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隆陽區瓦渡鄉堅持把「綠」和「水」作為最亮的生態特色,把「凈」和「美」作為鄉村共同追求,鄉村組三級動員、全民參與,在全鄉範圍內開展了一場大規模、強力度、見實效、保長效、群眾性、提覺悟、促文明的鄉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切實解決環境衛生方面存在的問題,基本達到視野內無垃圾,鄉村容貌明顯改觀,群眾素養明顯提高,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從根本上提高全鄉整體衛生水平,提升群眾生活質量。
持久宣傳,突破觀念轉變難的瓶頸。農村群眾環保意識相對缺乏,垃圾隨意丟棄、柴草隨意堆放現象普遍存在,對清理農村垃圾、改善人居環境重要性認識不足。鄉黨委、政府先後召開多次提升人居環境工作推進會,宣傳中央大政方針,傳達各級關於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的工作安排,明確責任、傳導壓力,從鄉村幹部這一「關鍵少數」入手,破除「農村環境衛生歷來就是那個樣子」「垃圾天天清天天有」的錯誤觀念,統一思想,增加改善農村環境的決心和信心。
此外,把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與其他重點工作深度結合,動員鄉村幹部、駐村扶貧工作隊、幫扶幹部利用進村入戶機會,採取召開戶長會、張貼倡議書、發放宣傳資料、面對面口頭講解等形式,宣傳開展提升人居環境工作的重要性,講明了每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轉變了群眾思想觀念,使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漸成農村群眾的共識。
合力整治,突破深度清理難的瓶頸。由於受地形條件限制,群眾居住分散,陳年垃圾多,全面清理工作難度大。針對這一情況,鄉上摸索建立了以點帶面、縱深推進的工作措施,先與保山康源環保有限公司購買服務,從鄉政府駐地街道、村內主幹道、文化廣場、農貿市場、集鎮安置點、垃圾堆放點等重點區域開始,配備保潔員,每日進行清潔,並定期噴藥水消毒。保山康源環保有限公司與商戶簽訂門前「三包」協議,配備垃圾箱20個,併購置了垃圾清運車、鉤臂車。鄉村兩級動員黨員幹部帶頭開展日常清潔維護,逐漸將清理範圍擴大至組內小道及農戶房前屋後,以組為單位劃分網格,確定負責人,各戶負責確定區域,把開展日常清潔拓展到全鄉所有農戶,全面清理了路邊、溝邊、房屋周圍以及田間地頭的生活垃圾、廢舊地膜等,全鄉農村環境衛生得到了明顯改觀。
創新機制,突破效果保持難的瓶頸。「辛辛苦苦三四天,一風回到清理前。」這是幹部群眾在清理結果遭到大風毀壞時發出的感嘆。除此之外,人為破壞更是主要因素,隨意丟棄生活垃圾、傾倒牲畜糞便讓花費眾多人力、物力整治的環境衛生難以長期保持。鄉村兩級組織開展了衛生文明戶評比活動,引導廣大群眾踴躍參與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倒逼農戶自覺提升人居環境,確保農村環境衛生能常清理、長保潔。合力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共同建設生態宜居家園。[楊從梅]
責編:蔣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