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弟弟妹妹也是英雄,「一家四傑」的硬核家風背後,精神來源在哪?
|作者:咖喱
|編審:蘇睿
「排雷英雄」杜富國可能沒想到,自己再次上熱搜,是借了妹妹的「光」。
2018年10月11日,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挺身而出,不幸失去了雙手和雙眼,保住了同組戰友的安全。
一年多來,杜富國的事跡持續感動著全社會。他被譽為「排雷英雄」、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2019年5月,在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和杜富國的「特殊握手」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當哥哥不得不告別自己的戰場,妹妹接棒「沖」了出來。
26歲的杜富佳身為貴州一名急診科護士,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並於近日奔赴武漢抗疫一線。剪掉長發、拖起行李箱,她心裡燃燒不竭的巨大鼓舞始終是哥哥在雷場上的那句「你退後,讓我來」!
除了杜富國、杜富佳,還有同為醫生的老三杜富民、戍守邊疆的老四杜富強,兄妹四人在不同時期、不同崗位,用行動詮釋著恪盡職守的意義。網友不禁慨嘆:這才是真正的硬核之家!
剪短長發,出征!
杜家的年夜飯一直吃得不夠「圓滿」。今年是大哥杜富國時隔7年後回家過的第一個春節,除了依然駐紮邊疆的老四杜富強之外,兄妹三人算是實現了初步團聚。可熱騰騰的餃子上桌剛吃完沒多久,杜富佳就要離家去醫院值班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愈發緊張,杜富佳所在的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院,成為此次貴州省指定開設新冠肺炎發熱門診的183家醫療機構之一。
杜富佳的工作節奏開始加速。雖然單位離家也就30分鐘車程,她卻兩三天都回不了一趟家,是工作需要,也是她擔心自己把外面的細菌帶回家。
·杜富佳
1月27日,在醫院發出「抗擊新冠肺炎支援武漢一線」的倡議書後,作為急診科的護士,杜富佳第一時間就報了名。10天後,沒有得到答覆的杜富佳再次提交申請。
不打無準備之「仗」。這期間,杜富佳一直找機會練習穿脫防護服,記好每一個環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從第一版到第六版,她都認真翻了個遍。
「哥哥在雷場上喊出的那句『你退後,讓我來』的話,一直在我腦中迴蕩,給了我滿滿的正能量,我覺得在我的工作中需要這種『讓我來』的精神。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應該不計個人得失,做好自己的工作職責。哥哥的這種精神一直鼓舞著我,讓我一直堅守到現在。」杜富佳說。
「出征」的通知如約而至。2月20日,杜富佳接到醫院電話,要前往貴陽培訓後直接去湖北。兩次報名赴前線,她都沒跟家人說。面對眼前的出髮指令,她也怕家裡人擔心,最終選擇先只跟爸爸「通個氣」。
從家鄉出發前,她主動將一頭長髮剪短。
「短髮打理方便,節約時間,我對自己新髮型也挺滿意的,我覺得很帥氣。」杜富佳說。
21日下午,由170人組成的貴州省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發前往湖北,杜富佳正是其中一員。出發前,她接到哥哥杜富國的電話,「哥哥沒說別的,就囑咐我一定要做好防護,注意安全。」
·即將出發前往湖北的杜富佳,帶著激動,也帶著些許緊張。
當天,「護士杜富佳出征」這個消息一下上了熱搜,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5億。英雄的妹妹也是英雄,杜家兄妹背後的故事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
四兄妹皆為英傑
相同的血脈,相同的選擇。
在姐姐杜富佳遞交一線抗疫請戰書的同時,三弟杜富民絲毫不遜。
杜富民是湄潭縣家禮醫院ICU病房的一名醫生,參加工作僅一年多。抗疫戰打響後,杜富民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在哥哥姐姐的鼓勵下,他也提交了申請赴前線的請戰書。不過,由於他參加工作時間短、經驗不完備,院方考慮到他個人安全等因素,「駁回」了他的申請。
