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勝電子: 4年即誕生471億元營收的汽車安全事業部

2020-05-05     電驅時代


均勝電子(600699)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2019年營收617億元,凈利潤9.4億元,毛利率16.12%;總資產569.2億,凈資產125.8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77元/股,截至2020年4月23日收市,均勝電子市值為240.3億元(每股價格:19.42元),在國內汽車零部件板塊中僅次於濰柴動力、華域汽車、福耀玻璃和星宇股份。

均勝電子早期以汽車功能件起家,2011年至2018年通過14次資本運作(含7次海外收購)將自身業務擴充並整合為如今的汽車安全、汽車電子、汽車功能件和智能車聯四個事業部。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介紹均勝電子四個事業部的形成過程,首先介紹四個事業部中營收最高、體量最大的汽車安全事業部。

01

【汽車安全事業部簡介】

均勝電子汽車安全事業部業務鏈完整,覆蓋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其中主動安全包括智能駕駛、事故預防等;被動安全包括安全氣囊、安全帶、方向盤等產品;客戶包括世界各大主流主機廠,客戶結構均衡;2019年全球被動安全市場占有率約30%,為全球第二大被動安全提供商。2019年汽車安全事業部營業收入為471億元,在全球汽車市場長期疲軟的大背景下逆勢增長9.71%;毛利率下降至15.28%,同比-0.42pct。與全球第一大被動安全提供商奧托立夫相比,雖然2019年營收相差22.25%,毛利率相差3.22%,但兩者之間距離已在逐漸縮小。

圖1:均勝電子汽車安全事業部(含主被動安全)與奧托立夫2016-2019年營收及毛利率對比*


*本表中奧托立夫的美元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的年平均匯率為準進行預估,年平均匯率分別為2016年1美元=6.64人民幣,2017年1美元=6.75人民幣,2018年1美元=6.62人民幣,2019年1美元=6.90人民幣。

2016年以來,均勝電子通過外延式併購,實現了汽車安全事業部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汽車安全事業部營收數據來看,其從2015年之前完全沒有這方面業務到2016年擁有約73億元營收再到2018年營收429億元且登上全球被動安全市場份額第二的位置。3年間如此裂變在行業中實屬罕見,主要原因就在於2016年收購KSS和2018年收購高田。

02

【汽車安全事業部的形成】

(一)【收購KSS:進軍汽車安全行業】

2016年,均勝電子以92,116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主被動安全提供商KSS。KSS是一家具備主被動安全系統整合能力,面向自動駕駛提供安全解決方案的公司,在全球有36個工廠和銷售辦事處,營收比例分別為美洲40%、亞洲39%、歐洲21%。在美國、德國、中國、韓國和日本擁有研發中心,研發人員近千人。主要客戶包括寶馬、大眾、通用、標緻、現代、雷諾、上汽、長城汽車、長安汽車。截至評估基準日(2015年12月31日),KSS的凈資產帳麵價值為6,188萬美元,採用收益法評估,估值為92,093萬美元,增值率為1,388%。

收購KSS使均勝電子進入汽車安全行業,並使其能夠與自身汽車電子業務協同,發展自動駕駛業務;KSS在北美的業務布局也使均勝電子全球範圍資源分布更加均衡,減少了對局部地區及市場的依賴。另外,KSS在日本和韓國的研發及銷售中心,也為均勝電子未來拓展日韓市場奠定了初步基礎。

(二)【重組汽車安全事業部,引入外部投資者】

2017年11月,均勝電子已收購了汽車電子公司Preh,工業機器人公司IMA,汽車功能件公司德國公司Quin,汽車安全系統公司KSS,TS公司汽車信息板塊,工業機器人公司EVANA,總共花費約超100億元人民幣,還未包括財務費用及後續整合費用,公司資金壓力大。因此,為滿足KSS業務發展、全球併購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的需求,均勝電子以KSS為融資主體,引入戰略投資者國投創新管理的先進基金,由先進基金及均勝電子分別出資2.5億及1.5億美元,對KSS增資4億美元。增資完成後先進基金將持有KSS15.15%股權,均勝電子將持有KSS 84.85%股權。

但前述增資並未實際實施,在2017年收購高田的過程中,均勝電子將融資對象進行了調整,即為了便於收購高田後的業務整合和全球稅收統籌優化,2017年11月均勝電子設立全資子公司均勝安全控股,將KSS以股權增資的形式注入,並將增資對象由KSS調整為均勝安全控股。增資完成後均勝電子持有均勝安全控股84.85%股權,先進基金持有均勝安全控股15.15%股權,對應均勝安全控股100%股權的投後估值約16.5億美元。

2018年4月,均勝電子又引進一位戰略投資者——太盟投資集團(「PAG」),PAG出資3億美元對均勝安全控股增資,與先進基金共持有均勝安全控股30.78%的股份,對應均勝安全控股100%股權的投後估值約為20.23億美元。至此,均勝電子對汽車安全事業部的重組融資告一段落,汽車安全事業部通過稀釋30.78%的股份,引入外部資金5.5億美元。

