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實地尋茶,讓你感受不一樣的白茶

2019-10-15     絲路茶道
1

白露時節福鼎尋茶

​初喝白茶時,沒有岩茶的火功,也沒有普洱的回甘生津,形容她,也只是有些甜,有些花香。很多時候對面的茶友,甩來一句:不夠味

白茶不炒不揉,在六大茶類中,算是工藝最簡單的一個。

遇水釋放的茶香茶味,淡雅微甜,帶著山野的味道,對很多人來說,她確實是淡了。

待時間過去,越是多喝,越是發現她的豐富內涵,偶爾會遇上新茶的蘭花香,老茶的蜜韻,還有棗香,藥香。加上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四大類,及時間賦予的味覺,讓白茶變得迷人。

一或福鼎尋茶路線圖

9月下旬,我們一早出發福鼎,想尋找到一款安全好喝的白茶。

2

福鼎白茶的產地

行政劃分屬於寧德的福鼎市,北與浙江交壤,東面是汪洋大海,連綿橫亘的太姥山脈,正好擋住了飄向內陸的海霧,為製作出清醇甘甜的白茶,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

5年前廣州認識的阿斌,已經在出站口等我們。福鼎靠海,晚上免不了的海鮮大餐,席間聊起這幾年的變化,阿斌已經不開茶店,隨著白茶市場的崛起,阿斌投身老家種茶去了。

太姥山脈靠海的山地,或者海拔過低的地方,因為受到海霧的影響,不太適合做白茶。較好的產地分布在太姥山後山的大片丘陵之中,以磻溪,管陽,白琳,點頭四個鎮,以及方家山為主要產區

3

白茶的樹種

出發前查閱諸多資料,了解到製作福鼎白茶的主要品種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菜茶和水仙等。拜訪管陽和磻溪的幾戶茶農之後,我們收到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讓我們對福鼎白茶的茶樹品種,產生了疑惑。

於是每到一家,都問了同樣一個問題:你們哪個品種為主?求證的結果是:茶樹以福鼎大毫茶為主,因為大毫茶產量高於大白茶,很多茶農把大白茶改種為大毫茶。當然我們也看到有些地方大白茶和大毫茶並存的情況。

茶農習慣泡大壺茶解渴

而作為有性繁殖的群體種菜茶,因製作白茶優勢不明顯,當地很多人製作為紅茶,供家裡平時飲用。

4

白茶的分級

阿斌的茶廠坐落在管陽南貝村部的位置,到達的時候,白露壽眉已經做好。我們迫不及待地想嘗嘗今年的味道。剛剛做完初加工的壽眉,有一股鮮活的青味,帶有少許的花香,細喝有一股淡淡的甜味。

福鼎白茶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和壽眉四個級別。拜訪9家茶農之後,雖然每家有不同的說法,但大致可以這樣理解。

阿斌給我們沖泡的米針

銀針開春後的頭采,叫米針,之後采的當地叫拔針。銀針按採摘時間先後分級,好的銀針因為採摘時間早,芽頭比較粗壯,芽尖很短,滿身白毫並且很厚。而稍微晚一點的銀針,由於生長速度更快,干茶會更加細長,芽尖也會比較長。這也是我們作為茶友,判斷銀針好壞的法

兩款不同級別的白牡丹

按照白茶的國家標準,白牡丹分為四級。常見的叫法有牡丹王,高級牡丹,白牡丹等。阿斌告訴我們判斷白牡丹的級別有一個訣竅:芽比葉大的,是比較好的;芽和葉子差不多大的,次之;葉子比芽頭大的,級別較低

貢眉干茶

貢眉的分級,比較特殊。2017年最新頒布的白茶國家標準,只有菜茶做的白茶才叫貢眉,而菜茶大部分已經改種,所以貢眉是比較少的。

壽眉干茶

壽眉採摘比較粗老,但不是簡單從一芽幾葉來判斷的,其實關鍵是從芽頭來判斷的。白茶從開春之後開始採摘,到穀雨前後叫頭春,而立夏之後的階段叫二春,立秋前後的叫三春,之後是白露茶、秋茶等。白茶全年採摘時間較長,是否採摘二春,三春,要看茶農自己對茶葉品質的要求。從二春開始,因為芽頭不太粗壯,所以做出來的干茶,芽頭都不是很明顯,一般都是做成壽眉。

