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了幾個客戶的電話,有做租賃的,也有做銷售五金的,和他們聊了聊,都驚奇的發現一個問題,都是沒有進項,缺票。上游不給票,下游開不出票,這就直接導致了企業缺票嚴重。
其實不難發現,缺票已經成了各個行業的痛點,成本材料、佣金、勞務、設計圖紙等很難取得合規票據,而這些業務又是真實發生的,這些問題究竟怎麼辦?外包給個人的業務應當如何與個人進行結算,需要怎麼取得合規的發票?
差票原因是什麼?總結出以下大概幾點:
- 1.進項票、成本票未按要求取得。
- 2.從上到下一個觀念,有便宜貨不要票也賣,不管不顧高價再賣,有票的價格高,沒票的價格低,你讓賣方開票人家不願意,寧願不賣你。估計90%的採購會選擇價格低不開票的,因為老闆就是這樣想的。可是卻沒有想過你們家財務是有多累啊,頭髮估計要薅光了吧。
- 3.「以大欺小」5萬的收入,對方要10萬的票,也是個傷腦經的問題。
- 4.雖然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對的,查到了要被處理的,但是有什麼辦法,不給人家票拿不到錢啊。就像東風車,搞渣土運輸,結帳的時候人家要你拿油票抵才給你錢,找誰說理去?
- 5.成本票差額大,利潤虛高,納稅自然多。
- 6.人員工資、辦公成本、辦公室租金、水電費實際發生就那麼多,差旅費、招待費、住宿費、員工福利都加上也還是沒多少,跟收入比起來還是要差好大一截。硬上25%所得稅,老闆願意?
企業缺票少票怎麼辦?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缺發票是大部分企業共有的痛點。隨著票據合規化和「金稅三期」征管加強,企業要求開具增票的意願越來越強烈。但實際情況是,很多真實業務依然取不到合規票據。
沒發票,可能會導致成本無法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進而導致企業利潤虛高,可能產生25%的企業所得稅和20%個人所得稅的額外成本。沒增值稅專票,無法作為進項抵扣,導致增值稅虛高。
舉幾個例子:
1、公司在外面找了一個技術人員幫單位做了一個設計,方案做完了,但是該技術人員說無法提供發票,單位沒有發票如何支付費用?
2、單位沒有會計,找了一個兼職的,該兼職會計每次直接就支付了自己的費用,憑證後面什麼都沒有,直接做到勞務費裡面了。有沒有問題?
3、建築單位承包到工程後又分給一些包工頭去做,包工頭帶了一隊人馬就乾上了,幹完傻眼了,要工程款時候沒發票,怎麼辦?
針對以上問題現在是有辦法解決的,目前我國的部分經開區區出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將企業註冊到有稅收政策的低稅區,不僅節稅且合理合法。這裡以把企業註冊到我園區為例。 上海園區成立於2001年10月,是一所集體所有制經濟園區。對於東部沿海和內陸企業來說相比遠在新疆的霍爾果斯,更為方便。這裡交通便利、設施齊全、環境宜人、並於優質企業為鄰,適宜公司在此做稅收籌劃。上海的財政(稅收)是各級政府分成的,除了國家部分的稅收保留外,地方稅收是由上海市政府、區政府、開發區、企業進行分成。上海園區,增值稅除中央50%以後留存的50%全部留在園區,市財政局不再收取,除了園區目前全市其他區財政都要收取30—50%的地方稅(屬市財政收入),所以上海園區占據了很大的政策優勢。我們園區的扶持周期是全國最快的,一般的園區都是一個季度一次,有的甚至一年一次。而我們園區的扶持資金在交稅的次月即可到帳,由區財政局帳戶直接劃到你公司帳戶。
園區對註冊企業(有限公司)的增值稅以地方留存的30%~60%扶持獎勵;
企業所得稅以地方留存的30%~60%給予扶持獎勵;
財政扶持按月返還,當月繳稅,次月扶持;
個人獨資企業(小規模/一般納稅人)可以申請核定徵收
個稅核定視行業而定(服務業10%建築業7%商貿業5%均按國家規定核定),核定後綜合稅負0.9%-5%;
園區個人獨資企業為例計算
例1:A個獨企業(信息技術服務類),個稅核定行業利潤率為10%,年營收400萬的稅負為:
個稅:400/(1+3%)*10%*30%-4.05萬=7.6萬
增值稅:400萬*3%=12萬
附加稅:400萬*0.36%=1.44萬
可以看出400萬隻需繳納21.04萬。
不難看出,企業利潤高,缺少進項的企業,可以對企業員工結構和業務模式進行調整,梳理員工結構、業務模式,同時規範上下游合作商的事宜,幫助企業正確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落地稅籌方案。稅籌諮詢及之後的辦理均為一站式服務,不用來回奔波,都是專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