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戰疫」行動終於打響了。
|作者:咖喱
|編審:蘇睿
在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正式列為「全球性大流行病」的當天,美國總統特朗普終於肯坐下來好好聊聊這件事了。
當地時間11日晚,特朗普在白宮辦公室發表全國講話,扔出一記重磅消息。他表示,「自13號起將對歐洲國家實行為期30天的旅行禁令」。當然,禁令也有例外,英國「小夥伴」有幸獲得了「豁免權」。
而僅僅兩天前,美國股市大跌觸發「熔斷」的時候,特朗普還在推特上發表對疫情的看法,想用對病毒的不屑緩解市場壓力:「去年有37000名美國人死於普通流感……在流感疫情下什麼都沒有關閉,生活和經濟繼續發展。目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546例,其中22例死亡。你們好好想想!」
話音未落,美國確診病例就翻了一番。
截至當地時間11日下午,全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1200例,其中死亡病例超過37例。多地防控措施開始「加碼」,全國24個州和首都華盛頓特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NBA暫停所有比賽項目,常青藤眾多學校發布停課通知……
美國的「戰疫」行動終於打響了。
兩周內病例暴增
疫情在境外暴發之初,為了防止病毒入侵,美國不可謂不謹慎。
早在1月31日,美國就對過去14天到訪過中國的外國人採取了限制措施;2月29日,伊朗疫情告急,美國宣布禁止過去14天內去過伊朗的外國人入境;3月11日,禁令再次傳來,這次把歐洲擋在了國門外……
可嚴防死守之下,依然沒有擋住「狡猾」的病毒。
進入3月份,全美確診病例成指數趨勢增長,從之前的日增個位數,到平均每天200例新增,越來越多的州在疫情面前「失守」。
·美國確診數字成直線上升趨勢。
其實,疫情暴發的苗頭早已顯露。
首先是越來越多的不明感染源病例出現。2月28日,美國不明感染源病例增至3例,這些感染者都沒有可疑接觸史。雖然當時全美確診病例僅為62例,但美國衛生官員分析稱,不明感染源病例再次出現,意味著病毒可能「已經在至少兩個獨立的人群中傳播開了」。
這個說法很快得到印證。
華盛頓州一家養老院見證了疫情在美國最致命的暴發。
2月29日,美國首例死亡病例出現在華盛頓州。兩天後,該州又出現了4例死亡病例。更可怕的是,4位死者全部來自同一養老院——位於華盛頓州金郡郊區的「科克蘭護理中心」。此後,養老院的多名患者和護工相繼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截至3月8日,該州死亡病例上升至18人,其中16人來自這家養老院。
類似的「毒王社區」案例開始不斷出現。在麻薩諸塞州,91例確診患者中,70例曾在波士頓一家酒店內參加過會議;在紐約州,已確診的173例中,超過100例位於韋斯切斯特一個縣……
出現社區感染,對美國疫情防控來說,絕對是一個最不願聽到的壞消息。
引人擔憂的確診數字
另一個潛在隱患在於,確診與死亡數字比例可能不符。
美國在3月3日時通報的數字為確診127人、死亡9人,高達7%的死亡比例,說明很可能有更多病例有待確診,但檢測還未能及時跟上。
據報道,美國疾控中心(CDC)一開始放棄使用世衛組織推薦的現有試劑盒,選擇自行開發,而且對國內試劑盒生產「壟斷」一般採取嚴格控制。
直到2月29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才宣布簡化申請手續,並批准紐約州沃茲沃思研究中心作為第一家非CDC實驗室開發檢測試劑盒。最終,紐約州首個病例正是在這家實驗室得到的確診。
3月1日,美國副總統彭斯承認美國核酸試劑檢測能力不足。他表示,目前僅計劃投放1.5萬個試劑,而實際上需要檢測的人數可能高達7.5萬人。
·CDC針對新冠病毒的檢測試劑盒。
更令人擔憂的是,3月2日,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發布消息,稱第一批檢測試劑盒中部分存在較大的缺陷。這導致檢測結果不准,也讓美國在防疫的早期錯過了最關鍵的三個星期。
認識到問題之後,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艾利克斯·阿扎爾馬上表態:未來試劑盒產量將大幅增長,並承諾未來一兩周內將「大幅增加」檢測數量。
但現實很難一下扭轉。
紐約長老會醫院的馬特·麥卡錫醫生3月3日接受採訪時說:「我們聽說很快就能有檢測試劑盒,但我工作的地方是美國最繁忙的醫院之一,我手頭沒有試劑盒。我還得給衛生部打電話,懇請他們給患者做檢測……」
