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導讀:鈉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食鹽是鈉的主要來源,因此日常飲食中鹽是必需品,但是我們日常鹽的攝入往往是超標的,過多的鹽反帶來了很多健康問題。本周是世界減鹽周,再次呼籲民眾控制食鹽攝入量,今天我們來講一講鹽攝入和糖尿病患者併發症的相關研究。
限鹽不僅僅是高血壓患者的日常功課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限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與心血管疾病(CVD)預防相關。此外,糖尿病、血脂異常或腎臟疾病的患者罹患動脈粥樣硬化風險較高,因此也要特別注意日常飲食的鹽分限制。對於內分泌科的常見疾病——糖尿病來說,限鹽也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功課,對預防大血管病變(如CVD)和微血管病變(如腎病、視網膜病變和神經病變)相關的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髮展相關。
糖尿病患者的限鈉標準
飲食治療在糖尿病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國指南中都有專門的章節進行介紹,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以及鹽為代表的礦物質元素的相關要求。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提到食鹽攝入量限制在每天6克以內,每日鈉攝入量不超過2000mg,合併高血壓的患者更應嚴格限制攝入量。日常飲食中除了食鹽之外,其他的高鈉食物也需要注意控制攝入量,比如味精、醬油、調味醬、腌製品、鹽浸等加工食品,飲食鹽和鈉的換算關係如下。
飲食鹽(g/d)=鈉(mg/d)/1000×2.5。
鹽攝入量和1型糖尿病併發症
1型糖尿病患者中鈉攝入量與長期預後之間的流行病學相關性研究於2011年首次在芬蘭報道,該研究調查了在芬蘭全國範圍內飲食鹽攝入量是否與死亡率和終末期腎病(ESRD)相關。有2807名1型糖尿病成年患者參與研究,35歲之前患病被納入。基線時,參與者平均年齡為39歲,男性比例為51%,平均尿鈉排泄量為150mmol/d,平均估計飲食鹽攝入量為8.8g/d。一半以上的參與者患有視網膜病變,而30%的參與者患有微量或大量蛋白尿。隨訪期間,發生了126例(4.5%)ESRD事件,全因死亡率為217例患者(7.7%)。研究得到,尿鈉排泄每增加100mmol/d,全因死亡率的危險比(HR)為2.09,另外,ESRD的發生率也與高尿鈉排泄量顯著相關,尿鈉排泄量每增加100mmol/d,ESRD的風險就增加≥2.15倍。
研究結果表明,限制膳食鈉攝入,有助於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ERSD的進展和死亡風險。
鹽攝入量和2型糖尿病併發症
膳食鹽攝入量和2型糖尿病併發症的相關性研究最早是日本在2014年公布的。
後來日本的研究納入1588名2型糖尿病患者,基線時無糖尿病併發症,採用食物頻率問卷評估膳食鹽攝入量,並選擇7天飲食記錄進行驗證,心血管終點定義為心血管疾病(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或中風的發生率,腎病終點定義為明顯的腎病的發展。糖尿病性視網膜病的終點是視網膜病的發展以及一個階段到下一階段的進展。
在基線時,患者平均年齡為59歲,男性占48%,平均BMI為23kg/m2,平均HbA1c為7.9%。血壓水平和血脂水平控制良好,每日鹽攝入量為10.7g/d。在8年的隨訪中,每1000名患者每年CVD、腎病和視網膜病的發生率分別為13.6%、8.7%和42.5%,死亡率為6.7%。調整了混雜因素之後,飲食中鹽的攝入量與CVD的增加相關(P=0.03)。膳食鹽攝入多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風險明顯增加,尤其在HbA1c≥9.0%時。同時,顯著的腎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和全因死亡率與飲食鹽攝入量沒有顯著關係。
但是限鹽和併發症風險相關的研究結論並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或許是每項研究的患者背景差異很大,例如HbA1c、BMI、血壓控制以及是否存在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限鹽
雖然說關於限鹽和糖尿病併發症的研究結論並不一致,但是我們仍然要提倡限鹽,控制食鹽攝入量與血壓健康也是密切相關的。那麼,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限鹽呢?以下幾個技巧需要了解。
首先,建議大家選擇合適的烹飪方式,可以豐富調味料品種,比如花椒、八角、桂皮、陳皮、大料、辣椒、蔥姜蒜等調味料都可以選擇,在烹飪時多用醋、檸檬汁、香料等調味,可以替代一部分鹽和醬油,還可以選擇檸檬、香芹、香菜、香菇、洋蔥等有特殊香味的食材,給食物帶來別樣的風味。
另外,少吃加工食品,學會閱讀食物成分表,尤其避免隱形鹽,比如避免過多食用麵包、勁道拉麵等高鹽食物。減少在外就餐的頻率,外出聚餐儘量選擇蒸、煮、烤的烹飪方式。
當然,有的人口味較重,一下子很難達到每日攝鹽控制在6克以內,建議採用鹽勺,逐漸減量,實現清淡飲食。
參考資料:
[1] Horikawa C,Sone H. Dietary salt intake and diabetes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 overview[J]. J Gen Fam Med 2017 Mar;18(1):16-20.
[2]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