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務,父母在崩潰

2019-09-25     成都新教育

當孩子開始自覺自主地幫助父母做事時,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很欣慰。但是如果孩子做事的後果是以下這樣,不知道你還樂的出來嗎?

前段時間的一則熱門新聞,杭州一名6歲小男孩因為要自學垃圾分類,將媽媽限量版護膚品、化妝品全當垃圾分類了:口紅掰斷、精華液倒掉......

相信只要是女性看了都能感受到那種心疼,這些護膚、化妝品都價格不菲,加起來得好幾萬吧,就這樣被當垃圾分類了。不過這位媽媽不要過於難過,因為你不是一個人:

深圳市有個4歲的小萌娃,因為幼兒園教導孩子要幫媽媽做家務,於是看到媽媽梳妝檯上那一堆油膩膩的瓶瓶罐罐,就抱進了洗衣機,被洗得乾乾淨淨,一滴都不剩呢:

看著這一地的海藍之謎、萊珀妮、YSL、TF、CPB、香奈兒、紀梵希、Dior……價值3萬元的化妝品全沒了。

爸爸們,不要幸災樂禍哦,孩子們也不會對你們手下留情的。攝影愛好者劉展耘的父親節禮物就是:女兒將他的相機全部洗的乾乾淨淨的!

起因是父親節到了,女兒覺得應該送給爸爸一件禮物,但是自己又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禮物。於是女兒就決定為爸爸做一件事情,爸爸是一位資深的攝影愛好者,家中的相機很多。女兒感覺時間長了,相機上面肯定會落有灰塵,於是便給相機洗個澡,相信爸爸看到煥然一新的相機,肯定會非常高興:

不知道爸爸會不會高興,反正我們旁人看了都覺得肉疼。若你遇到類似情況會怎麼辦呢?教訓孩子,可孩子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幫助父母,是為了給父母準備驚喜啊;誇獎孩子,損失了幾萬元,反正我是笑不出來,也夸不出來。

哎!面對破壞力極強的孩子,我們究竟該拿他們怎麼辦呢?

孩子的破壞力為什麼這麼強?

孩子的某些行為,在我們大人眼裡是在「破壞」,但如果我們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更像一種探索、一種創造,他們只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去探索和發現的雙手。

隨著年紀的增加,能力的增長,孩子的好奇心也開始不斷飆升。生活中有趣好玩又讓人搞不明白的東西真是太多了:

媽媽在擦什麼?為什麼口紅一塗上就會變顏色?

爸爸在修什麼?嘭嘭嘭的響,聽起來好有意思

鬧鐘怎麼一直在轉在響,裡面是有什麼東西嗎?

水一直流一直流會怎麼樣呢?

.......

孩子小腦袋裡的問題嗖嗖嗖的一個接一個,為了搞明白,他們就會不斷地模仿,不斷地嘗試。這種超強的模仿力加上爆棚的好奇心,往往會造成難以收拾的後果,在大人眼裡,就成了赤裸裸的搞破壞。

孩子搞破壞還有一個原因是孩子想通過極端方式發泄不滿情緒,比如,孩子遭受到某種挫折或批評,心理壓抑失衡又找不到排解之法,就可能通過破壞行為來進行發泄,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面對破壞行為,家長該持有什麼態度呢?

尹建莉老師在其所著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就講述了她的處理方式——

尹老師新買的一瓶面霜,就被當時只有兩歲多的女兒圓圓給「破壞」了,小傢伙將面霜抓出來,抹到臉上、鏡子上,而且嘴裡也有。

當尹老師發現時,圓圓臉上一瞬間浮起害怕的表情,尹老師趕快笑著對她說:「沒事,別動,媽媽給你拍張照片!」拍完照後,尹老師一邊給孩子清理,一邊循循善誘,告訴孩子這個面霜雖然聞起來很香,但是不能吃,然後手把手地教孩子正確使用面霜的方法。

尹老師解釋道:如果家長看到這種「破壞」的潛在價值,知道孩子的自尊比一瓶面霜更重要,知道一次大膽的嘗試能讓孩子獲得一種常識和探索的興趣,就會知道一瓶面霜被孩子破壞了,有可能比它搽到臉上更有價值——這樣想的話,心中還會有不快,還會發脾氣嗎?

對於孩子這些無意識的「破壞」行為,家長要做到淡定,並且充分利用孩子的每一次破壞,利用這個生動的現場教給孩子他的哪些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孩子在這種場景下能夠形成很深刻的認知和記憶,以後在探索的過程中就會進行連鎖思考,減少破壞行為,而且這樣的引導也不會影響到孩子珍貴的探索欲。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一瓶面霜我也不會心疼,可是幾萬元的化妝品,我實在是捨不得。那麼以下的建議您可以採納哦:

1. 在合理的範圍內給孩子創造探索的空間

家長要教給孩子使用物品的正確方法,讓孩子知道不同的東西作用是什麼,應該在使用中注意什麼。比如,教孩子區分易碎物品和貴重物品,什麼東西需要輕拿輕放,哪些物品可以隨意折騰等。

2. 讓孩子體驗後果,學會珍惜

孩子損壞了東西之後要和他一起清理「戰場」,讓孩子看到物品無法還原的樣子,明白覆水難收的道理,如果孩子把玩具弄壞了,家長要和孩子一起修理好。如果孩子把書撕壞了,家長也要和孩子一起粘起來。

3. 利用舊物滿足孩子好奇。

家長可以充分利用家中的廢舊物品,和孩子一起動手「破壞」它,既能滿足他的好奇心,又能提升他的動手能力。此外,爸爸在家修理東西,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也可以讓孩子來觀摩學習或者打打下手哦。

4. 貴重物品要放好。

價值不菲的物品,家長最好還是妥善保管為好,該上鎖上鎖,該放高處放高處。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家長不要急於以一種成人世界的思維和標準來限制、規範孩子,不如」縱容「一下孩子,讓他們探索,讓他們試錯,讓他們創造,這樣也是一種教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KGL120BMH2_cNUg57i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