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協人戰「疫」時刻 ▎新冠戰「疫」中的科普尖兵

2020-02-15     科學網

新增確診人數:259、444、769、1771、2102、2590、3235、3887……

這不是一串冰冷的數字,這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武漢、湖北、中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庚子年春節的喜慶被陰霾籠罩。

那不斷攀升的新增確診人數的紅色曲線,像紅色警報一次次在人們心中拉響;疫情迅速蔓延,全國各地、世界各地,都閃現疫魔的陰影。

武漢危急!湖北危急!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打響!

值此萬分危急時刻,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迅速行動起來,匯聚起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強大力量,東西南北、各行各業都積極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

在這些抗「疫」軍團中,有一支中國科協的科普尖兵。他們用科學為人民築起防護牆,用知識斬斷謠言的傳播。

疫魔當前 科普亮劍

病毒是看不見的魔鬼,在肆虐的疫情面前,如何科學救治、如何科學防控、如何科學生活、如何判別謠言與真相……

越是緊急時刻,科普越發重要。人民需要知識、社會需要科普。

自2019年12月下旬網上出現不明原因肺炎信息開始,中國科協第一時間做好科普引導,同時指導湖北省科協開展應急科普工作。截至1月22日春節放假前,科普中國、科學闢謠、中國數字科技館等平台發布「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文章的總瀏覽量超過1.2億。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要部署,在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處領導下,中國科協辦公廳1月22日印發《關於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科普工作的通知》,成立中國科協應急科普領導小組,各部門、各單位迅速行動起來,充分發揮大聯合大協作的協同優勢、科協系統組織動員優勢和科技工作者專業優勢,積極主動配合有關部門和地方加強疫情防控開展應急科普。

截至2月13日,中國科協通過官網、今日科協、科普中國、科學闢謠、科界、數字科技館、返樸、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大觀園、綠平台等平台和各類新媒體,持續普及疫情防控知識、開展科學闢謠,共刊發相關內容報道16646篇,音視頻619個,主持和維護微博話題40個,總瀏覽量超41.1億。

科普中國、科學闢謠平台總傳播量已達33.1億。《團結信任 創新爭先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倡議書瀏覽量達220萬。《戰「疫」有我,為決勝攻堅提供科技志願服務》總傳播量超3438萬。

中國科技館科普資源總瀏覽量達2.77億,其中青少年在線教育「空中課堂」傳播量1.51億。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科學實驗挑戰賽參與場館達到225家。

由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中國科協、中國平安主辦的「健康守護——抗擊新型肺炎鄉村醫生培訓志願服務行動」直播活動,瀏覽量超過1億次。

全國聯動 立體戰「疫」

疫魔在全國肆虐,擺在科協人面前的是一場縱橫交錯的立體戰。

春節假期期間,1月27日,根據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處要求,中國科協應急科普領導小組建立固定聯繫人制度,安排一批以局級幹部為主的固定聯繫人,每日與210個全國學會、32個省級科協對口聯繫指導,並建立每日簡報制度。截至2月13日,共編髮《應急科普工作簡報》18期,發送各省,並在各省科協分管主席群和各省科普部長群兩個微信群保持高頻互動。

在中國科協的統籌指揮下,各省科協發揮一體兩翼作用,動員省級學會行動,指導各地市制定工作方案,組織本地科技工作者、科技志願者和科普信息員參與抗「疫」工作,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工作體系。充分發揮科協系統基層隊伍的動員傳播優勢,各地普遍動員,全面落實中國科協要求,工作直達街道鄉鎮、社區村居線。

天津市科協發動全域科普體系,實現全部234個街道(鄉鎮)、5112個社區(村)的全地域覆蓋,全市8.5萬名科技志願者、4.5萬名科普信息員累計推送科普信息累計1000萬條次。浙江省科協聯合《都市快報》從1月21日起,每日出版5個整版的新型冠狀病毒病特刊,對李蘭娟院士的採訪網上閱讀數突破5613萬,單條視頻觀看6292萬次,全省應急科普工作多次得到省領導肯定。山東省科協通過山東有線電視覆蓋1700多萬家庭,每天10萬多人點播。江蘇南京、無錫、常州科協在全市地鐵線路站台和車廂平台每天滾動播放科普資源。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科協開展雙語科普。

河南省科協動員全省科協系統把疫情防控和應急科普的重心下沉到鄉村、社區基層一線,築牢疫情防控前線堅強堡壘。省科協和南陽市、濟源示範區、許昌市魏都區、三門峽市陝州區科協成立「疫情防控科技志願服務工作隊」,深入基層開展「戰『疫』有我」科技志願服務。

上海市科協與東方廣播中心聯手打造《十萬個為什麼》抗「疫」科普節目,每天上午播出一小時,節目FM端覆蓋53.7萬人,雲端點擊量133萬次。上海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在官方微博設立話題,5天閱讀量32.3萬次。

重慶市科協啟動2020年院士專家進校園「科學防疫」系列在線科普講座活動,首場講座《抗疫時期 如何做好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疏導》,全市38個區縣的300餘所中小學近千名教師在線收聽。

