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藥物及注意事項 | 用藥知識

2020-05-05   醫脈通內分泌科

作者:高麗麗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導讀: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好發於下肢單關節,起病急、病情重、變化快,6小時內可發展至高峰,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出現明顯的紅腫熱痛,疼痛劇烈。有關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治療藥物的使用,應掌握更多的細節。

大關節受累時可有關節滲液,並可伴頭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增高等全身症狀。其好發部位為足第一跖趾關節、其他跖趾、踝、膝、指、腕、肘關節,而肩、髖、脊椎等關節較少發病。可能的誘發因素包括關節局部損傷(如外傷)、受冷、受潮、穿鞋過緊、走路過多、飽餐、飲酒、外科手術、脫水、過度疲勞、藥物和感染等。

痛風急性發作期的治療藥物主要是秋水仙鹼、非甾體類抗炎藥物(NSAIDs)、糖皮質激素,急性期不宜積極降尿酸治療,除非一直在服用降尿酸藥物。預防急性關節炎復發,在降尿酸治療初期,預防性使用秋水仙鹼可減少痛風的急性發作,其次可選用NSAIDs、糖皮質激素。嚴重腎功能不全者慎用秋水仙鹼和NSAIDs。

抗白細胞趨化藥物

如秋水仙鹼,可抗炎鎮痛,其抑制白細胞趨化、黏附、吞噬,減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釋放,並控制關節局部的疼痛、腫脹及減輕炎性反應。

推薦急性痛風發作時首劑負荷劑量為1mg口服,1h後追加0.5mg,12h後改為0.5mg qd或bid。在痛風發作12h內儘早使用,超過36h後療效顯著降低。

1.注意事項

不良反應常見有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隨劑量增加而增加,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停藥,若停藥3h後仍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需及時就醫。

少數可出現白細胞計數減少、肝功能異常、腎臟損害(血尿、少尿、腎功能異常等)。其他包括肌肉與周圍神經病變、皮疹、脫髮、發熱等。

長期使用可引起骨髓抑制,如粒細胞和血小板計數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注意監測外周血常規。其中毒常見危險因素有年齡>75歲、合用他汀類藥物、腎移植、透析等。轉氨酶升高超過正常值2倍時需停藥。

腎功能不全者需減量,eGFR 35-59ml/min/1.73m^2時每日最大劑量0.5mg,eGFR 10-34ml/min/1.73m^2時最大劑量0.5mg、隔日1次,eGFR<10ml/min/1.73m^2或透析者禁用。

2.藥物相互作用

秋水仙鹼是CYP3A4和P-gp的底物,與P-糖蛋白或強效CYP3A4抑制劑(如酮康唑、紅黴素、克拉黴素、環孢素、那非那韋、利托那韋、地爾硫䓬、硝苯地平、維拉帕米等)聯用時,其血藥濃度可增加,需慎用或減量使用。

克拉黴素抑制CYP3A4和P-gp,可增加秋水仙鹼的生物利用度,減慢其代謝,致嚴重毒性如橫紋肌溶解症、腎衰竭、急性神經肌病,需謹慎或避免合用;

與P-gp抑制劑如維拉帕米、環孢素、酮康唑等合用,會致秋水仙鹼腸道的外排減少,顯著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增加不良反應,應謹慎或避免合用;

與降脂藥物他汀類、貝特類聯用,可增加肌病風險;

可致可逆性的維生素B12吸收不良。

非甾體類抗炎藥物(NSAIDs)

如雙氯芬酸、吲哚美辛、萘普生、美洛昔康、塞來昔布、依託考昔等,推薦早期足量使用,可抗炎、鎮痛,並能抑制尿酸鹽結晶的吞噬。

表1 NSAIDs的比較

1.注意事項

有消化道出血風險或需長期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者,建議優先選用選擇性COX-2抑制劑;

禁用於活動性消化道潰瘍/出血、既往有復發性消化道潰瘍/出血病史者;

合併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避免使用COX-2抑制劑;

高齡、腎功不全、既往有消化道潰瘍、出血、穿孔者慎用;

NSAIDs可能致腎臟缺血,誘發和加重急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臟病者不建議使用;

eGFR>60ml/min/1.73m^2時謹慎使用,eGFR<60ml/min/1.73m^2時不建議長程使用,eGFR<30ml/min/1.73m^2時禁用。

2.藥物相互作用

與ACEI類藥物聯用,因NSAIDs水鈉瀦留而減弱後者的降壓效果,增加腎損傷風險;

