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洗「頭道茶」!問題來了,到底它洗的是什麼?

2020-03-24     中國茶文化知識

可菜鳥嘛,面對「老手」總是有點怯,臉皮還薄,明明心裡疑惑的已經糾結成了個大疙瘩,卻還是問不出那句話:為啥要倒掉吶?

有茶友調侃「他們把頭道茶都倒掉是為了祭神嗎?」

笑翻一眾人的同時,還是有泡茶者樂此不疲,且美其名曰:去農殘、洗灰塵、去雜質...

仿佛所有的頭道茶都必須淪為了洗菜水,然後茶味方能盡現。

《1》那些年,他們要倒掉頭道茶的理由。

【說法一:頭道茶可以洗去農殘】

由於茶葉的特殊性,不能像洗瓜果一般清洗它,所以許多茶友就用頭道茶來去「農殘」。

但農藥多為脂溶性物質,熱水只能溶解和稀釋很小部分的量,單靠頭道茶洗去「農殘」實在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是否有「農殘」和農殘是否達標並不能等同。

【說法二:頭道茶反正不好喝,倒掉無所謂。】

這句話可能主要是從「潤茶」和「醒茶」的角度來說的,認為「溫潤泡」沒有達到飲用的最佳口感,所以倒掉也沒關係。

這樣的觀點,不能說錯,只能說不夠嚴謹,因為並非所有的茶都需要「溫潤泡」,譬如最典型的綠茶。

【說法三:頭道茶是用來洗去雜質和灰塵】

這個說法應該是針對那些有一定陳放時間的茶葉來說。

但毫無定語加持的觀點,很容易誤導旁人,造成很多習茶人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刀切」。

《2》頭道茶能喝嗎?

老規矩,先說答案:能不能喝,看茶而定。

對於頭道茶的處理方法,可以簡單把茶葉分成三類來說。

第一類:自然狀態或者做型程度較低的茶,包括大多數綠茶,黃茶,紅茶,鳳凰單叢、岩茶、東方美人等條形烏龍茶等。

這些茶類的頭道茶的內含物質是很豐富的,強烈建議喝掉。

如西湖龍井、碧螺春等名優綠茶,白毫銀針、牡丹王等散裝白茶,最鮮爽的口感和美妙的毫香茶香往往在第一泡就大量析出。

二話不說就倒掉,實在是有些暴殄天物啊。

對品質特別好的鳳凰單叢或者岩茶,有經驗的老茶客會特意存下頭道茶,留待整泡茶全部喝完之後再品。

理由是茶喝到尾水時滋味已經明顯淡了,此時再喝頭道,能把整個茶滋味最美妙的感覺重新帶回來,所以又稱之為「還魂湯」。

第二類:做型程度較高的茶

對於較為緊實的球形烏龍茶、餅茶、沱茶、磚茶等,為了沖泡過程中口感滋味的平衡連續,通常第一泡用來「潤茶」。

因為特殊的形狀,第一泡析出的內含物質不多,滋味也較平淡,倒掉或者喝掉,可以隨意。

在稍微正式的場合,由於茶湯並沒有達到較好的品飲狀態,頭道茶往往不會給客人飲用而是直接倒掉。

第三類:有陳化時間的茶

主要包括以陳年普洱茶、傳統工藝六堡茶老茶為代表的黑茶類。前一、二泡既有「清潔」的作用,更多的是「醒茶」作用。

能確定倉儲狀況比較好的前提下,散茶的話第一道浸出物較多,可以喝。如果是緊壓茶,可喝可不喝。

不確定倉儲情況的茶,頭道茶不建議喝。

對於某些有倉儲有問題的茶,一些人會用多次洗茶來掩蓋或弱化。

大家可以通過觀(頭道茶)色、聞味、「過下嘴」這樣淺淺嘗一口吐掉的方式來了解判斷它的倉儲情況,感受它的「健康」狀態。

《3》洗一洗的理論出處何來?

這種「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泡茶前就得先洗一下」的「頭道茶」理論是從哪兒來的呢?

1、對茶葉「潔凈」的錯誤認識。

歷史上,由於製作環境、工藝等技術條件不高,加上運輸不便,茶葉的確存在一些衛生問題。但是發展到現在,只要是按照標準製作生產的茶葉,凈度一般都是有保證的。

換個角度想,是不是喝咖啡前也要洗洗咖啡粉,喝紅酒前也得煮開紅酒呢?

2、以為頭道茶可以去「農殘」。

這個前文有說到。

3、部分不專業的茶藝表演者的放大。

在表演過程中,為了完善泡茶的整個步驟和流程,幾乎每一次表演都會特別演繹「頭道茶」,無形之中將其放大了。

於是很多不明就裡的人們依葫蘆畫瓢,按著茶藝老師的方法來泡茶,從而脫離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思考方式。

4、部分商家的銷售技法。

就像前文里提到的,第一道茶湯中,往往包含了茶葉的大量信息。

於是,為了讓你喝到「更好的湯感」,許多商家會沖洗頭道茶,有的甚至會沖洗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久而久之,大家就誤以為這是泡茶的正確步驟了。

《4》頭道茶的「斷案」職能。

頭道茶不一都要喝掉,但若說它是「沒用的一泡」,可就大錯特錯了。

窺一斑可知全豹,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作為一款茶的頭一道,它隱含的信息量可能是驚人的。

比如:頭道茶入嘴後,感受到淡淡的塵土味或其它異味,說明這款茶的儲存環境可能不達標。

如果有焦糊味,可能是工藝出了一點問題,例如炒糊、炒焦的情況。

如果嘗到霉味,說明這款茶在存儲時可能有受潮。

如果茶湯碎茶或碎渣較多,則可能是原料等級不高或者撬茶技術太差...

在普洱茶界,就有人曾戲稱頭道茶為「黑匣子」,淺嘗一口頭道茶,並細細品味裡面的滋味,就能獲得不少辨別茶葉品質的信息,這個方法非常好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pbNWnEBrZ4kL1ViJC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