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一篇深夜遊記,行如流水,一語天然萬古新

2020-09-19     塞上曲

原標題:蘇軾的一篇深夜遊記,行如流水,一語天然萬古新

人的一生最幸運的事情,就是能夠結識一個至真至性的好友,又或者說,一個知己。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酒桌上遇見知己,就算喝一千杯酒,都嫌少,知己一生難求,而最大的幸福,莫過於這個知己還願意陪你瘋陪你鬧。蘇軾的一篇文章中,就描述了他和自己的好友張懷民深夜遊玩的事情。蘇軾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他身上樂觀和豁達的精神,他並不是一個天生的詞人,通常認為他是在三十多歲以後才作詞的,可他一作,就改變了整個宋代詞壇。

歷史上並不缺乏詩詞文人,林語堂先生曾說過:「蘇東坡是不可救藥的樂天派」,就其個人經歷來說,不是一般的複雜,但他還是能夠成為一個豁達的人,這與他的個性脫不開關係。一個性情中人,興致到了,便放聲大笑,只要東西足夠好吃,就是他當下的快樂,人生要是能夠達到蘇軾這樣的境界,也不枉來人間一趟。現實生活中,蘇軾這樣的人才是最吸引人的,因為他足夠有趣,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他能夠吸引到很多的人,願意跟他成為朋友,張懷民不過是其中之一。

公元1083年,距離蘇軾被貶黃州,已經過去四年了,黃州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沒有這個轉折,也就沒有了後來那個樂觀的蘇東坡。被貶黃州期間,他是一個有職無權的閒官,一個有充足的時間的人,可以盡情的去觀賞美好的事物,即便是在深夜,看到美景的時候,也忍不住披衣而起。這篇《記承天寺夜遊》,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的。可以說,這是一篇深夜遊記,全文行如流水,猶如元好問詩中稱讚的「一語天然萬古新」。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文章的開頭,交代的是夜遊的時間,蘇軾被貶黃州已有四年。「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這天夜裡,他正像往常一樣準備寬衣躺下,看到了照入屋中的美好月色,便欣欣然的穿上衣裳,去欣賞這樣美好的景色。可眼前這般美景,又怎能獨自一人欣賞,「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想起張懷民,便動身前往承天寺。

張懷民和蘇軾一樣,也是被貶黃州,兩人經歷頗有相似,便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蘇軾並不與張懷民住在一起,亦是深夜,他卻好像篤定張懷民也沒有睡覺一樣,沒有同樂之人,便想到了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張懷民也果真沒有睡覺,兩人便信步庭中。也許是心有靈犀,蘇軾和張懷民或許在看到月光的時候,同時的想到了對方;「懷民亦未寢」這一句,或許蘇軾去找張懷民的時候,張懷民也正好出門。作者沒有寫出,也只能讓讀者深思。

庭中的夜色,是這篇遊記的第二層,只用短短的十八個字,就營造了一個月光狡黠,幽靜迷人的夜景。「庭下如積水空明」,月光照在庭院積滿的清水中,清澈透明,微微蕩漾;「水中藻、荇交橫」,積水中的水藻,荇菜在水中交錯;「蓋竹柏影也」,原以為水中的藻荇,只是竹柏在水中的倒影。在這樣的表寫中,讀者可以自行發揮想像:月光清明,積水清澈,月下兩人行走,恍如仙境一般。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這是對月亮無人賞的惋惜。「閒人」顯然說的是他自己和張懷民,更委婉的表達出作者官場失意的苦悶。而從另一角度看,這又何嘗不是快事,此情此景下,只有兩人能夠領略,又展現出蘇軾豁達樂觀的情感。這一篇小小的遊記,真情實感,彷如渾然天成,無技巧中見技巧,還真不愧是千古名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dswpHQBURTf-Dn5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