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稅務籌劃作為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內容應該得到重視

2019-10-24     納稅籌劃小蔣

企業稅務籌劃作為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其得到了管理者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稅務籌劃對企業的內部完善和長遠發展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作用。通過合理的稅務籌劃,企業經營者將自身的財務管理和生產經營活動變得更具有合法性、規範性以及高效性和合理性,逐漸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的經營目的。

2011年我國國務院批准通過了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稅務改革試點方案,其改革的主要要點是將以前企業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進行計征。改革實施後企業的稅務工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使企業內部的稅務籌劃工作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種改革背景下,企業稅務籌劃工作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企業管理人通過對稅務籌劃的合理規劃和科學計劃,使企業整體的綜合競爭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企業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到。本文將以營改增這項稅務改革為研究背景,對營改增後稅務改革對企業籌劃的影響做一個簡要的研究,以期為企業工作者稅務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一、企業稅務籌劃

企業稅務籌劃主要是對企業的稅務工作進行合理的統計和科學的籌劃,然後在相關法律法規上以此作為開展企業投資經營活動的參考依據。我國法律法規是企業稅務籌劃開展的基礎,其能有效保證我國企業稅務活動的規範性和合法性。因此,企業在開展稅務籌劃活動時,應該要著重注意企業稅務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規性。

企業稅務籌劃作為企業財務管理控制稅務成本、提供企業經濟效益的有利工具,其主要目的是目的是為了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最終目標是為了獲得企業的效益最大化。為了實現這一最終目標,企業管理人應該切實關注自身企業的稅務管理情況和財務管理狀況,積極運用企業稅務籌劃這一有力控制工具,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最終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和長遠發展。

二、營改增

2011年國務院批准通過了財務部與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方案,拉開了我國稅務改革的大幕。2016年國務院召開的常務委員會議決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行營改增試點方案,將試點的範圍擴大到全國各地和市場各個行業。至此,營業稅由此退出過稅收歷史舞台,實現了我國財稅體質的重大變革。

在這次改革中,營改增的全面推行實?F了增值稅在我國市場經濟和企業個體中的全面覆蓋,基本消除了重複徵稅的中國稅務弊端,促進了社會的分工協作,對我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另外,將不動產納入到抵扣的範圍內,完整的實現了消費性增值稅制度的規範效益,有利於擴大企業的投資力度和提升經營活力。最後,營改增還有利於增值稅出口退稅制度的建立,改善了我國的出口稅收環境。

三、「營改增」對企業稅務籌劃的影響

企業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之一,其不僅兼負著自身的發展,還應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繳稅作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最直接的途徑之一,也是企業體現社會責任的主要表現之一。稅收作為企業與國家關係的連結紐帶,其管理方式、稅收制度改革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從2011年稅收制度改革,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進行徵稅的措施出台至今,「營改增」已經成為稅收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營改增」作為我國稅務改革的關鍵點,其具有消除重複徵稅、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利作用。但也企業的存續和發展帶來了一些消極的影響。

(一)「營改增」給製造型企業帶來的機遇

「營改增」稅收措施實施後,納稅企業可依照增值稅專用發票計算抵扣進項稅額,將企業應繳稅額中的營業稅直接按照增值稅進行徵收,減少了製造企業中重複徵稅的部分,降低了企業的投資風險,提升了企業的營業利潤。「營改增」的徵收範圍涉及到交通運輸業、物流輔助服務業、研發和技術服務以及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這幾項規定使製造企業的技術研發稅務費用、企業產品銷售運輸費用,以及企業動產的投入大大降低,節省了製造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成本。在這種國家減稅政策下,在當前我國經濟壓力比較緊張的情況下,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提升我國企業的盈利能力,推動了我國市場經濟轉型的進一步發展,使過每個個體企業得到了升級轉型。製造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其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份額。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也給我國製造企業帶來了新得發展機遇,也有利於我國製造企業的升級與轉型。

(二)「營改增」製造企業稅務籌劃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

由於稅務籌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晚,稅務籌劃還未形成較為成熟的體系,稅務專業方面的人才資源匱乏,導致我國企業的稅務籌劃工作缺乏專業性和規範性。另外,由於製造型企業的稅務籌劃工作一直未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領導人的重視,使製造型企業的稅務籌劃工作一直發揮不出良好的工作效益。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後,國家和社會對企業的稅務管理要求更高,稅務籌劃工作的難度也在不斷的增加,使製造型企業的稅務籌劃工作開展不是非常的順利。

還有,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後,製造型企業需要徵稅的項目更加細化起來,使企業會計核算的難題加大。製造型企業本身涉及的稅收項目就多,環節複雜,無形中使製造型企業的會計核算壓力變得更大,稅務籌劃工作的難度也隨著擴大。

四、稅務改革背景下降低營改增對製造型企業稅務籌劃工作不良影響的對策

(一)積極探索適合企業自身的經營和管理模式

探索適合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模式一直都中國管理學者的興趣所在,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一些跨國企業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模式,對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企業規範經營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而從二十世紀初,我國的企業管理人開始自己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模式,但是這些管理模式大多缺乏實踐性。目前,我國的盛行的管理模式有:福特管理模式(適合流水線)、通用管理模式(事業部制)、豐田管理模式(精益求精型生產企業適合)、寶潔管理模式(注重品牌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可以適用),還有國內的海爾管理模式、聯想管理模式,很多大眾企業都可以選擇適用。但是一定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條件來選定,以企業自身的經營目標、戰略規劃和企業理念為設計基礎,建立起較為穩定的管理模式,並在激烈的競爭當中實現模式的複製與擴張。 (二)引進專業的稅務籌劃人才

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其質量高低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發展速度、競爭能力。因此,為了改善當下我國製造型企業稅務籌劃工作專業水平低的不良局面,企業領導人應該積極地引進專業的稅務籌劃工作人才,意識到人才對企業發展重要性,意認識到稅務籌劃工作對提升企業稅務管理水平的積極作用。使製造型企業能在稅務改革過程中把握住「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發展機遇,克服住「營改增」給製造型企業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最終使我國的製造行業更好更強。

(三)注重稅務籌劃基礎工作開展

製造型企業涉及的稅務項目比較的多,涵蓋的範圍也比較的廣,如果貿貿然然的開展稅務活動會使企業的稅務成本增高。可見,做好稅務籌劃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僅能提高企業的稅務管理水平還能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為企業決策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稅務籌劃計劃,然後予以?徹實施,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設置記帳科目,加強專用發票的管理。充分的調動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然而,稅務籌劃的基礎性工作為稅務管理中的奠基,其工作效益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稅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效益。因此,管理人在開展稅務籌劃工作時應著重注重基礎性工作的展開。

五、結論

綜上所述,從2011年我國政府開展「營改增」後,我國的稅務體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的企業也受到了非常巨大的影響,對企業的稅務籌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為了能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大部分的企業領導人都非常重視自身的稅務籌劃工作的開展,積極運用合理、科學的稅務工作計劃和財務管理規劃來降低企業的負稅負擔,減少企業在運營中的經濟損失,努力提升自身企業的經濟盈利能力和競爭力,進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綜合競爭能力。通過稅務籌劃這個有力的財務管理工具,將企業自身的發展變得更有經濟性和合法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gGoCm4BMH2_cNUgn5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