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靈霞兩個藝名「小老五」、「鮮靈霞」的由來

2019-09-30     王培俊5188

一、搬家

這種能「蹭戲」的不久,鄭母把家搬到了勸業場附近。對此,小淑雲起初很不高興。後來,她發現勸業場的六樓有個天樂戲院。從此,小淑雲如法炮製,又與「天樂」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這裡,時間一長,她與戲院的管事和演員都混熟了。這樣,她不僅能夠看戲、偷偷地學戲,而且還能到後台充當個「小雜役」,為大家沏茶、掃地、燒水。由於她勤快機靈,因而深得大家的喜歡。

二、賜名

當時,天樂戲院有四個年齡相近的小演員,都比小淑雲大幾歲。她們都是台上當丫環、跑龍套的,和小叔雲相處得很融洽,當然也短不了把她們所掌握的技藝傳授給小淑雲,使小淑雲得到了許多舞台知識。四個姐妹中有時因病、因事而臨時誤場,為了救場,管事便讓小淑雲化了妝上台充數。

想不到,小淑雲第一次上台,便受到觀眾的歡迎。師父見她是個評劇苗子,便乾脆給她取了一個藝名,叫「小老五」。小老五是小淑雲第一個藝名,這年她只有8歲。

三、險象

這個時候,由於「小老五」的二姐有了月工資,鄭家母女生活有好轉。但也是在此時,「小老五」的姨夫因抽大煙使得家裡的經濟每況愈下。他於是花言巧語,將鄭家母女搬到他家居住,目的是想在她們母女身上榨些油水。

不久,竟企圖將「小老五」賣到妓院。鄭母聽後,以死相拼,大鬧一場,帶著兩個女兒搬出了她姨夫的家,來到南市大舞台戲院對面的一條胡同里。這才使「小老五」脫離了險境。

四、厭學

在姨父家居住的那段時間裡,鄭母曾把「小老五」送到一家私塾里去念書。這對「小老五」來說真像坐牢一般。她的眼睛看著書,心早就到了戲院,便常常逃學,並且結識了曾在聚華戲院演出的評劇演員璧蓮花、周紫霞、陳鳳娥、王月仙等人。

這時「小老五」已經能背誦許多戲的台詞,並學會了許多唱段,經過幾年的薰陶,已經十二三歲的「小老五」對於評劇的認識,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和升華。

五、得名

有一天,聚華戲院演出《老媽開嗙》,一位配角演員因病不能上場,「小老五」便以票友的身份補了這個「缺」。「小老五」的配角演得很成功,受到觀眾的好評。

在一片讚揚聲中,一位姓穆的帳房先生說:「小老五,我給你改改名字好不好?就叫鮮靈霞吧!鮮是鮮亮、新鮮;靈是靈芝草,很珍貴呀!霞是霞光萬道嘛!閨女,你看怎麼樣?」「小老五」滿口答應。

六、拜師

此後,鮮靈霞曾先後拜劉寶山和劉兆祥為師,尤其是劉兆祥先生,在鮮靈霞的藝術生涯中產生過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十幾歲那年,鮮靈霞便被聚華戲院姓朱的老闆看中,正式請她登台演戲,從此,鮮靈霞便正式開始了評劇藝術生涯。

作為票友下海的鮮靈霞,聚華戲院是她的發祥地。這時,她雖然從師父那裡學會了幾齣戲,但沒有在觀眾中造成很大影響,這是因為她尚沒有在演出中擔任過主角。

評劇有個傳統劇目叫《井台會》,是《白兔記》中的一折。這齣戲常常作為帽兒戲演出,鮮靈霞從師父那裡學會了這齣戲,扮演劇中的主要人物李三娘。

七、走紅

當時正是冬季,兩天之前,聚華戲院門前就帖出了海報:評劇《井台會》,鮮靈霞主演。到了演出那天,鮮靈霞果然不負眾望,她以精彩的演唱,贏得了觀眾的陣陣喝彩之聲。

《井台會》一炮打響,不僅提高了鮮靈霞的知名度,同時,也為她以後的藝術道路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從此,鮮靈霞便開始紅了起來。

八、情動

又是幾年過去了,鮮靈霞已變成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大姑娘。幾年的時間,鮮靈霞的名氣是和年齡、藝術同時增長的。青春妙齡,正是愛情萌芽時期。

在此之前,鮮靈霞早已認識戲班裡的一個青年演員翁雁樓,翁雁樓原是學京劇的,後改評劇小生。他對鮮靈霞的藝術成長有過很大幫助。鮮靈霞與翁雁樓逐漸有了好感,鄭母也有意讓鮮靈霞和翁雁樓配做夫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xXVhm0BMH2_cNUgw6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