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單仁行陪伴你的第1246天
有這樣一家超市,在工作日的上午開業,下午就因為人流爆滿而暫停營業。
有這樣一家超市,進門得先辦299元的會員卡,停車要3小時,結帳要2小時,還是有人搶著進去買。
有這樣一家超市,電子商品90天內均可退貨,食品開封后也能退貨,交了299元的會員費如果不滿意,到期前還能申請全額退還會費。
這家超市,就是昨天剛剛在上海開業的Costco,一開業,就引起了上海人民的瘋搶,各種交通癱瘓,人山人海。
要知道,除了正常超市裡有賣的東西,Costco還賣各種高大上的奢侈品。
比如市場上炒到3000多的茅台,現場只賣1498元,五糧液只賣919元,就連愛馬仕都有得賣!而且還統統被搶光了!
而賣得最好的,還得是34.9元一隻的烤雞,櫃檯前的人口密度最高!里三層外三層的架勢,讓不少擠不進去的人只能圍在外面拍照。
可以說,在昨天,每一個搶到烤雞的人,都稱得上是人生贏家了!
而說回Costco這家超市,可能很多人都還是第一次聽說。
但是,這家超市在國外、在零售界可是相當出名——出了名的不靠賣貨賺錢,而是靠會員費賺錢。
據公開數據,Costco 2018年財年全年商品銷售營收為1384.34億美元,會員費營收為31.42億美元。
Costco的商品有多便宜?Costco的毛利率目前低到平均不到7%,而零售行業的毛利率普遍維持在20%左右。
比如10塊錢進價的商品,沃爾瑪可能賣到30塊,而Costco,只賣11塊...
儘管賣得便宜,依然無法阻止它成為美國第二、全球第七大零售商。
憑藉對直擊消費者痛點的會員制跟成熟的供應鏈把控,讓Costco從1983年創立至今,在全球九個國家和地區有超過500家實體店。
如果用雷軍的話講,它就是一家「神奇的超市」。
那麼,在各大國際零售巨頭撤出中國大陸之際,Costco居然還能這麼火,它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呢?
實際上,它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做好了這三件事。
第一件,挖空心思地幫消費者省錢。
要知道,像是沃爾瑪、家樂福這些傳統的超市賣貨,一般都是要賺差價的,差價就是收入。
然後再覆蓋掉人工、房租等等費用,剩下的就是利潤。
但Costco比較特立獨行,它的主要利潤,是靠賣會員卡。
比如在北美,costco就推出了兩檔的會員服務,白卡一年60美元,黑卡一年120美元,黑卡每年返現2%用於超市消費,白卡就沒有。
如果一個客戶在Costco一個月的消費超過200美元,那麼他申請黑卡比較划算,反之則是白卡。
除了從會員機制上給客戶帶來巨大好處之外,它還拚命地省下運營費用,來壓低商品價格,比如:
賣場統一使用不費錢、簡潔的倉儲式陳列布局;
不設內部導購員,同時用高薪資來刺激員工高效率工作,保證低流失率;
搭建中樞貨運系統,依靠高周轉攤薄倉儲費用;
甚至為了節省費用,Costco還不在媒體上打廣告。
畢竟,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好的品牌自己會傳播。
第二件事,想方設法替用戶省時。
我去美國旅遊的時候,就去Costco逛了一圈,想找它跟沃爾瑪的不同之處在哪,結果一進去,就發現了兩家到底哪裡不同。
Costco很大,但不會讓人感到頭暈。
東西都是經過嚴選擺上貨架,選擇少,但能讓你一眼就找到你想要的商品,花最少的時間,買完就走人;
而沃爾瑪呢,真的是太大太大,SKU也太多太多,有時候你進去想買點東西,真的是要花上半個鐘甚至是一個鐘頭,才能搞定。
比如牙膏,Costco只有4種,而沃爾瑪有60多種,很容易就挑花眼。
而Costco整體SKU只有4000個左右,沃爾瑪則超過了20000個SKU。
而且因為SKU少,Costco單個SKU的量就很大,這樣一來,跟供貨商的議價權就很高,可以把價格再壓低一些,資金周轉也會更快。
雖然對於消費者來說,大而全肯定可選更多,但過多的選擇,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而現在有不少企業,千方百計地想讓用戶在自家產品上多花點時間、常回來看看,來促進成交。
但往往就適得其反,因為現代人的時間,真的很寶貴。
客戶都想在花最少的時間,買到最想要的東西。
如果你產品質量價格都還行,自然會在客戶心裡留下印象,接下來產生復購也不會太難。
所以,Costco通常只會在每一個品類中精挑細選出兩三種產品,讓消費者不用花費太多時間挑選、比價,拿完即走。
第三件事,挖空心思地替用戶省心。
Costco有個很「變態」的規定:絕不欺騙消費者,甚至消費者可以享受終身免費退換貨的待遇。
有一次,Costco發現了一件他們宣稱100%絲綢質地的襯衫其實並非全部是絲綢時,居然一一聯繫了每個購買者退還價款!
所以,但凡光顧過Costco的用戶,一定會被其「服務」所折服,自然會心甘情願地續卡消費。
畢竟,它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賣產品,而是賣會員服務,它賺的不是商品差價,而是讓消費者省錢、省時又省心。
說到底,Costco的成功秘訣可以總結為:
幫客戶省時,就是幫自己解決問題。
幫客戶省錢,就是幫自己賺錢。
幫客戶省心,就是讓自己安心。
當然,Costco在美國的成功模式,能否在國內走得長遠,也是Costco目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最後給想要去Costco血拚的朋友提個醒,比起買買買,大家還是得根據自己的需求。
先比價再購買,不要為了買而買,也不要趁熱鬧一窩蜂地去,可以選擇錯峰出行。
畢竟不管你急還是不急,它都在那裡等著你。
我希望大家能學習Costco這種:為潮流而思考,圍繞著用戶的價值去設定商業模式,真正把價值奉獻給客戶的,這樣一種思考。
————直播預告————
「免費乾貨直播課」
文案不止可以帶流量
更能快速成交客戶!
讓企業家重新了解文案
掃描下方二維碼,周四晚上8點
我們不見不散
責任編輯丨范煒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