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隆陽:金融幫扶造血「窮窩」變「金窩」

2020-04-30     保山日報網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保山市隆陽區加大扶貧貸款力度,為脫貧攻堅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通過做實做細金融服務,讓金融扶貧成為貧困群眾脫貧的金鑰匙,而貧困戶藉助扶貧貸款,走上了致富路。

打郎村是隆陽區芒寬鄉最偏遠的一個山村,距離鄉政府23公里,這兩天駐村扶貧隊員和芒寬信用社的工作人員來到村裡的養牛戶家中,把最新的銀行貸款利好消息帶給大家。

「一頭牛可以貸1.5萬元,你們養了6頭,可以貸9萬元。」何正才是打郎村的貧困戶,聽到國家又出台的肉牛養殖貼息貸款政策,他滿心歡喜。而在三年前,家裡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2017年12月何正才申請了5萬元的政府貼息小額貸款,靠著這筆貸款,他買了4頭小牛,通過精心飼養,第二年全部出欄,純收入1.6萬餘元。之後他又陸續買肉牛育肥,兩年多來又出欄6頭牛,純收入5萬元,摘掉了窮帽。

何正才說:「有了這個貸款,就有了發展的墊本,現在靠著貸款不僅有了收入,日子越來越好,而且馬上就能把貸款還清了,現在又有了那麼好的新政策,還要繼續養牛,讓日子過得更好。」

打郎村有262戶111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3戶571人。由於山高坡陡,土地貧瘠,過去該村僅僅依靠包穀、小麥等傳統種植業為生,生活十分貧困,打朗村成為大家都不願涉足的窮山溝。2014年以前,村民根本沒有發展的勁頭。

「打郎村離芒寬集鎮比較遠,而且原來不通橋,路也不通,從打郎到芒寬,差不多要半天的時間,交通很不方便。同時,打郎村的老百姓沒有貸款意識,個個怕貸款,怕欠貸款,主要還是沒有支柱產業,收入比較低。」芒寬信用社主任丁嘉潤說道。

自2015年保山銀保監分局成為打郎村的掛鉤幫扶單位後,結合行業特徵,決定從金融幫扶發力,組織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和浦發行等銀行送金融知識下鄉,宣傳金融知識、金融法律、金融產品,提高群眾的金融意識。通過宣傳,打郎村知法守法講信用的意識明顯增強,隨後有村民陸續嘗試運用金融貸款發展生產,跨出了致富奔小康的關鍵一步。

42歲的張富茶,從19歲就開始做肉牛倒賣生意,儘管自己很想做一個真正的肉牛養殖大戶,但苦於沒有資金,也貸不到款,養牛的願望一直未能實現。2018年,芒寬信用社給他5萬元貸款,他隨即買了7頭牛,自己飼養育肥,第二年他又大著膽子貸款10萬元,一次性買了20頭肉牛,2019年底共出欄30頭,純收入達20萬元。張富茶說:「現在的貸款政策好,銀行人員上門服務,審核資料,很快就能發放貸款。今年儘管受疫情影響,肉牛價格有所回落,但這並不影響我發展壯大肉牛養殖的信心。」

五年來,保山銀保監分局執行一系列優惠扶貧貼息貸款政策,轄內銀行推出「惠農貸」「疫惠貸」「惠商貸」等特色信貸產品,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及扶貧產業項目「能貸盡貸」。同時入戶宣傳良好信用環境的重要性,引導農戶誠信貸款,按期還款。截至2018年末,全村農戶貸款不良率為2.9%,2018年底打郎村正式授評為信用村。

保山銀保監分局副局長楊慶林介紹:「信用村的好處就是貸款的成本降低了,也就是說每1萬塊每年的利息支出就會少100塊,這樣農戶獲得生產性經營貸款的成本就大幅度的降低。」利率的下降直接帶動了全村貸款總量的增長,截至2019年末已累計發放貸款1212萬元,惠及農戶152戶,為打郎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基礎支持。

「這些貸款就是用於產業發展,一個是養殖業,還有種植業。2019年,生豬養殖戶均收入1.2萬元,肉牛養殖戶均收入1.1萬元;種植業以甘蔗、包穀為主,戶均收入1.2萬元。」打郎村黨支部書記楊成祥說道。

昔日的窮山村,如今變成了金窩窩,肉牛生豬養殖,甘蔗種植以及蠶桑產業的發展,讓打郎村致富奔小康的路越走越寬。

據了解,近年來,保山銀保監分局通過充分發揮監管引領作用,不斷強化專項金融扶貧機制,為隆陽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需求注入新動力。截止2019年,全區金融精準扶貧貸款43.52億元,比年初新增14.62億元,增長51.61%。其中扶貧小額信貸總量為2.79億元,比年初新增0.93億元,共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5619戶。(吳秀華 趙春良)

責編:蔣建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Ksuz3EBfGB4SiUwAr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