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用開篇寶地,C媽說個事兒!
今天10點高端功能性童裝,白菜價直播!
昨天我就說了,最打動我的,就是創始人的理念:
童裝不該成為奢侈品
希望每個孩子、在盛夏的每一天,都能穿上高端面料。
天天看著孩子熱成狗,心理過不去;件件都買高端面料,錢包受不起的。
再過2小時,魚和熊掌,你就可以兼得啦!
沒挑好款式的,趕緊看昨天預告吧《要命!只有一次機會咋辦?高端功能性童裝秒殺,咱只有三小時!沒補票可能了 》
對了後天還有男/女裝直播,一個活躍在國際賽事&國內熱播劇里的輕奢品牌,哈哈,我也不廢話了,同放在前面文章里了。
兩場直播這次都只有上午一個場次,提醒一波預約~
大家好,我是C爸,今天這篇又是我寫的!
今天主要是提醒大家一個夏天特別重要的事兒!
也是巧了。
上周末微博剛看了個熱搜 #我的臉被隱翅蟲毀容了#。
這兩天,就在家裡看到了「本尊」!!
難不成是帶娃下樓玩帶上來的?還是哪個窗沒關好飛進來了!
趕緊檢查下倆娃,幸好是沒什麼事兒。
幸虧C媽出差了,是善良的我留在家。
要她在,就憑她那見蟲子就拍死的暴君性子,非得惹了大禍!
別嫌我大驚小怪。
如果你看過熱搜,或者之前不幸「中招」過,就一定知道有多嚇人。
一旦和這小小的蟲子親密接觸過後,你很可能變成這樣:
(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想要查看的朋友可左滑)
後者這樣:
甚至這樣:
嘶~看得肉疼!
這隱翅蟲到底啥來頭?小小一隻毒性竟然這麼大?
今天,咱就好好「扒一扒」它!
另外,現在這個時節,本就是各種蚊蟲大軍齊上陣的時候。
除了隱翅蟲,其他一些常見的比如 蜱蟲、紅火蟻等,也是防不勝防。
夏天孩子們戶外活動的機會又多,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中招。
所以,借著這個機會一併來給大家提個醒。
01
隱翅蟲
隱翅蟲,其實是一個品種範疇非常大的科目,並不是所有的隱翅蟲都有毒。
準確來講, 真正有毒能引起像上面那種皮膚損傷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品種,叫做毒隱翅蟲。
外形有點像黑色的螞蟻。長這樣:
(所以我家發現的那隻就是它沒錯。 )
每年的 6-9月是毒隱翅蟲最活躍的時候,它們喜歡 悶熱、潮濕、有雜草的環境。
所以,帶娃在戶外玩耍時,你可能會在草叢、樹林裡見到它。
另外, 它還有趨光性。室外的路燈、屋子裡的燈光,甚至是晚上玩手機的光亮,都可能把它吸引過來。
我家是住3樓,沒準就是窗戶沒關好的時候被亮光吸引飛進來的。
朋友們,不見得住高層就沒事啊。管你三層還是三十層,在它眼裡,一視同仁!
雖然毒隱翅蟲身體很迷你,大概也就10mm左右, 但它體內卻有極強的酸性液體。
有研究稱, 毒隱翅蟲體內的酸性毒液PH值在1-2。
這什麼概念?已經是強酸的範疇了呀。
怪不得毒隱翅蟲還有個名字,又叫 飛行的硫酸。
其實大多數時候,它並不會主動去「招惹」人類,只是爬行的時候可能會有少量的毒液殘留。
但問題就在於, 我們看到身上有蟲子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拍打或者是用手指彈開。
這一拍/彈不要緊,很可能就弄破了毒隱翅蟲的身體, 導致酸性毒液直接滲出沾到我們的皮膚上,造成下面這種情況:
輕則皮膚出現條狀或點狀水腫型紅斑,有瘙癢或灼痛感。嚴重則出現密集的水泡或膿包,撓破後可能會感染。
(圖片我就不再展示一遍了,上面左滑查看)
傷口即便癒合也會留下 褐色的瘢痕,而且很可能持續時間會比較長。就像開篇網友分享的那樣。
發現隱翅蟲後如何處理呢?
C爸提醒:
1、一旦發現自己或者孩子身上有隱翅蟲,輕輕吹走,千萬不要去拍打。掉落之後,多墊上幾層衛生紙或者戴上手套去處理。
2、用肥皂水清洗一下剛剛和蟲子接觸的部位,避免因為爬行時少量毒液殘留引起的皮膚炎症。
3、如果手比腦子快, 已經拍了咋辦?
同樣先用肥皂水清洗一下皮膚,然後可以用 爐甘石洗劑清洗一下接觸部位,有緩解瘙癢的作用。
如果 皮膚腫脹嚴重、或者出現潰破感染等情況,建議 及時就醫,在醫生建議下使用抗組胺 /抗過敏藥物。
4、同時也要注意,家裡通風紗窗不要留有縫隙;晚上睡覺也別開著燈。這樣,即便家裡不慎飛入了隱翅蟲,也能最大限度避免蟲子被燈光吸引到孩子周邊。
02
蜱蟲
相比於隱翅蟲, 蜱蟲媽媽們可能更了解一點。
因為每年一到春夏季節,門診就會有很多患者,而且也會有相關的新聞曝出:
青島一家醫院連續接診了 20 多名病人,均是被蜱蟲咬傷,有幾例病情較重的,身體各項器官出現衰竭,其中有 4 例甚至不幸身亡!
