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我市以推動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走在全省前列為目標,抓住肉牛產業發展迎來的開放機遇、政策機遇、市場機遇,堅持布局區域化、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和產品品牌化「六化同步」協調發展思路,推進肉牛產業十大工程實施,確保2025年全市肉牛存欄達140萬頭,實現肉牛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實施產業布局「3311」工程。在全市遴選30個重點鄉鎮、300個重點村(社區)進行產業布局,到2025年實現每個鄉鎮年出欄肉牛1萬頭以上、每個村(社區)年出欄肉牛1000頭以上,打牢肉牛產業發展基礎。按照母牛分散飼養,肉牛集中育肥、定點屠宰、品牌銷售的思路,在氣候好、飼草資源豐富的瀾滄江、怒江、龍川江和枯柯河區域,構建「三江一河」肉牛產業帶。
——實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工程。加大本地品種母牛的選育力度,擴大優質良種群體規模,2020年至2022年,每年計劃引進4萬頭優良品種母牛。到2025年,全市建成20個存欄能繁母牛500頭以上肉牛良種繁育場,新建和改造肉牛凍精改良站點300個以上。
——實施飼草飼料穩定供應工程。對全市600多萬畝可利用草原(草山)進行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設;利用冬閒田(地)、果園、核桃林等,每年種植黑麥草、紫花苜蓿、苕子、鴨茅等優質牧草30萬畝以上;推進「糧改飼」,每年推廣種植青貯玉米30萬畝以上;鼓勵引導農民開展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到2025年,全市飼草料產量達1400萬噸以上。
——實施防疫體系建設保障工程。強化市、縣、鄉、村疫病防控網絡建設,加強防疫技術服務和種牛疫病檢疫檢測,加強肉牛重大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的監測和預警能力建設,提升疫病防控水平。培育30個以上鄉鎮畜牧獸醫技術社會化服務合作組織,完善冷鏈設備設施。
——實施人才培育與技術支撐工程。將肉牛產業發展人才培育列入市級人才培養計劃。依託有實力的高校、科研院所作為肉牛產業技術支撐合作單位,有計劃選送市、縣、鄉領導及技術骨幹開展集中培訓。組建市級肉牛產業發展專家團隊,對縣、鄉技術骨幹、村級防疫員、養牛大戶開展技術培訓。
——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支持現有肉牛規模養殖場(大戶)擴大規模,提高經營水平。支持養殖大戶成立營銷服務機構,引導回鄉創業大學生、在外創業返鄉能人、社會資本投入肉牛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培育三產融合龍頭企業,發展肉牛家庭農場20個以上,培育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60個以上。
——實施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工程。強化源頭監管,做好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等投入品安全使用監管。強化過程監管,落實養殖檔案管理制度,實現產品可追溯。強化檢疫監管,嚴格落實檢疫申報和落地報檢制度,確保檢疫申報受理率達100%。
——實施標準化養殖示範工程。按照「品種良種化、設施規範化、生產標準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處理無害化」要求,加快推進肉牛標準化養殖。從2020年開始,每年培育年存欄500頭以上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5個以上;到2025年,全市建成年存欄50頭以上的養殖場(大戶)600戶。
——實施流通與交易平台建設工程。以五縣(市、區)為重點建設肉牛交易市場5個;加強對全國、全省肉牛市場的信息收集,及時掌握分析各地肉牛市場運行情況;推行肉牛產品「電商+」銷售平台,拓寬肉牛市場交易渠道。
——實施肉牛特色品牌打造工程。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肉牛產業發展全過程,依託「一座保山」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保山肉牛」地方特色品牌,引導企業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鼓勵養殖加工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按照「三年打基礎、五年成規模、七年達目標」總體部署,我市將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肉牛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市肉牛產業發展;落實部門責任,市發改、財政、農業農村、人社、金融等相關部門切實加大對肉牛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辛 文 國 良]
責編:劉自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KYmyHEBfGB4SiUwvx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