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青衣祖師級人物陳德霖

2019-05-16     王培俊5188

一、概況:

陳德霖(1862年10月27日-1930年7月27日)生於山東黃縣,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旦角,京劇演員。名鋆璋,號漱雲,小名石頭,幼年先後入全福昆班和三慶班坐科,習昆旦、京劇青衣兼刀馬旦。以唱功著名,人稱"老夫子"。1930年去世,享年69歲。

二、藝術特色:

陳德霖是清代光緒年間以來青衣演員的代表人物,其主要特色在於繼承老派青衣演唱的傳統,偏於陽剛一路,而在唱法上較前人略有變化,是近代青衣重要流派,世稱「陳派」。陳德霖上承時小福,基本遵循傳統唱法,如「八大腔」在慢板中的運用,兼取胡喜祿所設計的新腔,使唱腔剛中有柔,改變了舊式直腔直調的唱法。又首創在唱腔收尾時用甩腔收音,峭拔有力,成為後來青衣常用的唱法之一。陳德霖嗓音高亢激越,圓潤清脆,直至晚年仍保持著優美的音色和充沛的氣力。他吐字講究,發音準確,因幼時曾習昆旦和京劇武旦,身段、武功都很熟練。做工謹嚴端莊,扮演雍容華貴的婦女形象能合乎身份。生平不尚花梢,擅演劇目多為唱工和唱、做繁重的戲,如《祭江》、《祭塔》、《孝義節》、《落花園》、《長坂坡》、《三擊掌》、《探寒窯》、《武家坡》、《三娘教子》《六月雪》、《南天門》等,其中《四郎探母》、《雁門關》中的蕭太后則得梅巧玲的真傳,有出色的表演。其崑劇如《琴挑》、《出塞》等亦負盛名,成為京劇演員以崑劇為基本功的示範人物。中年以後,整理演出了一些冷門劇目,如《蘆花河》、《武昭 關〉、《賀後罵殿》等,不僅豐富了舞台演出,也為後來的旦行開拓了戲路一生輔佐俞菊笙、譚鑫培、孫菊仙、劉鴻升、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岩、高慶奎等名家,所演各種角色均精彩生色,成為他們的得力助手。

三、廣收門徒:

陳德霖收徒甚眾,梅蘭芳、尚小雲、姜妙香、韓世昌、姚玉芙、王蕙芳、王琴儂、黃桂秋等都曾得其親傳,王瑤卿、荀慧生、歐陽予倩等亦多向陳請益。傳人中,梅蘭芳、尚小雲、韓世昌(昆旦)等均自成一家。黃桂秋拜陳最晚,成名於南方,嗓音甜美寬柔,在陳派唱腔的基礎上強調用湖廣韻行腔吐字,幾乎每個音符都清楚地唱出來,而收放處則儘量少用強力是其主要特色。時人亦稱「黃派」。純陳派唱法今已不傳,僅有少量唱片傳世。

陳德霖(前坐者)與(右起)梅蘭芳、王瑤卿、王慧芳、姜妙香、王琴儂、姚玉芙

今天就請大家欣賞一段由京劇青衣祖師級人物陳德霖1929年由蓓開唱片為其灌制的老唱片《探母》,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rfRGwB8g2yegND-D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