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四下基層」要走到群眾的心坎上

2023-11-16     宣講家網

原標題:時評:「四下基層」要走到群眾的心坎上

「四下基層」是黨密切聯繫群眾的實踐創造,是高質量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第二批主題教育在基層開展,多處在推動改革發展的主戰場、應對矛盾風險的最前沿、聯繫服務群眾的第一線,同群眾聯繫更直接、群眾期待解決的問題更具體。廣大黨員幹部要切實讀懂「四下基層」蘊含的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站穩群眾立場、踐行群眾路線、解決群眾關切,推動工作往實里做、往百姓的心坎上做,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民生答卷,推動主題教育見行見效。

這是9月27日拍攝的大理蒼山及山腳下的民居和田野(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照片,大理(雲南),2022年9月28日

宣傳宣講下基層,「台上」變「台下」,重在接地氣、聚民心。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政策主張」變成「群眾自覺行動」,這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目標和任務。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站穩群眾立場、講好群眾語言,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解開群眾思想上的「扣子」,讓黨的方針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群眾語言是理論宣傳走進基層群眾的最好「中介」。唯有在理論宣講中細悟「為民情懷」,找准「出發點」「突破點」「落腳點」,以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方式,將「理論話語」轉換成「群眾語言」,以「大眾話」促「大眾化」,用「小故事」講「大道理」,真正把黨的初心連到民心上,把「黨的好聲音」傳遞到群眾身邊,才能真正將黨的創新理論轉化成為民造福的強大思想武器,讓人民群眾衷心擁護、自覺踐行黨的正確主張。

調查研究下基層,「腳力」變「能力」,重在察實情、匯民意。調查研究是「四下基層」的重要路徑,只有眼睛向下、腳步向下、身子向下,傾聽群眾呼聲,摸清社情民意,才能切實察實情、出實招。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走出機關大院,深入基層一線,從「身掛露珠」「腳踩黃泥」中獲取那些在辦公室難以聽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為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要通過「包鄉走村」「黨群連心、網格走親」等聯繫服務群眾機制,主動沉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和單位,「把脈問診」「解剖麻雀」。唯有不斷在調查研究中汲取「利民之計」「民生要術」,既「入乎其內」,把情況摸清搞透,又「出乎其外」,把對策提實提准,才能有效解決改革難點、發展堵點、民生痛點問題。

信訪接待下基層,「上訪」變「下訪」,重在治源頭、解民憂。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樑,是直接了解民情、體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這就要求黨員幹部要把信訪工作做到基層,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用心聽民聲、解民憂、紓民困,著力化解一批容易引發信訪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及問題隱患。信訪系民生。要秉承「民生無小事」的理念,敢於直面當前群眾生活普遍存在的上學難、看病難、居住難、就業難等民生問題,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力求早發現、早干預、早化解。只有通過定點接訪、重點約訪、帶案下訪、專題回訪等方式,著力從源頭解決群眾訴求問題,做到事事有回聲、件件有落實,才能切實把矛盾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讓百姓在「家門口」感受到主題教育的成效。

現場辦公下基層,「會場」變「現場」,重在解難題、圓心愿。幹部的身子「沉下去」,群眾的問題才能「浮上來」,才能真正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這就要求黨員幹部要把「四下基層」作為落實工作、為民辦事的有力抓手,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倡導「馬上就辦」,推動領導幹部定期到基層現場辦公。唯有變「會場端坐」為「直奔基層」,變「被動服務」為「主動上門」,用「走心」換「民心」,以「實幹」求「實績」,把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的實際成效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重要標尺,做到發現問題在一線、化解矛盾在一線、工作落實在一線,才能在「四下基層」工作作風的引領下,打通為群眾服務「最後一公里」,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成效。

作者:邱有昆 宋國興 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玉屏街道魁閣梁子縣政務服務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cf3ad4da796105eae81c20b983a7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