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醫院評級標準,複審與新晉級迫在眉睫

2019-11-01   梅奧國際視野

新一輪等級醫院評審迫在眉睫,如何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順利通過等級醫院評審,對醫院管理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全新的挑戰。等級醫院評審制度對於引領我國的醫院逐步走向科學化、規範化、信息化建設,具有巨大的導向作用,有助於醫院強化醫療服務質量,提高醫院科學管理水平,參評不僅是對醫院一次細緻全面的大考核,也對醫務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8年到2017年十年間,從醫院數量看,公立醫院由14309家減少至12297家,同期非公立醫院由5403家增加至18759家,目前公立醫院和非公立醫院在全國醫院總數量中的占比約是四六開;從床位數量看,公立醫院由261萬張擴大至463.1萬張,同期非公立醫院由27.3萬張擴大至148.9萬張,在總盤子中的占比公降民升,目前約為3:1。

從時間線上看,中國醫院評審工作主要經歷了四個歷史周期,基本遵循「評審標準出台—實行試錯調整—醞釀新標準—新標準出台」的波狀規律。

第一階段(1989-1998):中國第一版醫院分級評審標準出台

1989年11月,衛生部發布《關於實施醫院分級管理的通知》、《綜合醫院分級管理標準(試行草案)》,標誌著醫院分級管理與醫院評審工作正式啟動。

此次改革,將醫院按功能、任務劃分為一二三級,其中一級醫院是直接向社區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服務的基層醫院和衛生院,二級醫院是向多個社區提供綜合醫療衛生服務和承擔一定教學、科研任務的地區性醫院,三級醫院是向多個地區提供高水平專科性醫療衛生服務和執行高等教學、科研任務的區域性以上醫院。各級醫院經過評審,按照醫院分級管理標準確定為甲乙丙三等,三級醫院增設特等,共三級十等;

-1994年2月,國務院以第149號令頒布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該條例第41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醫院評審制度」,意味著中國醫院評審納入了法制化軌道。

這是新中國醫院管辦歷史上「從無到有」的階段,第一版分級與評審標準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辦醫的經驗教訓,首次啟動醫院分級管理與醫院評審工作,首次明確提出建立正式、統一的醫院分級管理制度。

-1998年8月,衛生部頒布《關於醫院評審工作的通知》,決定暫停下一步的醫院評審工作,以便「實事求是地認真總結經驗,肯定成績,切實糾正錯誤」。

第二階段(1999-2010):老辦法被叫停新標準待出台

-2005年3月,衛生部以「醫院管理年」為契機,頒布了《醫院管理評價指南(試行)》,這是我國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繼1998年全國醫院評審暫停以來首次出台的醫院評價新標準,是此後醫院加強內涵建設和衛生行政部門對醫院進行「指導、評價、檢查和監督」的依據。

-2008年5月,衛生部印發《醫院管理評價指南(2008版)》,該指南重點適用於三級綜合醫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根據本轄區實際情況,在該指南基礎上建立本轄區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院管理評價指標體系。

-2009年6月,《醫院評價標準(徵求意見稿)》公布;同年11月,《綜合醫院評價標準(修訂稿)》和《綜合醫院評價標準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公布。

-2010年,《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加強醫療機構類別和醫院婦幼保健院級別審批管理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10〕57號)指出,在醫療機構設置審批管理中,部分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未及時核定醫療機構的類別,影響了醫療機構功能任務的發揮和醫療服務的管理,部分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誤認為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的級別需經評審確定,因而在審批時未確定級別……對於已經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尚未確定類別的醫療機構和未確定級別的醫院、婦幼保健院,有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上述規定在2010年6月30日前予以明確。

伴隨「醫院管理年」活動重磅登場的,則是新版醫院評審標準的徵求意見稿。我們把這個階段定義為新標準的試行修正階段,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央開始適當下放評審權力、允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比如西部地區條件相對落後的省市、可以適當放寬評審標準。

第三階段(2011-2014):啟動對非公醫療機構的評級工作

-2011年4月,衛生部醫管司正式發布了《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版)》(衛醫管發〔2011〕33號),與之配套《細則》的頒布拉開了新一輪三級醫院評審大幕。

-2012年5月,衛生部發布《衛生部辦公廳關於確定社會資本舉辦醫院級別的通知》(衛辦醫政函〔2012〕452號),特別關注了社會資本辦醫的定級問題,明確指出各地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要求對於未定級的社會資本舉辦的醫院,要按照規定儘快完成定級工作。

從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醫院分級與評審工作的權力逐步下放,中央出台的標準主要關注對象是三級綜合醫院,二級、一級的評審工作主要由各省市自行組織;同時,由於評審定級與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優質資源的密切掛鉤,也催生了醫院爭級上等、舉債擴張等一系列問題。

2019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第7301號建議的答覆:2019醫院等級評審方向將出現調整。

新版評級標準將緊抓「質量」二字,相關評價標準旨在促進醫院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鼓勵醫院引入持續質量改進的科學管理方法,強調基礎質量的常態化管理,關注醫療全過程的質量安全,充分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評價方式上會出現改革,將從書面評價、現場評價、醫療統計信息評價和社會評價4個維度出發,來評定醫院的醫療服務。

書面評價是醫院根據標準和實施細則對自我管理、質量水平的審核與評定;

現場評價採用追蹤方法學,對患者在整體醫療系統內獲得的診療、護理和服務經歷進行追蹤。

此外,在新標準中,還將加強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DRGs對醫院管理、質量管控、支付改革、績效管理等方面重要作用。

為了協助全國醫院高效查驗各參評環節狀況,持續改善各類參評過程中的問題,提升人員的培訓效果,順利通過等級醫院評審,梅奧國際推出2019深圳首屆醫院等級評審培訓班,全面滿足受訓學員在培訓過程中學習落地、知識管理、交流互動以及培訓考核等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各種需求,請關注公眾號:梅奧國際儘快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