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七十五載長歌奮進鑄輝煌

2024-10-08     宣講家網

圖為9月25日拍攝的天安門廣場「祝福祖國」巨型花籃。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正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

75年長歌奮進,中國經濟實力空前躍升。時間鐫刻不朽,奮鬥成就永恆。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國經濟創造了波瀾壯闊、驚天動地的歷史。看總量,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679億元攀升至2023年的126萬億元以上,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看GDP,1952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119元,經過努力發展,2023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13400美元,我國躍升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看綜合國力,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比重很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1979—2023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24.8%,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以及外匯儲備第一大國……一路走來,中國從一個貧窮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躍升為全球經濟強國,實現了從世界體系邊緣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華麗轉身,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

75年長歌奮進,中國科技成果星光閃耀。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始終高度重視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逐步實現了從追蹤跟跑到並跑領跑的歷史性轉變。數據佐證,2023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規模達33278億元,比1991年增長233倍,年均增長18.6%,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家;1991年以來,我國按摺合全時工作量計算的研發人員總量增長了10倍,2012年突破300萬人年,2013年超過美國,至今穩居世界第一。另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實踐充分證明,今天的中國,創新能力強、發展後勁足,已然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正向著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75年長歌奮進,中國民生福祉持續增進。治國有常,利民為本。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始終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矢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218元,扣除物價因素比1949年實際增長76倍;2023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0.66億人,比1989年末增加10.09億人;2023年,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在校生分別為1.6億人、4542萬人,是1949年的6.4倍、103倍,基礎教育各學段的普及程度已經達到或者超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隨著時代的進程逐漸豐滿,伴隨著國家的發展不斷改善。75年砥礪前行,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75年風雨兼程,75年滄桑巨變。新中國在經濟實力、科技創新、民生福祉等方面的輝煌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懈奮鬥的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生動展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繼續書寫新時代的輝煌篇章,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勇前進,共同築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戴治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7f79035712a71076fb4fb1381a89e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