陝西省科協克服印刷廠員工不足、物料短缺、運輸不暢等困難,將5000餘套「新型冠狀病毒」科普挂圖緊急配送至所有市、縣科協。通過各類新媒體平台發布疫情防控信息566條,閱讀量478.8萬次。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協與寧夏廣電傳媒集團聯合開設《非常時期看寧夏科普》《聽權威聲音勿信謠》電視欄目。截至2月12日,電視端上傳科學防疫視頻156條,睛彩寧夏APP上傳防疫科普視頻166個,電視端受益用戶30萬戶、APP端受益人數33.2萬。

專業科普 精準阻擊

科普戰「疫」不僅要打縱橫交織的立體戰,也要針對不同領域,打攻堅克難的阻擊戰。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科協應急科普領導小組每日與210個全國學會聯繫,指導專業科普工作。中國藥學會與國際藥學聯合會發布《適用於藥師和藥房工作人員的信息與試行指南》,發布《醫院藥學工作指導與防控策略專家共識(第一版)》,指導工作人員開展防控相關工作。中華醫學會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發出《新冠病毒感染受關注問題之我見》,回答專業人士和普通大眾最為關心的問題。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專家連夜趕寫的《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正式出版,組建115人的公益心理督導師團隊,為公眾提供免費諮詢服務。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在微信平台「科普課堂」發布《從病毒學的視角聊聊新型冠狀病毒》。

中國製冷學會專家組形成《關於近日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幾點釋疑和建議》。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組織專家發布《關於疫情防控期間飲食安全的消費提示》,市場監管總局官方微信公眾號轉發。

中國數學會會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周曉華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利用流行病學、病毒基因、交通流量等數據,對武漢市病毒潛在感染人數進行估計,預測疫情走勢,為實施干預措施提供參考。

2月8日,《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錢七虎院士向武漢捐款650萬元》這條新聞登上了各大網站的頭條。2月6日,武漢市慈善總會發布的《關於新冠肺炎防控捐贈款物公告第12期》顯示,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監事長錢七虎院士,分兩次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款650萬元。錢七虎院士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發揮黨員模範表率作用,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各全國學會還積極運用專業知識服務復工復產。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開設「新技術、新產品推薦」專欄,幫助會員解決疫情期間生產製造產能及材料緊缺等問題。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發布《新冠疫情對有色行業的影響分析及復工進展》。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前任理事長汪壽陽帶領科研人員完成《積極統籌安排,舒緩疫情對中小企業衝擊》《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進出口形勢的影響分析與對策建議》等16篇系列研究報告,部分報告得到有關領導批示。中國農學會資深會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提出《關於對黑土地聯盟抗「疫」情、落實春耕工作的建議》。中國園藝學會理事長杜永臣研究員撰寫《當前疫情防控對今春蔬菜生產的影響》,闡述應對建議。中華預防醫學會發布《中華預防醫學會關於返崗工作的防護建議,謹記!》。

踐行初心 詮釋忠誠

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處反覆強調,要依法科學高效有序地參與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不搞紙上發動,給基層「幫忙不添亂」。要求下沉兩級,服務賦能,特別是做好對社區和村居的具體指導和服務,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春節期間,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處領導靠前指揮,許多黨員幹部、一線職工放棄休息,加班加點,以紮實的工作作風奮鬥在應急科普第一線。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旗下中科數創團隊、中科科界團隊,打造科普中國、科學闢謠、科界、返樸等多個平台的疫情科普專題,高斯翾、蒙昌樂、徐晶慧、祝磊、郝哲奎、程建蘭、姬姜、宮奧博等同志從春節前就開始加班工作,過年期間留守北京,爭分奪秒發布各類闢謠和科普資訊。

中國科技館閉館期間,任賀春、周明凱、郝倩倩、趙錚、江芸、吳彥旻、趙志敏、齊莉、潘希鳴等同志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的困難,通過永不落幕的數字科技館,策劃製作推出系列疫情防控科普作品,打造青少年「空中課堂」。

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會同企業創新服務中心、科技導報社、科普出版社等單位,積極動員全國學會開展義診和心理諮詢、提供在線課程、提出建設性建議。鄧帆同志提前結束休假,主動承擔起草中國科協向全國科技工作者的倡議書的任務;李偉華同志身處疫區積極堅持工作,與學會服務中心田若松同志、科技社團黨委李鵬超同志一道收集學會信息,編寫工作簡報,協調學會活動。

中國科協科普部作為應急科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張斌、范宣濤、林昀、包晗、劉鑫、李偉元等同志犧牲春節休假時間,落實辦公室工作,及時與有關部委密切溝通,指導科普中國等平台做好工作,收集整理科協系統疫情防控應急科普信息,編制《應急科普工作簡報》18期,協調各成員部門、單位工作,每天忙到深夜。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處心系奮戰抗「疫」一線的基層科技工作者,通過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緊急捐贈2萬隻口罩給湖北省科協系統和醫療機構,捐贈KN95口罩2000隻和一次性醫用口罩1.4萬隻給浙江省、河南省、湖南省、安徽省科技館一線科普工作者。

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工作人員范家旭為了順利接收到某愛心企業捐贈的防疫物資,天還未亮就從家出發,隻身一人等候在中國科技館大門外,頂著凜冽的寒風完成交接任務。他告訴同事:「身雖冷,心卻熱」。

身冷心熱,是每一個科協人的感受。「研當以報效國家為己任,學必以服務人民為榮光。」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中國科協這支科普尖兵不畏艱險、衝鋒在前、踐行初心、詮釋忠誠!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編輯整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dhSSHABgx9BqZZIoW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