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SHEIN這幾年在全球快速突起的跨境電商巨頭,今天很多人都知道他了。
最近他又有個大新聞:被曝出秘密提交上市申請,預計明年在美國IPO,衝擊900億美元市值,相當於半個阿里,兩個京東。
這是中國難得在海外市場孵化的超級獨角獸。
我覺得這麼牛的企業,值得我們反覆學習,但照本宣科去講SHEIN又實在無趣。
所以,我又重新梳理了一次SHEIN,用不一樣的角度,看看它能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02
SHEIN的發家史,我們簡單按照時間挑重點來講,因為他看起來順的就像一個教科書上的案例。
普通家庭出生,普通大學畢業的許仰天,在外貿企業打了一年工以後,2008年創立了南京點唯公司,正式入局跨境電商。
一年之後的2009年,他離開點唯另起爐灶,靠著把婚紗賣到不差錢的歐美,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利潤非常不錯。
車子、房子、票子都有了的許仰天沒有小富即安,他選擇了把賺來的錢全部投進去,做更大的生意:
婚紗市場整個規模太小了,爺要做全世界女人的生意。
2012年,SheInside網站成立,婚紗業務被戰略放棄,公司全面轉做跨境女裝。
得益於海外電商平台一直都是一片藍海,流量紅利仍然存在,SheInside的發展一帆風順,年底就做到了25萬用戶註冊。
按照一般劇本,創始人這時候應該轉手把網站賣給巨頭,實現財務自由,開始遊戲人生。
但許仰天的野心不小,他把公司的利潤又一次投了進去,去打磨自己的商業模式。
2015年,他們去到廣州番禺建立服裝供應鏈中心,成立設計團隊,建立倉儲系統,實現倉配一體,正式把公司改名為SHEIN,開始品牌化運作。
以供應鏈和網際網路營銷兩方面的紮實能力為基礎,SHEIN打造了「小單快返」模式,把快時尚的速度又提高了一個量級。
今天,SHEIN的APP下載量超過亞馬遜,企業本身也成為了估值近千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
03
簡單梳理完SHEIN的發家史,我們能看到三個明顯的階段,這也是跨境電商生意的「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發現藍海,找到供不應求的需求。
找到藍海,就意味著你有了「有訂單,有錢賺」的夢幻開局,就像許仰天的第一桶金來自婚紗。
在那個時候的歐美國家,並不像中國大街小巷都有著零散化的服裝店,相反,歐美那些大街小巷的服裝店很多都是手工定製,我記得我在十年前去到巴黎街頭一個不起眼的小店,仍然被它的價格所驚到。
所以,很多人去買衣服是去沃爾瑪這樣的大型生活超市買,或者是去商場裡的品牌服裝店購買,婚紗這種特殊服裝更是如此,渠道少的可憐。
這就是產品紅利和市場紅利。
當然,這樣的紅利並不長,因為你看到的需求,別人同樣也能看到。
如果多走一步,多想一步,跨境女裝的真實需求是什麼?
是便宜的女裝嗎?
當競爭者們紛紛湧入跨境女裝的市場後,會猛然發現答案並沒有想像那麼簡單。
SHEIN真正滿足海外消費者的需求,是又快、又時尚、又便宜的女裝。
這個需求看起來很簡單,其實非常難以滿足:
要想同時達到快和時尚,需要非常強勁的供應鏈支撐,不然就是成本高,或者質量差。
所以,為了實現「小單快返」的商業模式,SHEIN走出了至關重要的第二步:
打造自身能力,提供滿足需求的產品、模式。
SHEIN斥巨資在番禺建立供應鏈中心,通過入股、合併各種手段不斷加強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儘可能實現了時效、利潤和品質的平衡。
這就是小單快返商業模式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柔性供應鏈的生產和管理能力。
但光是有能力和模式還不夠,還需要走第三步:
建立能夠反哺商業模式的銷售渠道和營銷體系。
對用戶來說,他並不會關注你的供應鏈有多好,商業模式又怎麼樣。
這跟他沒關係,他只會關注你的產品的最終結果,也就是產品給他提供了什麼價值,預期是不是符合他的需求,符合他的心理價位?
對應到企業,我們還需要再往前走一步,你想讓用戶了解你的前提是,他還得知道你,看到你。
所以,SHEIN從一開始選擇了線上自建網站的銷售渠道,同時,藉助網紅KOL推廣、社交廣告宣傳、PC端和信息流的投放,獲取用戶。
這一步既是降低銷售成本,圖「錢」,也是儘可能的獲取用戶的消費數據,建立用戶畫像,反哺後端供應鏈設計能力,知道用戶的偏好。
這麼一來,供應鏈能夠高效的產出爆品,這又回到了第一步,進一步創造需求,實現了商業的正向循環。
我們接著往前再拓展一下:
在一個理想化的生意模型里,它的第一步是發現市場需求,發現供不應求的產品紅利。
第二步是基於技術做出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這裡的技術是一個大的概念,它跟行業特質緊密相關,即是服裝里的設計、供應鏈,又可以是製造業里的產品技術和生產能力。
第三步是營銷與銷售,構建渠道,銷售產品,營銷創造需求,宣傳品牌、發掘線索,增加信任,銷售滿足需求,最終簽單收款。
第四步就是創造營收,實現復購。
常態化的生意,是在第二步到第四步之間實現健康的循環,保持正向的現金流。
跨境電商特殊一點就在於,它可能會在第一步就賺到錢,這也是SHEIN為什麼只有一家的原因了。
因為90%的創業者都走不到第二步,為什麼?