不能前往一線,杜富民就守在本職崗位,成為醫院「青年突擊隊」的一員,做好當地疫情防控。
「雖然我不能夠到武漢一線去,但我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與病毒抗爭到底!」
·大年初三,杜富民堅守在ICU病房。
除了奮戰在抗疫前線的杜富佳、杜富民外,家裡的老么杜富強是西藏軍區邊防某團戰士,一直駐守在邊防一線。
2019年央視主持人大賽中,一位主持人的鏡頭聚焦在了戍守西藏邊防的這群年輕人身上,22歲的杜富強是其中一員。他和戰友們需要背負70多斤重的物資裝備,跨過十多條冰冷的河水,翻越五座終年不化的雪山,挑戰各種各樣的懸崖絕壁,徒步160多公里,走五天四夜,到達終點後再高展國旗大聲地說:我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
這個杜爸爸口中「四個孩子中最調皮搗蛋的那個」,參軍後成了家裡變化最大的一個。
對於弟弟的選擇,姐姐杜富佳一點也不意外。此前大哥杜富國剛參軍回家時,幾個孩子都圍著哥哥「蹭」他的軍裝穿,杜富強是最積極的那個。如今哥哥不能再奮戰雷場,他自然而然地替哥哥扛起鋼槍、守在邊防。
杜富強在西藏戍守著一條沒有界碑的邊界線。他說,邊防戰士的身影就是「移動的界碑」。
硬核家風背後
兄妹四人皆為「戰士」,這樣的家庭硬核到讓人震撼,家庭背景也讓很多人感到好奇。實際上,杜家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之家。
只有初中學歷的父親杜俊給孩子們起的名字簡潔明了:富國、富佳(家)、富民、富強。外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家父母的意圖,就是希望家國富強、國泰民安。
兄妹四人兩名醫生、兩名軍人,這樣的職業選擇決定了他們很難有團聚的機會。
·2014年,杜富國入伍後第一次回家探親時拍了這張全家福,後排從左往右依次為杜富強、杜富國、父親杜俊、杜富佳、母親李合蘭,前排為杜富民。
關於他們的職業選擇,杜富佳覺得或許是種「巧合」。但「家風」的影響不可能不存在。
農民出身的杜俊想讓孩子們有一條更光明的路。女兒杜富佳沒考上高中,他不會像村裡其他家長一樣,馬上安排孩子出去打工,而是輾轉了解到「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還可以報名考試,就送女兒去讀了中專。女兒畢業後,杜俊覺得中專學歷還是有些低,又想著讓她考大專。
「這個過程中,爸爸一直都在鼓勵著我。」杜富佳一直感念爸爸的決定,「在我們村,像我一樣讀完初中卻沒考上高中的女孩子,基本都出去打工了。」
·今年春節,杜富國時隔7年回家過年,一家人合影,只有四弟杜富強缺席。
據貴州當地的記者了解,杜俊本人雖然不善言辭,但始終堅持言傳身教。為村裡鋪路、給村民們修人畜飲水工程,為鄰里鄉親做著大大小小的好事……
「四個孩子,兩個在部隊奉獻著,兩個是醫護人員都爭著去抗疫一線,你擔心孩子們嗎?」記者問杜俊。
「危險在那,大家都不去,那誰去?」杜俊說,更何況這是孩子們想做的,他無條件支持。
「你是怎麼教育四個孩子的?」記者繼續問。
「我不會教育,我們農村人就只會幹事。」杜俊回答。
·2020年春節,杜家人和在外工作的幾個孩子視頻。從左至右依次為父親杜俊、奶奶、杜富國、母親李合蘭。
在央視電影頻道《兩地書》節目中,同樣出身農村的演員王寶強被這一家的精神深深打動,給他們寫下了一封信,信中說:
「戰疫成功之日,我希望我可以去看看你和弟弟妹妹,把我當成你們的家人,咱一起吃個團圓飯,此致敬禮。」
信的落款是:王寶強 許三多。
老大杜富國「排雷英雄」,老二杜富佳「抗疫戰士」,老三杜富民「急救醫生」,老么杜富強「戎邊衛士」,這樣的組合堪稱「王炸」。不論在荷槍實彈的戰場上,還是在沒有硝煙的抗疫前線,他們兄妹都在攜手連心守護生命、捍衛安寧。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一家英傑的四兄妹,希望你們早日團聚!
(部分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雜誌、貴州廣播電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_W0gHABgx9BqZZIrsY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