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網絡
困卦為《周易》第四十七卦,「困」意為窮困、困厄。此卦教人如何擺脫困境,在困境中應該怎麼做才能奮起。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剛掩也。險以說,因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困卦的主旋律是亨通的,結果是吉祥、沒有災禍,前提是守持正道,主角是「大人」。最後還奉送了一條處世哲理:在困境中最好不要說話,說了也沒人信。
「大人」是《周易》中近於人神合一的通靈人物,孔夫子一連用了好幾個排比句對之表示禮敬和膜拜。在本卦中地位顯然降了,變成了肉身凡胎的人世君子。
孔夫子說:「君子固窮。」古時窮困分得不是那麼明白。這該當是夫子連番碰壁、屢沽不中後的牢騷話,卻也道出了一部分實情。因為君子也不是那麼好做的,得遵守許許多多的清規戒律,所以君子一努力,指不定就成了大人。
困卦《彖傳》就給君子規定了不少條條框框。「困揜也」,困窮的時候,自己的本性,也就是陽剛之性被掩蔽了,不能夠生長。困卦卦象上澤下水,你的本性就是被它們所淹。
「險以說」,遇到艱難險阻的時候,要以一種平和而愉悅的心態對待。此卦下面坎卦為險,上面兌卦為說,可以通「悅」。這是對君子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時刻保持平和而愉悅的心態。要像孔夫子那樣不停地告訴自己「君子固窮」,沒什麼大不了,這樣才能打掉牙和血往肚裡吞,臉上還眉開眼笑的。有了良好的心態之後,就能「困而不失其所」,就能「亨,其唯君子乎」。
「所」字有點費解,可以理解為處所、所在,也可以理解為所有,也即所擁有的東西。二者合一,就是說:在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失去自己的信心,不要迷失自己的志向,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當然也不能違背自己的行為準則,這樣的話就必定亨通,這樣的話才能算是一個君子。
簡單的一個「所」字,涵蓋了做君子的一切硬體,最重要的有四點,曰:信心、志向、使命、行為準則。比較而言,心態平和只是基礎,只有心態平和才能顧及信心等四個方面。如果整日心不在焉、魂不守舍,只怕生活自理都不容易,就更別說追求遠大的理想、高尚的節操了。
來源丨網絡
總結一下做君子的條件:要在遇到艱難險阻的時候保持平和而愉悅的心態,然後要時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和志向,對未來抱有充足信心,同時行為準則也不能改變。可見做君子挺有難度。要不那麼多人不聲不響、偷著摸著都去做小人了。做小人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臉皮厚、心肝黑就成。
「貞,大人吉,以剛中也。」堅守正道,對大人就吉。大人在這裡略等於君子,所以還是說的君子。從卦象上找答案:困卦的上下兩卦中爻都是陽爻,也即剛爻,都是陽剛之性,主守中、走正道。這就告訴我們:這種陽剛的、守中的、走正道的美德一定要堅持,尤其在困窮的時候更要堅持。因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見忠臣」,因為「時窮節乃現」,因為困境就是砥礪君子節操的磨刀石。
來源丨網絡
若問窮困、困厄的極致是什麼,相信不少朋友都會說:當生命受到威脅。沒錯,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沒了就沒了,一切其他都隨之成空。所以,古人才會感慨:「千古艱難唯一死」,「除死無大事」。當生命受到威脅時,一般人的表現當然是恐懼、害怕、不願意死等,君子呢?特別是當君子不得不在生命和信仰志向中擇其一的時候呢?困卦《象傳》說是:「致命遂志。」「致命」,捨棄生命;「遂志」,實現志向。就是要捨棄生命去實現志向。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聽著有些毛骨悚然,可是想想僅僅六十年以前為我們的新中國建立而犧牲生命的革命先烈們,他們不是一個個都義無反顧地以生命殉了志向嗎?
孔夫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就是說統率三軍的將帥都可以失去,一個人的志向卻是很難改變的,說明了志向對於人的重要性。孔夫子還說過一句話:「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不要為了自己的生命去傷害仁義,要捨棄生命以成就仁義。而仁義之道正是君子們孜孜以求的遠大志向。孟子也說過:「生吾所欲也,義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都是致命遂志更具體的表述。
來源丨網絡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是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他二十歲即高中狀元,前半生春風得意,養尊處優,可是一旦國難當頭,元軍大舉進犯,他立刻就顯露出了男兒本色,為抗擊元軍而奔走呼號。要知道文天祥畢竟是文弱書生,軍事指揮才能的確不怎麼地,組織了一支又一支義軍,結果都是慘敗,他本人在輾轉奔波中不知有多少次和死神擦肩而過,但是一顆赤誠之心始終是火熱的。1278年冬,文天祥在廣東海豐一帶兵敗,又一次被俘。這也是最後一次。文天祥讓世人扼腕長嘆、熱血澎湃的事跡主要發生在他被俘以後,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他拒絕了舊同事、老部下、元貴族等一撥又一撥人的勸降,矢志不渝,要拼一死以全忠義。你想啊,他前半生錦衣玉食慣了,竟然能夠在大都(今北京市)的牢獄裡一待三年,大都牢獄的環境之惡劣他曾在《正氣歌》中有所描述。細想一下,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堅強意志。1283年冬,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刑場從容就義,死前只求面南而跪,以示不忘故國,不負故國。
文天祥留下的文章最有名的是詩歌《過零丁洋》和《正氣歌》,我們這裡還要提一下他的絕筆,是死後從他衣帶中發現的。文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讀來讓人激昂之餘,不免唏噓。
來源丨網絡
困厄對於一個人的磨礪是無形的,但卻又是大有裨益的。「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只有經歷過困厄磨礪而仍不改其志者才稱得上當之無愧的真君子、偉丈夫。
文章來源:張其成講讀《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