多嘌呤。事實上,無論什麼酒,喝多了,都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因為酒中都含有乙醇,是尿酸的「催化劑」。乙醇可使體內乳酸增多,乳酸比尿酸更「霸道」,身體會先排泄它們,妨礙尿酸排泄,結果就會讓身體里的尿酸濃度升高,增加痛風發作幾率。因此必須強調,痛風患者在吃海鮮火鍋時不要再喝酒,這種飲食搭配很容易導致痛風急性發作。

經常憋尿

生活中有的人可以正常上廁所,但是有的人到喜歡的事或者重要的事,都選擇了憋尿。憋尿,不僅違背人體的自然規律,還不利於尿酸排泄,更損害腎臟健康。當不能及時排尿,會導致體內尿酸滯留,會損害腎臟,易誘發腎臟病變。而一旦,腎臟功能受損,又會影響尿酸的排泄,陷入惡性循環,危害生命健康。

體重超標

大家都知道這樣一點,身體過於肥胖的人容易患病。肥胖既是痛風發病的危險因素,又是痛風發展的促進因素,肥胖者的血尿酸水平通常高於正常人。醫學統計表明,肥胖症患者的痛風發生率比其他人高出50%以上。因為,體內尿酸主要在肝臟合成,2/3經腎臟排泄,另1/3經消化道排泄。而肥胖對於尿酸的「合成」與「排泄」這兩方面都有不利影響。同時,長期肥胖往往會危及到血糖、血壓、血脂、血尿酸,而這些代謝性疾病之間並不是完全隔離的,它們之間的病情是會相互影響的。

熬夜成習

生活方式不佳也會導致尿酸偏高,而熬夜就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也是最不能忽視的。研究發現,熬夜是痛風發作的常見誘因之一。熬夜不單單會導致睡眠不足,還會讓機體的防禦體系變弱,人處於睡眠的情況下,人體的內臟器官腎臟也是在休息的。睡眠不足的話就會導致腎臟不能好好休息,這樣腎臟排泄尿酸的功能就會減弱,排出的尿酸也會越來越少,大量的尿酸堆積在體內,形成尿酸鹽結晶沉積導致痛風發作。

壓力過大

研究發現,人們精神壓力過大的時候也會導致尿酸值升高。而且,由於精神壓力大與疲勞引發的痛風可占到20%~30%。「工作狂們」每天的壓力太大,神經總是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在醫學上稱為「應激狀態」。人處於「應激狀態」,能量消耗就相當於劇烈運動,體內的三磷酸腺苷就會過度分解,產生腺嘌呤。加上,壓力大,過度勞累,會使人的自主神經調節紊亂,體表、內臟血管收縮,這些都可能引起尿酸排泄減少。如果長期保持這種狀況,的確有很大可能誘發痛風。

日常做好3件事,控尿酸,保健康

管住嘴

有人說,尿酸高,痛風都是「吃」出來的。這話,雖然不全對,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所以,要想控制尿酸,飲食上,要格外注意,不要貪嘴。高嘌呤食物,最好少吃。低嘌呤食物,適量食用。超低嘌呤食物,放心吃。此外,高果糖食物,也要少吃。而且要按時吃飯,定量吃。千萬不要多一餐少一餐,也不要暴飲暴食。

邁開腿

運動少,肥胖,也是導致痛風的因素之一。因此,尿酸高的人,一定要注意,邁開腿,控制體重。適當的運動,可改善人體代謝,利於尿酸的排泄和控制。最好選擇中輕度有氧運動,避免劇烈的無氧運動。運動完要及時補充水分,才更利於尿酸的排出。此外,要注意防寒保暖,受涼,也易誘發痛風發作。

多喝水

想要控制尿酸,多喝水,十分重要。喝水,不但可稀釋尿酸,降低尿酸結晶,還可增加尿液,促進排尿,助力尿酸排出體外。每天喝水保證1500~2000ml,尿量達到2000ml。要主動喝水,小口慢慢喝,不能等到口渴才喝,要隨時隨地喝,如果有出汗,更要及時喝,否則會導致尿酸濃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Oe5yHMBeElxlkkaRx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