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二消息卦,看十二月臟腑,你學會了嗎?

2019-11-29     張其成

《素問·診要經終論》

「診要」就是診治疾病的要領,

「經終」就是經脈的終結。

這一篇主要討論了怎樣按照四時變化的規律來診治疾病,還有十二經脈之氣是怎麼終結的、終結以後有什麼樣的表現。

「黃帝問曰:診要何如?岐伯對曰:

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

三月四月,天氣正方,地氣定發,人氣在脾。

五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頭。

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

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地氣始閉,人氣在心。

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

黃帝問道「診病的要領是什麼?」岐伯回答說:

正月和二月,天氣開始升發,地氣開始萌動,這時候人氣主要在肝,就是人的肝氣和它相應,也開始生髮。


(這裡說的正月二月當然是陰曆。原文中「天氣始方」的「方」字,有人說是「正」,有人解釋為「剛剛」,都不符合原文之義,其實「方」是「放」的通假字,意思是「開放」、「生髮」。)

三月和四月,天氣開始旺盛,地氣正是華茂,這時候主要在脾,人的脾氣和它相應;


五月和六月,天氣旺盛到了極點,地氣升高,這時候人氣主要在頭部,頭部和它相應;

七月和八月,陰氣開始上升,天地之氣肅殺,這時候人氣主要在肺,肺氣和它相應;

九月和十月,陰氣開始漸盛,地氣開始閉藏,這時候人氣主要在心,心氣和它相應;

十一月和十二月,陰氣旺盛到極點,地氣完全密藏,這時候人氣主要在腎,腎氣和它相應。

將一年季節月份與身體臟腑相配,其實在《黃帝內經》中大約有二十篇都涉及到這樣的內容。

有四時配四髒,有四時配五臟,有五時配五臟,有八時(八個節氣)配八髒。

只有這一篇是六時配六髒,也就是將一年十二個月平均劃分為六個階段,然後依次與肝、脾、頭、肺、心、腎相配。

這一篇的配法和其他各篇都不一樣,因此有許多爭議。

那麼這一篇十二個月份與臟腑的配合,究竟是不是存在錯亂呢?

如果結合易學的十二消息卦就清楚了。

十二消息卦形象地反映了一年十二個月陰陽二氣消長變化的規律

陰曆十一月冬至開始,陽氣漸漸上升,陽氣上升的同時陰氣肯定就漸漸下降,也就是說陽氣增強的同時陰氣必定減弱。

陰曆十月是陰氣到極點,是坤卦,六根爻全是陰爻。

十一月冬至陽氣開始回復,這就是復卦,最下面一根陽爻,一陽來復;

十二月陽氣繼續上升,下面兩根陽爻了,這就是臨卦

正月陽氣繼續上升,下面三根陽爻了,就是泰卦,所以說正月春節叫三陽開泰;

二月是四根陽爻,叫大壯卦

三月是五根陽爻,是夬卦

四月就是六根陽爻,就是乾卦

五月夏至,陽氣到極點,陰氣開始上升,乾卦最下面一根爻變成陰爻了,就是姤卦

六月陰氣繼續上升,下面兩個陰爻,就是遁卦

七月陰氣繼續上升,下面三個陰爻,就是否卦

八月下面四個陰爻,就是觀卦

九月下面五個陰爻,就是剝卦

十月六根全是陰爻,就是坤卦


從十二消息卦的符號上,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一年十二個月陰陽變化的規律,再結合五行和六氣,馬上就知道十二個月和人體五臟的正確配合、對應的關係。

陰曆正月、二月,風木之氣發生,因此人之氣在肝。

陰曆三月、四月,少陰君火生長旺盛,故人之氣在心。

陰曆五月、六月、七月、八月這四個月屬於天干中的中央戊己土,因此人之氣分別在脾和胃。

陰曆九月、十月,陰氣開始肅殺,陽明燥金收斂,故人氣在肺

陰曆十一月、十二月,太陽寒水封藏,故人氣在腎。

岐伯說了一大段四時針刺的正確方法,針刺法選擇的原則,還有誤刺所造成的危害,誤傷五臟的死期,以及怎樣避免誤傷五臟的針刺方法,等等。放在這一篇中顯得有點奇怪。

清代大醫學家、也是乾隆皇帝的御醫、被譽為「黃藥師」的黃元御就認為,本篇內容除了十二經之氣終結以外,都應該屬於《素問》另一篇《刺法論》的內容。

學術界普遍認為《刺法論》的內容在唐朝王冰編纂時已經亡佚,只有一個標題記載在目錄中而已。而黃元御認為《刺法論》並沒有遺失,而是錯誤地抄在了《診要經終論》當中。我贊成這一個說法,這一大段講針灸刺法的內容和《素問》後面的《刺要論》《刺齊論》《刺禁論》等在同一卷。這一篇的許多內容可以同《素問》第六十四篇《四時刺逆從論》互相參考。

來源丨喜馬拉雅FM 張其成講《黃帝內經》59.【診要經終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SHYuW4BMH2_cNUgFYa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