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接近年末,一些深圳的企業家跟我聊到了2024年的計劃,準備搬遷,打算把工廠從深圳搬到東莞、惠州這些周邊地區,降低成本。
我自己也感覺到了這樣的趨勢,從這幾年在深圳周邊走訪企業的經歷來看,一些製造業企業,特別是人力密集型資源的企業越搬越遠,有的在龍華呆了很久,搬去了寶安的郊區,現在又打算往東莞搬。
有的企業家很感慨,在深圳呆了這麼久,感覺現在的深圳已經容不下他這樣的製造業了。
那麼,真的是如此嗎?深圳容不下製造業了嗎?
02
實際上,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能簡單用「是」或者「不是」來回答。
製造業是不是正在離開深圳?
這個答案毋庸置疑,並且,從我們查找到的數據來看,製造業包括第二產業遷移深圳的浪潮不是今天才有,已經持續了十餘年之久。
從深圳統計局2022年報告可以看到。
深圳曾有兩次第二產業出走的情況:
1995年,台資、港資外遷,第二產業比重下降,但很快就有更多的外資來到深圳;
2006年開始,逐漸回升的第二產業比重再度下降,一直到現在再無反彈。
2021年,深圳第二產業的比重下滑到了37%,比2005年的頂峰53.8%少去了16.8%。
為什麼這些工業企業要離開深圳呢?
這裡的原因有很多,我們直接講主要的。
第一個客觀原因,是連年上漲的人力成本和房租。
根據深圳統計局的報告,深圳2021年的人均年工資達到了15.5萬,且平均每年大約上漲10%左右,預估2023年查不多人均年收入17萬。
在這裡面,製造業雖然略低於深圳的平均工資,但也保持了上漲趨勢,2021年就達到了年均12萬的工資開支。
加上越來越高的房價,這些成本都在無形上漲,加大企業負擔。
但另一邊經濟下行,需求疲弱,訂單難接,有時候看上去是薄利多銷,但實際上算上上漲的成本,很多企業表面上訂單多,乾的熱熱鬧鬧,很多都只是收支平衡而已,談不上賺錢。
對企業來說,盈利是天性,去到東莞、惠州,甚至東南亞這些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再加上優惠政策也無可厚非。
03
第二個主觀原因,是深圳在有意識的篩選企業,促使產業升級。
深圳經歷了十多年工業、製造業的外遷,但有意思的是,深圳第二產業的增加值卻不斷上漲,特別是工業,生產指數增速達到了27.1,遠遠高出深圳平均增速20.7。
兩次製造業撤離,反而讓深圳一躍成為中國產業經濟的一面旗幟,這本身就意味著一個重要的背景:產業升級。
所以,深圳是在有意識,有選擇地走一條轉型之路,騰籠換鳥。
從中國製造2025和十四五規划上來說,我們正走向數字經濟時代,大量跟數字經濟有關,跟戰略性新興產業有關的創新內容,正集中在深圳進行試點。
未來製造業的大方向,就是朝著自動化、智能化,萬物互聯的方向升級,要向產業附加值更高的尖端產業去前進。
這也要求著企業,特別是製造企業在技術深度和應用場景上不斷提升,去滿足經濟內循環的市場需求。
所以,對於還在依靠勞動力的低端製造業來說,就面臨兩個選擇了,這幾乎就是一個陽謀。
要麼,不改變自己,那為了成本考慮,你想留也留不住,你就必須要去一個更合適的地方了。
要麼,就是在產品、技術上改革升級、甚至是整個模式,以質量來驅動發展。
這也是深圳希望看到的一面,但是,任何轉型都是有代價的,必須要有政策指導,更要有真金白銀的支撐。
在這方面,深圳相對來說做的非常不錯,最近,深圳工業總會的朋友給我看了一份通知,這也關係到深圳每一個工業企業。
這份通知很長,大家也可以去深圳工業和信息化局的官網上查看,叫做《深圳市關於新形勢下加快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的若干措施》。
具體講什麼呢?
說白了就是兩個字「給錢」。
比如說,工業企業在深圳總投資額達到5億及以上的重大技術改造項目,政府按照不超過總投資的1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上限1億。
還比如說投資達到1000萬以上的智能化改造項目,政府按照不超過總投資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上限5000萬。
可能有同學會覺得這個金額是不是太大了,我企業很小怎麼辦?
一樣也有政策。
對總投資額達到100萬及以上的傳統優勢產業的企業數字化轉型項目,政府按照不超過數字化轉型費用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上限500萬。
什麼叫傳統優勢產業的企業數字化轉型項目呢?
比如說,服裝、家具、黃金珠寶、鐘錶、皮革、內衣、眼鏡、工藝美術、化妝品等等一系列傳統企業運用智能製造裝備和數位技術,實施研發設計、生產製造、供應鏈管理、營銷和銷售、人才培養都屬於資助標的,你做了,政府就有資助。
還比如說我的設備要更新換代了,要擴大產能了,我採用了更加先進、成熟的技術設備,政府也給錢,對總投資達到2000萬及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按照不超過總投資的10%進行資助,單個項目上限1000萬。
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包括對產品研發、加工製造、營銷銷售這些企業經營活動,過去被認為是企業內部的事情,今天都被拿了出來,加上真金白銀推動企業去轉型升級。
各位特別建議你們好好看看這份文件,包括我們各位牛商,你們在營銷上的數字化轉型也可以去申請。
04
今天的深圳正處於轉型的重要節點,這樣的現象並不是深圳獨有。
歷史上美國矽谷也出現過企業外遷的情況,但從結果上來看,無法變革的企業會遷移到更低成本的地區發展,高科技產業會取代原來企業的位置,繼續開花結果,用更高的效率和產值拉動地區發展。
就像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正在成為深圳下一輪發展的內生動力。
這是城市的選擇,也是屬於企業的一次考驗。
假如我們不去變革,仍然停留在10年、20年前的發展模式里緩慢增長,甚至是原地踏步,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就自然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
那麼,持續上升的人力成本和土地價格,就會逼著企業不得不離開這裡。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