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任芳言
前幾日,武漢兒童醫院確診兩例新生兒患新冠肺炎,其中最小確診的寶寶出生僅30小時。
消息一出,不少人擔心:新冠病毒是否存在母嬰垂直傳播?確診孕婦要不要終止妊娠?
2月13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機構的研究者在《柳葉刀》發文,對9名患新冠肺炎孕婦的回顧性分析顯示:未發現新冠病毒存在母嬰垂直傳播現象。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醫三院院長喬傑在同期評論文章中表示:在目前如此嚴峻的形勢下,這項研究對於新冠肺炎的防治有重要價值。
不過,由於更易感病毒且樣本較少,孕婦和新生兒應成為預防感染的重點關注對象。
孕晚期產婦未發現垂直感染
最新研究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9名孕婦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由來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等機構的科研人員完成。
9名患者年齡在26~40歲,入院時孕周在36~39周,無人患糖尿病、慢性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等。
感染新冠病毒後,9名孕婦出現的臨床症狀與未懷孕者類似,包括發燒、咳嗽、肌肉痛、嗓子痛等。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鼻插管和經驗性抗生素治療,6人接受抗病毒治療。
9名孕婦患者的臨床信息
由於樣本量較少,陰道分娩是否存在母嬰傳播風險還未確定,因此對9名孕婦全部進行剖腹產。孕婦中有4例早產,但與新冠病毒無關;1例有嚴重先兆子癇,1例有胎膜早破。
6名患者的羊水、臍帶血、新生兒咽拭子和母乳樣本均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全部呈陰性。樣本均在剖宮產手術室現場採集,確保不受污染。
目前,所有新生兒未出現臨床症狀,無需特殊兒科治療。
研究人員認為,目前沒有確切證據表明,孕婦感染新冠病毒可導致新生兒嚴重不良後果,亦未發現子宮內垂直傳播引起的胎兒感染。
早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報告1名新生兒在出生後36小時咽拭子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對此,最新研究主要負責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教授張元珍在答覆《柳葉刀》時指出:
「該病例許多重要臨床信息的細節介紹不詳細,因此不能從這一單個病例中得出能否發生宮內感染的結論。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應該繼續特別關注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孕婦所分娩新生兒的防護,以預防新生兒感染的發生」。
孕婦和嬰兒乃高危人群 隨訪很重要
同期《柳葉刀》配發了北醫三院喬傑院士(未參與上述研究)的評論。
「儘管樣本量較少,但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此次刊發的研究對感染新冠病毒的孕婦有重要意義,研究結論也與先前臨床分析一致。」喬傑表示。這項研究為了解妊娠期新冠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妊娠結局以及垂直傳播的可能性提供了重要線索。
喬傑還將新冠病毒與SARS進行了比較。SARS孕婦患者更易出現不良母嬰併發症,如自然流產、早產、宮內生長受限等。但與SARS相比,現有研究觀察到的感染新冠病毒的孕婦,更少出現併發症和不良妊娠結局。
不過,喬傑也在評論文章中提到,應將孕婦和新生兒視為關鍵高危人群。「由於病例數少且研究期短,應進行更多隨訪研究,以評估產婦及胎兒的安全性及健康。」
她還強調,應將疑似和確診感染的孕婦及新生兒隔離在指定地點。分娩後至少14天內不應進行母乳喂養。
建議不要盲目「一刀切」終止妊娠
前幾天,新冠病毒可能存在母嬰垂直傳播的消息,引發不少人擔心。
確診新冠肺炎的孕婦要不要終止妊娠?
除了《柳葉刀》最新研究給出初步結論,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黃荷鳳等專家此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也表示,「目前尚無臨床資料證實孕期感染新冠病毒會導致胎兒畸形和其他風險」,因此對於感染新冠病毒的孕早期患者,不應盲目地採取一刀切「終止妊娠」的方案,建議根據輕重症進行個體化處理。
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副研究員丁國蓮給出如下建議:
首先,如果是輕症患者,應當儘量採取相對溫和的治療方案,避免使用對胎兒有損的藥物。
其次,孕婦往往需氧量更高,因此要更加重視對孕婦低氧血症的監測,一旦發現缺氧應儘早干預,及時予以糾正。
同時,孕產婦處於對營養和心理存在特殊需求的時期,因而更要注意供給充足的營養,以及良好的環境和心理支持。
對於孕產婦和嬰兒的保護,國家層面也推出相關舉措。論文發布前一天,國家衛建委官網公布了各省(區、市)新冠病毒感染疑似或確診孕婦產檢和住院分娩定點醫院名單。其中省級117家、地市級428家、縣區級1274家。
參考資料: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0-3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5-2
https://mp.weixin.qq.com/s/mTAqQT0TjfGCV5BIx9hnvA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NLxPXABgx9BqZZIYwH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