好的壽眉不會太紅

磻溪黃岡村的小龍說,好的壽眉應當是青餅,而不是紅餅。這取決於茶葉採摘時間,及是否按正常工序加工製作。

5

白茶的工藝

白茶不炒不揉,看似簡單的工藝,卻需要長達數十天的加工周期,蘊含了很多的工序和技法。

萎凋中的白茶

新鮮採摘下來的茶青,不能馬上日曬,而是在室內進行長達30多小時的萎凋,讓茶葉均勻脫水,待干度大約到六成以上,才會用篾箅(mie bi)拿到戶外進行日曬。日曬不是簡單地拿出去在太陽底下曬,除了來回辛苦的搬運篾箅,定時翻茶,對溫度、濕度和光照的把控,是做出一泡好白茶的關鍵。

傳統的室內萎凋

當初曬完成之後,葉子干度已經很高,甚至一捻即碎,但是茶梗還有很多水分,這時需要在房間內攤放一定的厚度,讓茶梗的水分慢慢回流至葉面,這個時間長達十多天,待天氣陽光合適,再拿出去復曬。

陽光曬棚

復曬完成的茶葉,有的干度可能到達可以長期保存的含水量。但保險的做法,還會採取電烘或者碳焙的方式,確保茶葉干度達到能長期保存的條件。

6

荒野白茶

在不同的地方,我們都能見到荒野茶的宣傳,也能喝上荒野茶。那麼什麼樣的茶才是荒野茶呢?

在磻溪,點頭,管陽等產區深度尋訪中,我們發現叫荒野茶的,主要來自兩種情況:一是主人外出打工,常規茶園荒廢,每年回來除除草的茶園;另外一種是常規茶園在冬天不平剪(修枝),留下樹枝自然生長的茶

人為留樅的荒野茶

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荒野茶。我們理解的荒野茶,是完整長時間放養,不做干預,達到生態平衡的茶園

陳阿姨的荒野茶園

在點頭鎮柏柳村尋找到陳阿姨的茶園,她家的茶園已經完整野放24年了。

茶園自由生長

陳阿姨之前在供銷社賣農藥,聞到農藥味有時會有嘔的感覺,深深知道這個東西肯定對身體不好,就不再賣農藥了,所以自家的茶園從不打藥。最早做茶,市場不好,也不會拿去賣,因為信佛,做好的茶是送給廟裡的師傅們喝。師傅們喝過了都說好喝,問來年能不能再多做一點。慢慢的,陳阿姨的茶好喝,在附近鄉鄰便有了些小名氣。

陳阿姨說,我做茶也是按照白茶傳統的工藝,沒有什麼不一樣,可能是我家茶園生態比別家好一些吧

7

採摘加工到一杯茶

不管走到福鼎的哪個村莊,大多的茶農只採茶賣茶青,而不加工茶。每個村莊,或一到兩家,或五六家,專門收本村的茶青加工,分工非常明確。

收青葉

這種採摘賣青,和收青加工分開的方式,讓茶園的管理和加工相對分離,對我們去尋找一款溯源清晰的好茶增加了難度。

桑翠湖

在磻溪桑翠湖的中央,我們很幸運地找到翁師傅家的生態茶園。

桑翠湖茶園

茶園位於水庫中央,幾乎與外界隔絕。2008年,翁師傅回家整理之前荒廢的茶園,從開始便堅持不打農藥不用除草劑,生態健康的做茶理念,也有好的回報,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SGS歐盟標準檢測零農藥

翁師傅說,喝茶喝的是健康,很多人每年花幾萬塊錢買的好茶,可能買的是一堆農藥

8

毫香蜜韻

新鮮白茶的鮮味、毫香和清甜,可能是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有說白茶淡如水,香如蘭,甜如蜜。

一款好的白茶,毫香越顯,說明採摘的等級越高,茶湯清澈透亮,滋味不悶,說明工藝好。好的原料才有好的轉化,好的保存才能留存好的味覺,但前提要安全健康。

我們喝一款白茶,有時貪念一種香氣,有時好一口味道,有時是待時月帶來的變化。不同級別不同時間的白茶,雖然香氣和滋味各不相同,轉化後的味覺也不一樣,但蘿蔔青菜,喜歡的才是好菜。

選白茶,喜歡的味道、安全的原料、好的工藝,就是好的。

文圖來源:一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必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JWH0W0BMH2_cNUgg5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