檢測試劑盒短缺,也反向助推了檢測費用虛高的問題。
據美國《邁阿密先驅報》報道,一位男士從國外出差回國後出現症狀,主動去醫院檢測,結果是陰性,卻收到了高達3270美元(人民幣約合2.3萬元)的帳單。
雖然最後證實該名患者支付的不僅是新冠病毒檢測費用,還包括22種上呼吸道病原體檢測費用,但對於沒有醫保的病患來說,檢測費依然高到難以承受。
疑似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時檢測,就不能及時隔離,從而成為潛在的傳播源。
極力消除恐慌
一邊是不斷躥升的確診數字,另一邊,美國官員在疫情面前警惕性仍然不足。
3月5日,在福克斯新聞的「市政廳」電視節目中,特朗普誇讚了自己在應對疫情方面的表現,稱美國「確診這麼少」要歸功於他。同時,他還表揚了彭斯的付出,稱他為了新冠疫情一天要「工作20小時以上」。
一天後,特朗普到訪CDC,表揚他們工作「完美」。
直到當地時間11日晚的演講中,特朗普仍自信滿滿:「病毒沒機會對付我們。沒有哪個國家比美國更有準備,更有韌性。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經濟、最先進的醫療系統,最有才華的醫生、科學家和研究員。」
一些政府官員開始「身體力行」,希望消除民眾恐慌。
3月6日,紐約市長德布拉·西奧不戴口罩乘坐地鐵,以此安撫市民緊張的情緒。
第二天,紐約市議會議長克里·詹森忙裡偷閒坐上了地鐵,還在推特上曬照片並配文:「新病毒就像換季感冒一樣,勤洗手多通風,打噴嚏用紙巾捂口鼻就好了。」
雖然政府在極力消除恐慌,但一些機構還是意識到了嚴重性。
最先行動的是華盛頓大學。因為該校所處的華盛頓州是目前疫情最嚴重的州,學校考慮後決定將所有課程轉為線上授課,部分考試也取消了。另外,史丹福、萊斯、紐約和南加州大學等常春藤也加入了停課的隊伍。
科技巨頭們也不敢怠慢。位於華盛頓州西北部的西雅圖市聚集了眾多全球科技大公司,包括微軟、Facebook、亞馬遜、推特、谷歌和蘋果等。短短几天內,多家公司發布人員確診聲明,並通知員工在家辦公。
五角大樓則開始嘗試「遠程辦公」技術。3月9日召開的一次會議中,與會官員被分散在三間會議室,通過視頻會議交流。
彭斯作為特朗普欽點的「防疫隊長」,也開始謹慎對待疫情。在抵達華盛頓州了解新冠病毒傳播情況時,他和前來迎接的華盛頓州州長傑伊·英斯利用肘部撞擊表示問候。
躲不掉的股市和大選
實際上,美國在病毒檢測方面遭遇的狀況,以及不斷向外界傳遞「風險並不大」的信號,這些都離不開政治原因。
疫情爆發之初,就有民主黨以此為藉口攻擊特朗普。特朗普只能一邊回懟「疫情是民主黨的騙局,是用來搞亂美國大選的」
一邊用各種詞彙穩定人心——「美國人民所面臨的風險仍然很低」「病人都在好起來」「大多數病例都在變好」
有經濟學人指出,在特朗普政府低稅、低息等一系列刺激經濟的舉措下,美國經濟一度呈現強勁增長勢頭,就業率和工資水準均呈攀升趨勢。可疫情的到來成了「當頭一棒」。如果疫情繼續蔓延,美國經濟和股市必然會受到影響,特朗普的競選底氣也將大打折扣。
如今股市已經被「拖下了水」,競選也開始受到波及。
受疫情影響,美國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喬·拜登和伯尼·桑德斯,3月10日分別取消定於當天晚上舉行的黨內初選競選集會。法新社報道,這是美國首次因新冠疫情取消的大型政治活動。
有專家稱,疫情可能影響選民投票率,特別是老年選民,而這一群體更傾向於拜登。俄亥俄州政府10日說,該州17日民主黨黨內初選的128個投票點將從養老院撤出……
眼見疫情開始加劇,特朗普不得不送出「大禮包」安撫民心。他先是開出了83億美元的專項救助資金,接著又授意彭斯在10日宣布讓美國的醫療保險公司給新冠肺炎患者免去檢測和治療費用。
然而,就在美國開始正視疫情的嚴重性時,壞消息卻一個接一個傳來。
3月11日,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說,預計美國將出現更多的感染病例,「美國的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還沒有到來!」
另一邊,CDC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被詢問「美國一些人可能表面上是死於流感,實際上卻可能死於新冠肺炎」的問題時,首次「鬆口」說:迄今在美國一些病例診斷情況確是如此。
再加上還有被爆出的第三艘公主號——「加勒比公主號」遊輪上也存在疑似病例,剛安置了「至尊公主號」的美國,又迎來一個新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