洛索洛芬與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如依諾沙星等合用,有時會引起痙攣;

氟比洛芬酯與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如氟哌酸、洛美沙星、諾氟沙星和依諾沙星等合用,能增強喹諾酮類抑制γ-氨基丁酸釋放的作用,可能引起抽搐;

YP2C9抑制劑如酮康唑、伏立康唑等,會抑制布洛芬、吲哚美辛、塞來昔布等的代謝,致其血藥濃度升高;

氟康唑、扎魯司特、他汀類藥物等CYP2C9抑制劑可使塞來昔布代謝減慢而升高血藥濃度;

吡羅昔康、氯諾昔康與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合用,可抑制γ-氨基丁酸對中樞的抑制作用,使中樞的興奮性增高,癲癇發作的危險性增加。

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在痛風急性發作期鎮痛效果與NSAIDs相似,但可更好地緩解關節活動痛,其可抗炎,減少白細胞浸潤,緩解紅腫、熱痛等,且能減輕炎症引起的瘢痕和粘連。

臨床主要用於嚴重急性痛風發作伴明顯全身症狀,秋水仙鹼、NSAIDs治療無效或使用受限者及腎功能不全者,或當痛風急性發作累及多關節、大關節時。

口服潑尼松0.5mg/kg/d,連續用藥5-10d停藥;或0.5mg/kg/d開始,用藥2-5d症狀好轉後逐漸減量,7-10d內停藥,儘量避免使用長效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不宜口服用藥時,可考慮靜脈使用糖皮質激素。此外,當痛風急性發作累及1-2個大關節時,建議有條件者可抽吸關節液後,行關節腔糖皮質激素治療,避免短期內重複使用。

1.注意事項

不良反應有高血壓、糖尿病、水鈉瀦留、感染等。

糖尿病、高血壓控制不佳、有精神病傾向、重症肌無力、急性心衰、合併感染、嚴重骨質疏鬆、有活動性消化道潰瘍/出血或既往有復發性消化道潰瘍/出血病史者慎用。

全身用糖皮質激素與NSAIDs聯合不良反應大,不推薦。

不建議口服NSAID和全身糖皮質激素聯用。

2.藥物相互作用

全身用糖皮質激素與NSAIDs聯合不良反應大,不推薦;

不建議口服NSAID和全身糖皮質激素聯用;

近期使用巴比妥類、卡馬西平、苯妥英、撲米酮或利福平等,可能會增強代謝並降低全身性皮質激素的作用;

口服避孕藥物或利托那韋可升高糖皮質激素的血藥濃度;

與排鉀利尿劑(如噻嗪類或袢類)合用,可造成過度失鉀。

參考文獻:

[1]痛風及高尿酸血症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20,19(4):293-303

[2]中國高尿酸血症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誌,2017,56(3):236-240

[3]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330-334

[4]中國高尿酸血症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20,36(1):1-13

[5]藥學專業知識(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035-038

[6]中國慢性腎臟病患者合併高尿酸血症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腎臟病雜誌,2017,33(6):464-466

[7]中國腎臟疾病高尿酸血症診治的實踐指南(2017版)[J].中華醫學雜誌,2017,97(25):1928-1933

[8]高尿酸血症社區管理流程的專家建議[J].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18,17(11):878-883

[9]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13,29(11):913-918

[10]母義明等.臨床藥物治療學-內分泌代謝疾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113-123

[11]朱依諄等.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271-279

[12]錢之玉.藥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327-340

[13]陳新謙等.陳新謙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13-238

[14]老年人多重用藥安全管理專家共識[J].中國全科醫學雜誌,2018:1-10

[15]普通外科圍手術期疼痛處理專家共識[J].中華普通外科雜誌,2015,30(2):166-170

[16]中國胸外科圍手術期疼痛管理專家共識(2018版)[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2018,25(11):923-924

[17]老年慢性非癌痛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疼痛醫學雜誌,2016,22(5):321-323

[18]成人手術後疼痛處理專家共識[J].臨床麻醉學雜誌,2017,33(9):911-916

[19]成人日間手術後鎮痛專家共識(2017)[J].臨床麻醉學雜誌,2017,33(8):812-815

[20]臨床藥師術後疼痛管理指引(廣東省藥學會2019年1月31日發布)

[21]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藥物治療專家共識(2018)[J].中國疼痛醫學雜誌,2018,24(12):881-886

[22]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12,28:增錄2a-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