圖2:汽車安全事業部重組融資示意圖


(三)【收購高田:困境收購教科書】

均勝電子在2009-2019十年中的收購史以收購高田結尾。收購高田是均勝電子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步,完成收購後,汽車安全事業部的營收從2016年剛收購KSS時的73億元營收增至2018年的429億元營收且登上全球被動安全市場份額第二的位置。均勝電子總體營收從2017年的266.06億元猛增至2018年的561.81億元;總資產從2017年末的353.55億元增至2018年的593.2億元的變化也離不開收購高田的影響。高田在20個國家擁有的56個生產基地,及時緩解了KSS產能不足的問題,並進一步助力均勝電子擴張全球;另一方面,KSS的客戶資源主要集中在歐洲和美洲,高田的日本客戶資源,可以補齊KSS客戶短板,平衡客戶結構。同時,作為交割條件之一,均勝電子有條件承接了高田客戶集團(包括寶馬、大眾、戴姆勒奔馳、沃爾沃、捷豹路虎、福特、通用、克萊斯勒、豐田、本田、三菱、馬自達、日產尼桑、斯巴魯)約210億美元的訂單。

圖3:高田及KSS客戶對比


2017年6月,高田受全球大規模召回缺陷氣囊影響,股價一落千丈,大量召回成本嚴重拖累了高田的資產負債表。但另一方面,高田的銷售額仍然保持每年10%以上的穩定增長,2016年營業收入就達到463.11億元人民幣,歸屬凈利潤為0.84億元人民幣。而且缺陷氣囊事件涉及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業務(「PSAN業務」)僅為其安全氣囊業務的組成部分,同時除安全氣囊業務之外,高田還有64.3%的業務為安全帶與方向盤等產品。缺陷氣囊事件並不會對高田其他業務造成直接毀滅性影響。因此,「落難的鳳凰」高田不失為一個好的收購機會。2018年4月,收購KSS還不到兩年的均勝電子,抓住機會,以15.88億美元(約100億元人民幣)收購了比KSS體量更大、同為汽車安全產品提供商的高田。截至2017年3月31日,破產程序中高田除PSAN以外的資產的帳面凈值不低於18億美元。

關於收購高田的資金儲備,除了部分自有資金外,均勝電子還獲得了銀行貸款和股權融資合計95.86億元,包括中國銀行和德意志銀行提供的約61.21億元的貸款及先進基金和PAG約合人民幣34.65億元(5.5億美元)的股權融資。

對任何人來說,收購深陷缺陷氣囊醜聞的高田,最重要的前提就是隔離缺陷氣囊風險。從現狀來看,均勝在收購高田案件中針對PSAN風險的隔離相對有效,隔離措施包括:

1、均勝電子收購標的為除 PSAN業務以外的資產,包括方向盤、安全帶、氣囊模塊、電子件、非-PSAN氣體發生器和替換件等及4.35億美元的現金等價物,以及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資產包,不承擔其債權、債務;

2、高田拆分為維持原有業務的新公司與繼續負責償還召回(回收和免費修理)債務的舊公司;

3、 客戶集團承諾對於高田在交割前設計,組裝,製造,銷售的 PSAN 氣體發生器以及由於產品召回導致合同違約所造成的損害賠償,免除均勝電子的賠償責任;

4、客戶集團承諾因客戶集團延續PSAN業務而產生的召回或者與PSAN氣體發生器相關的任何索賠,對均勝電子按照3億美元封頂進行補償。同時均勝電子確認相關索賠金額不會超過3億美元。

03

【汽車安全事業部展望】

雖然在均勝電子營收和總資產增長的背後,市場對其收購相關財務壓力及收購資產(尤其是汽車安全資產)整合能力的擔憂從未停止,但在收購高田之後,均勝電子以「買買買「支撐發展的道路已暫告一段落,開始將精力放在對汽車安全事業部的整合上面。

2018年4月,均勝電子將高田資產與均勝原有的安全業務合併成為均勝安全系統(JSS),並著手開展大規模整合工作,包括組建了新全球管理團隊,客戶的過渡;供應商的對接;員工的安置與融合;產品、技術路線的協同發展以及產能的優化。2019 年均勝電子繼續推進產能整合,如升級和擴容匈牙利的米什科爾茨汽車安全氣囊超級工廠,籌建和完成均勝安全上海臨港工廠。目前,均勝安全中國及亞太區整合已基本完成,2020年將重點進行歐洲地區的整合,並計劃於2020年完成對均勝安全業務的主要整合。

汽車安全事業部整合工作持續進行,各項舉措穩步落地,相信隨著整合工作的推進,整合效果應會趨於樂觀。

來源:蓋世汽車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DUy5XEBiuFnsJQVjCy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