遼寧大連的4歲男孩嘉嘉去野外遊玩時,被一隻蜱蟲鑽進後腦勺的皮膚里。幸好家人發現及時,立即送醫,醫生成功將蜱蟲取出,嘉嘉未出現其他嚴重症狀。
江蘇一個 3 歲寶寶,右邊耳朵老是疼痛。去醫院檢查後發現,一隻蜱蟲鑽進了孩子的耳道,吸血後的它已經脹大,並且在裡面產卵!
蜱蟲在夏季活動尤為頻繁,常出現在草叢、灌木叢等植物茂密的地方。
所以, 喜歡去草叢、樹林玩耍的孩子更容易成為蜱蟲的目標。
蜱蟲的體型很小,有的僅 2、3 毫米。
它「攻擊」人的方式,主要是 附著到皮膚上吸血,吸血之後會明顯脹大,看上去就像一顆黑痣。
如果藏在孩子的衣服下面、頭髮裡面,真的是很難發現。之前還有新聞報道, 9歲女孩被蜱蟲鑽進頭皮吸血1個月才被發現。
大多數情況下, 被吸血之後都是紅腫、酸痛這種症狀反應,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它的嚴重性。
因為蜱蟲不像蚊子,叮完人就走,它會長時間的附著在皮膚內, 時間長了,就可能傳播森林腦炎、萊姆病等各種病原體,引起嚴重疾病。
有項研究發現,在被叮咬附著超過72小時的15名患者中, 有3名被檢查出萊姆病。
一方面,蜱蟲很小,本身就難以發現。另一方面,孩子又還小,可能無法清晰的表達自己的不適。
所以,作為家長來講,我們真的不得不妨。
那麼, 如果發現孩子被蜱蟲叮咬,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
C爸提醒:
1、發現被蜱蟲叮咬 千萬不能硬拽或拍死,因為蜱蟲的嘴有倒刺,刺入皮膚後很難被拔除。
處理不當很容易折斷蜱蟲的口器,還會刺激蜱蟲分泌出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
2、正確的方法是 用細口的鑷子或鉗子夾住蜱蟲的頭部,然後垂直向上拔出。
注意不要夾腹部!如果刺入比較深或不易取出,那還是直接到醫院來吧。
3、取出蜱蟲後,用 酒精給傷口消毒。
4、回憶、評估被叮咬的時間,諮詢醫生看是否需要進一步的預防、檢查和治療等。
03
紅火蟻
紅火蟻,可不是一般的螞蟻。
習性兇猛,繁殖力和競爭力都很強,是全球公認的最具危險性的入侵物種之一。
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攻擊性強、叮咬毒性大!
紅火蟻體內含有一種類鹼性的毒素。
一旦我們被咬傷,毒液會注入我們的皮膚,導致出現 紅斑、水泡、硬腫,有瘙癢感和燒灼的疼痛感。
水泡如果破裂,還容易引起感染。
前幾天,皮膚科一同事接診過一例意外咬過,一米八幾的大漢晚上被疼哭了。他說鑽心的癢,一抓還鑽心的疼,折騰的整夜整夜睡不著來了醫院。
這要放到孩子身上還得了?真是聽一聽都覺得難受的程度。
更嚴重的是,如果是被叮咬的太多,還可能出現 胸悶、呼吸困難、噁心甚至是過敏性休克等等。
有數據顯示,紅火蟻目前在四川、福建等東南部地區比較常見。
有沒有附近的同志?一定要做好防範啊。
尤其是在戶外如果看到這種小土堆,提醒孩子遠離再遠離,因為它很可能是紅火蟻的老巢!
如果不幸被咬,怎麼辦?
C爸建議:
1、用 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保持傷口清潔,防止孩子抓撓、摳破水泡。
2、拿濕毛巾冰敷,或用 類固醇的藥膏外敷,緩解瘙癢和疼痛感。
3、被咬後出現頭暈、呼吸困難等劇烈症狀時,請立刻就醫,別耽誤就診時間。
做好防護最重要
夏天氣溫高,各種昆蟲都卯著勁兒的刷存在感呢。
今天是挑著後果嚴重的幾個,給大家提了個醒。
對付得了三種,對付不了所有。所以,做好預防才是最重要的。
帶孩子出去玩,一定要注意:
第一,注意穿衣和遮擋。
如果要進草叢、樹林茂密處,建議穿可束口的長袖、長褲以及不露腳趾的鞋。低齡孩子,千萬不要穿「開襠褲」。
第二,提前噴塗防蚊液等驅蚊蟲產品。
花露水一般是不管用的,要用驅蚊產品!
第三,戶外活動結束後及時檢查衣物和孩子的皮膚有沒有異常。
最後, 大家還遇到過什麼比較少見、對娃有傷害性的「蟲子」以及如何預防、處理,也歡迎在留言區補充。
一起來「漲姿勢」!
(本文圖源網絡,侵刪)
PS:播童裝沒啥稀奇的,難得C媽還能想著我和老丈人,搞了場男裝,這是準備父親節 一次性把我們爺倆一快 打發 了,得,我也先預約了!
。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