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出擊:荀氏引以為戒

2023-09-27     德林社

原標題:監管出擊:荀氏引以為戒

文 | 李德林

玩兒遊戲的時候,大號玩兒廢了,再開個小號接著玩兒。荀建華父子就是這麼想的,他們曾經是億晶光電的實際控制人,未按規定提前披露,套現30億,被監管警示。3年後,荀建華父子故技重施,還想通過IPO再弄近30億。監管再次出擊,荀氏父子沒節制的遊戲結束了。

荀建華在光伏領域闖蕩了30年。2003年花3000萬成立億晶光電。2011年借殼上市,成為A股第一家專業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光伏上市公司。借殼流行業績對賭,荀建華同樣簽署了對賭協議,3年13.62億元凈利潤。荀老闆對賭輸了,負債超過10億元。為了還債,荀老闆將2.35億股億晶光電股權對價30億元,賣了。荀老闆悄悄地走人了,打槍的不要。

30億的交易,控制權出讓,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交易所都知道了,問億晶光電。億晶光電咬著牙撒謊,說不存在控制權讓渡的默契和相關安排。交易所窮追不捨,億晶光電才承認荀老闆轉讓控制權。上市公司虛假陳述,股民發起344起訴訟將億晶光電告了。沒想到,荀老闆跟其子荀耀在2019年成立了華耀光電,業務跟億晶光電重合度很高。

荀氏父子將光伏行業資源大規模傾注到華耀光電,成立3年,業績增長30倍,2021年的凈利潤更是增長6100%。但是現金流卻從2020年的-1.32億元,到2022年擴大到-2.6億元。凈利潤從2020年的323萬,到2022年飆升到2.87億元。現金流不佳,凈利潤含金量不高,很顯然,華耀光電催肥上市心切。可荀氏父子想募集29.05億元。

荀氏父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向著IPO衝刺。交易所出手了,覺得華耀光電上市的市場影響惡劣,終止了他們的IPO之路。到底怎麼回事呢?交易所在審核過程中,發現荀建華存在多起作為被告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的未決訴訟,對華耀光電的經營、聲譽可能產生影響。荀建華還是上演了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的套路。

除了沒有披露訴訟,荀建華在億晶光電30億轉讓控制權過程中,存在信息披露違規,被上交所譴責,被寧波證監局警告並罰款30萬的行政處罰,荀建華作為當時的實控人,多次受到重大監管處罰,對於投資者判斷華耀光電價值和作出相關投資決策具有重要影響,可華耀光電在招股說明書中對荀老闆過去乾的那些事兒沒有進行充分披露。

讓深交所驚訝的是,荀建華父子在上交所的上市公司搞出一堆問題,帶著華耀光電到深交所來上市,媒體對荀建華當年收到的重大監管處罰都進行了報道,對華耀光電發行上市的合法合規性產生了質疑,可在交易所問詢和要求核查前,華耀光電沒有主動向交易所報告、做出解釋,並按照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導致負面輿情持續發酵,市場影響惡劣。

招股說明書是發行上市審核的重要文件,市場和投資者高度關注。華耀光電沒有進行詳細披露荀建華在億晶光電的監管處罰信息,出現重大輿情後也沒有及時向交易所報告。交易所認定,華耀光電、荀建華父子的違規行為市場影響惡劣,具有《深圳證券交易所自律監管措施和紀律處分實施辦法》的第十三條規定的從重、加重處分情形,對荀建華父子公開譴責。

上市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高管,還有中介機構的專業力量。深交所對華耀光電IPO的申報律師事務所君合律師事務所,以及簽字律師石鐵軍、劉鑫,保薦機構銀河證券,以及保薦代表人陳召軍、姚召五等機構和個人進行通報批評,並記入誠信檔案,向社會公開。至此,荀建華玩兒小號的遊戲,以華耀光電以及系列當事人領到處罰而結束。

深交所希望當事人引以為戒,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交易所業務規則,誠實守信。註冊制的核心是任何公司都需要依法充分披露投資者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所必須的信息,保證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和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IPO是經濟運行過程中的資源優化配置,不是圈錢遊戲。面對荀氏父子的遊戲,也許,老百姓會說,他們那都是雞飛蛋打,一場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517fbce4107baa8fea7898249ea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