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隆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選派政治過硬、業務能力強的實職副科幹部出任勐林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以來,工作隊協助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通過做強安居保障、助推產業增收、補齊發展短板,推動掛包村精準扶貧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全村脫貧退出人口人均純收入達3500元以上,整體達到脫貧退出標準。
雙管齊下做強安居保障。一方面,因地制宜抓實易地扶貧搬遷。在開展入戶走訪,多角度宣傳解讀各級扶貧搬遷政策基礎上,統籌採取試搬試住、聯繫就近務工等方式,做好做實易地扶貧搬遷戶的思想工作,解除其「搬出無工打、無地種、無出路」的後顧之憂,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全村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38戶161人、隨遷戶19戶61人的搬遷隨遷工作,確保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另一方面,分類施策抓好農村危房改造。在反覆入戶摸排宣講,完成全村270間危房「區、鄉、村、組」四級認定基礎上,通過「引導符合條件戶申請政策補助一批、有能力戶籌款自建一批、無能力戶加固改造一批」的方式,分類施策、分步推進,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全部危房改造及四類重點對象和無力建房戶的住房加固工作,並已全部通過驗收,達到「安全穩固、遮風避雨」要求,實現群眾住房安全有保障。截至目前,共實施四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99戶,其中,CD級修繕加固35戶,D級拆除重建64戶,其中:C級危房19間,D級危房228間,無人居住危房23間。
標本兼治助推產業增收。一是強化培訓提能力。積極發揮組織協調職能,協同農業、工會、婦聯等部門,以植物病蟲害防治、肉豬飼養、電工、廚師等實用技能為主,對所駐村青壯年勞動力進行勞動技能培訓5場次450人,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432人。與此同時,結合參訓農戶意願,千方百計幫助聯繫對口務工企業,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250人,其中,外地務工64人,本地務工186人。二是發展產業強實力。緊扣所駐村自然資源、氣候條件、區位特點,協同農業部門開展產業調研,確定以生態養殖、特色果蔬種植、香料煙培育為重點的產業扶貧計劃,引進規模龍頭企業成立種養殖合作社1個,覆蓋農戶11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6戶),通過推行「合作社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農戶分散種養上交產品,合作社統一聯繫外銷」的模式,走出一條「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集體產業發展新路子,實現農戶「家門口就業」的致富目標。截至目前,全村共種植香料煙50O畝、蠶桑550畝、蔬菜232畝、水果195畝,養殖生豬20089頭、牛567頭、羊432隻。三是政策幫扶添動力。對上了年紀仍有一定勞動能力且有就近務工需求的貧困戶,多方申報爭取公益性崗位設置,幫助其穩定增加工資性收入;對有技術、有產業發展路子但缺資金的貧困戶,做好政策引導和申貸指導工作,幫助其辦理小額貼息貸款,化解資金短缺瓶頸。截至目前,共設置公益性崗位13個,其中:保潔員2個,生態護林員11個,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3人,平均年收入0.5萬元至1.6萬元之間,直接增收99200元;共辦理小額貼息貸款48戶248萬元。
加大投入補齊發展短板。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申報爭取各級項目支持和經費保障,先後實施人飲工程、入村組戶道路硬化工程、道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村級公共服務和活動場所建設、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電網鋪架改造、廣播電視信號塔及網絡寬頻鋪設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8個,初步實現了全村農戶「飲水出行安全、用電就醫方便、業餘文化生活豐富」的目標。另一方面,加強教育衛生保障。本著扶貧先扶智(志)的原則,協同學校、村三委做好控輟保學工作,採取「定期走訪做穩思想工作+聯繫愛心企業做實捐資助學」的措施,確保全村310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143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無因貧失學輟學和因學返貧的情況。此外,全面貫徹貧困人口10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政策,做到應保盡保。截至目前,共實施全覆蓋人飲工程1個,道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1個5公里,建成蓄水池1個200立方米,架設管道22000米;完成村至鄉、村至縣、村內道路及入戶道路硬化27.2公里,覆蓋農戶664戶;建成並投入使用4個公共服務和活動場所,建成面積250㎡的標準化衛生室1個並配備必要的醫療設備和藥品,實現診斷室、治療室、公共衛生室、藥房4室分離;全村6個自然村(村民小組)100%通380伏動力電,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率達99%以上,網絡寬頻已覆蓋到村委會、學校和衛生室。(芒寬鄉)
(責編 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