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窩孩子不同爸、弒夫式育兒....動物界的育兒方式顛覆你的想像

2019-05-07     成都新教育

我們人類被稱作「高級動物」,與大猩猩、長臂猿、合趾猿同屬人科的靈長目動物。

既然同屬於動物界,其他動物們也會有我們那麼大的育兒壓力嗎?不同動物們的育兒又有什麼不同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喪偶式育兒代表:獵豹媽媽

獵豹幼年時可愛,成年後優雅。但是它們的處境相當艱難,在野外獵豹幼崽的成活率只有5%。

因為雄獵豹管生不管養。獵豹母親既要捕獵提供食物,又要保護幼崽們不被獅子或鬣狗殺死,育兒壓力巨大。結果便是,許多雌性獵豹一輩子都沒能養活一隻幼崽。

獵豹的種群能勉強維持下去,是因為偶爾種群內會出現一些「超級媽媽」(一輩子能把兩隻獵豹養到成年的,就算獵豹里的超級媽媽)

而有的獵豹能力強到不但能養活自己的幼崽,還能順手養活別人的幼崽。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大草原上,曾經有一隻被人類起名叫 Eleanor的超級媽媽。當時成年獵豹里10%是她一手養出來的。

被誤會的弒夫式育兒代表:螳螂媽媽

看著《黑貓警長》長大的我們這一代,對一個情節印象都很深刻——

一隻母螳螂吃掉了她的新婚丈夫,經過黑貓警察調查之後,大家卻發現這是螳螂家族獨特的習俗,因而原諒了「嫌疑犯」。

因此我們便有這樣的認知,即吃掉配偶是螳螂交配活動的一個環節,雄性為了下一代會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螳螂是廣食性的掠食者,基本上什麼活物都不會拒絕,只要能抓住。不管是昆蟲、蜘蛛,還是青蛙、蜥蜴、老鼠或者鳥,都在螳螂的捕食記錄中。雄性螳螂對於雌性來說,也可以算是美餐一頓。

但雌性螳螂只要日子過得去,就不會太為難雄性,即吃得好、營養足的雌螳螂,她們基本不吃配偶。因此對於餓得兩眼發直的雌性來說,雄螳螂是千里送晚餐,禮輕情意重;但是對不那麼饑渴的雌螳螂來說,真不缺這一口吃的。

慢慢地,雄性也會多長個心眼,找准衣食無憂、溫柔嫻淑的對象出手。有研究表明,營養充足的雌螳螂釋放的信息素對雄性的吸引力更大。

同母異父育兒代表:熊媽媽

熊的生理構造與自然界絕大多數動物都不相同,母熊在懷孕的時候,並不影響其繼續受精,因此熊媽生的一窩孩子可以是不同熊爸的,熊的兄弟姐妹很多是同母異父。

熊媽生崽後不僅不需要熊爸承擔育兒責任,在野外雌性熊還會通過趕走雄性熊以保護幼崽,因為雄性熊易把幼崽當成對手並試圖殺死它。2014年,瑞士一家動物園就因為讓一隻棕熊寶寶和其熊爸爸共處一室,而遭到動物保護協會的猛烈抨擊。

(小熊:媽媽救我!!)

把屎把尿育兒代表:考拉媽媽

一窩孩子不同爸、弒夫式育兒....動物界的育兒方式顛覆你的想像

長輩們以前為了凸顯自己育兒的艱辛常愛說:「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養大,你卻.......」

然而在動物界只有考拉才是最有資格說這句話的,因為考拉媽媽真的是喂考拉寶寶吃屎養大它們的。

為了讓小考拉獲得消化桉樹葉的能力,考拉媽媽會從肛門分泌出半流質的、消化過的桉樹葉作為小考拉從哺乳到吃桉樹葉期間的過渡。這種輔食雖然是從肛門出來的,但成分和常規的糞便還是相差很大的,所以也沒想像中重口味啦~

泥石流育兒代表:熊貓

熊貓媽媽,若生了兩隻幼崽,大多會拋棄一隻,只撫養其中一隻。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寶寶發生一點點小事情,都會一驚一乍的。若是遇到好吃的東西,呵呵,「孩子是什麼?」

別看它塊頭大,育兒能力實在有限。若不是有人幫忙,真不知道現在還能剩下幾隻大熊貓!

一窩孩子不同爸、弒夫式育兒....動物界的育兒方式顛覆你的想像

這,就是熊貓媽媽,外力幫助下才得以保存的珍惜物種。

懷孕艱難型代表:大象媽媽

人類懷孕的苦處很多,從早孕反應到孕後期的徹夜難眠。然而動物界的媽媽懷孕也是不太容易。

比如作為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要生一個小象崽,可是要懷上22個月,整整快接近兩年的孕期。並且象寶寶剛落地就有100多公斤重,可想這22個月孕期,象媽媽會有多辛苦。

爸爸育兒型代表:達爾文蛙

上文介紹的各種動物的爸爸,要麼是交配完就不負責地跑了,要麼就是不僅不承擔撫養的責任還要虐待孩子。但是我們動物界的爸爸也是有育兒優秀代表的。

達爾文蛙主要由雄蛙擔負撫育幼蛙的任務。達爾文雌蛙產下卵後,雄蛙用舌頭把卵捲起咽到聲囊里,之後雄性達爾文蛙則繼續進食,直至最後孵化,當蝌蚪長到沒有尾巴時,雄蛙便張開嘴,讓蝌蚪們跳出去。而雌蛙在產卵後便會揚長而去,不再承擔任何責任(瀟洒的媽媽)。

怎麼樣?看了這些動物的育兒方式,是不是覺得養娃不易,是放之整個動物界皆準的的法則呀。

喜歡這樣有趣的科普文嗎?點贊或留言告訴老唐吧,讓他去收集更多好玩有趣的冷知識來告訴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NYtM2wB8g2yegNDeT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