04
因為產品紅利可遇不可求,你看到了,就等於是老天爺把發財的機會就擺在你的面前。
就像許仰天靠婚紗的跨境電商生意賺到第一桶金,這一點非常關鍵,如果非要解釋,確實可以寫出很多理由,但實話實說,我覺得就是兩個原因:
第一,他從事這個事業,他就是看到了,這就是他的運氣。
第二,有很多機會,在你剛聽說它的時候,還是機會。
但是當你慢慢想完了,準備相信它,開始放手大幹一場的時候,時間已經錯過了。
特別是對於ToC生意來說,消費品的窗口期並不長。
所以,在那個時代,能不能把握機會,也很講究運氣和膽量。
在網際網路改變中國的這十幾二十年中,不乏有膽量的好漢,不乏相信「相信」的力量,所以把握住第一步的創業者和企業有很多。
但能像SHEIN這一類企業,把第一步的「產品紅利」利用好的,寥寥無幾。
因為財富迷人眼,你一開始就賺到了錢,甚至是一筆足夠你揮霍一輩子的錢,你還會想著打磨商業模式,提高競爭力嗎?
你的認知能支撐你把進了口袋的錢再拿出來進一步放大投資嗎?
這真的很難,大多數創業者都會把「產品紅利」吃干榨凈,然後等到競爭者湧入,突然發現單純賣貨已然舉步維艱。
他們被眼前的幸福所蒙蔽,沒有看清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到了第二步,就得有「硬實力」的心氣了。
小單快返,需要非常強勁的供應鏈,這是跨境服飾貿易的核心競爭力,說起來簡單,真想練成,其實很難。
首先,你要明白「硬實力」的關隘在哪?
柔性供應鏈的答案,並不是每一個創業者都能想到的,你需要有一眼看到底的底層邏輯和商業智慧。
其次,更重要的你還得有足夠的心氣。
整合供應鏈,就是讓供應商去滿足你的獨特需求,就像服裝行業,你讓供應商按照你要的10個款式,打10個單品測試。
人家把手一攤,可以啊,我即使不賺你一份錢,但是打板、運輸的成本你先給我付了吧。
但是,這10個款可能一件都成不了爆款。
這是一個非常耗費耐心和資金的細活,特別是你還不知名的時候,要麼跟供應商關係很鐵,要麼就是先讓他們嘗到甜頭才能合作更長久。
那麼,你願不願意把到手的資金,繼續投入到一個吞金獸當中,去練就你的核心競爭力呢?
劉強東當年做物流,許仰天做供應鏈,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在賺到大錢之後,沒有被眼前的「蠅頭小利」蒙蔽,毅然投身於更偉大的事業。
我知道,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格局,但是你要是想成就一番事業,特別是大事業,就必須「先舍,後得」。
05
對於今天很多中小企業來說,想靠跨境電商掙錢,已經困難重重了。
跨境還是風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第一步產品紅利的窗口期很難走了。
但是,跨境電商的本質是一個長期的渠道革命,它的短期紅利是賣貨,長期紅利是營銷,因為營銷就是在拉長產品的紅利,挖掘更多的應用場景,更加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它不像賣貨紅利那麼短暫,它的大門仍然向廣大中小企業敞開。
但是,想要吃到營銷紅利,也沒那麼簡單。
營銷體系的搭建是一門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一把手躬身入局,親自落實每一個細節,需要組建一個學習型的營銷團隊去解決技術、投放成本、渠道選擇、帳號搭建各種各樣的問題。
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耐心,又吃不到賣貨紅利,那麼我特別建議你「打不過就加入」。
先在成熟的大品牌、大平台之下做代工廠,讓自己活下來。
高築牆、廣積糧,慢慢的積累實力。
當活下來的問題解決了,就可以考慮營銷紅利這件事情了。
企業的關鍵人一定要找到營銷工作在企業當中的這個位置,把「我生產什麼,就賣什麼的賣貨思維」扭轉過來。
搭建成本合理、有過程指標、有結果指標的營銷業務流程,長期把營銷工作堅持下去,一點點去沉澱企業的流量系統、業務系統、工具系統、人資系統。
這四個系統聽起來抽象,但實際上只要你願意學,願意堅持,自然就會見到效果,就像SHEIN。
其實就是每一步都比別人發現的早,投入的早,堅持了下去,等到銷售的規模優勢,營銷帶來的用戶規模、品牌名聲體現出來後,成為了堅不可摧的護城河。
很多時候,你來得早,來得巧,就能吃到第一波賣貨的紅利。
但假如不巧錯過了呢?
那就只能靠堅持,去嘗試收穫第二波的營銷紅利了。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