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頌文「滾雪球」

2023-10-01     德林社

原標題:張頌文「滾雪球」

文 | 張佳儒

假期,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志願軍:雄兵出擊》正在熱映,和電影一起引起熱議的,是演員張頌文。在電影中,張頌文扮演外交官伍修權,無論外貌還是神情,通過其深厚的演技和沉穩的氣質完美還原了角色。

張頌文,幾年前你或許還沒聽過這個名字,今年如果你還沒聽過,說明你很久沒看電視劇了。2023年,掃黑題材的電視劇《狂飆》火出天際,張頌文飾演劇中高啟強一角,精湛的演技讓他的熱度一路狂飆,有網友調侃:「建議查查,不像演的」。

對於張頌文的爆火,有網友形容,「十年頌文無人知,一路狂飆高啟強」。

張頌文的經歷,很像「股神」巴菲特所說的滾雪球:「人這一生要像滾雪球,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哪怕一個很小的雪球,放在上面,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越來越大!」。

初入演藝圈,張頌文抓到的是一把普通的牌,甚至是一把爛牌,畢業三年被七八百個劇組拒絕,試戲被副導演當成反面案例,「他就做不了演員,你看他長得,第一侏儒;第二大腦門,像個猿人一樣。」張頌文回憶。

小小的雪球最終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張頌文是如何做到的?

三年被拒800多次

2000年,張頌文24歲,他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他不僅是全年級年紀最大的,開學後還發現自己是全校學生中最大的,走在路上就有人過來說一句「老師好」。

除了年齡大,廣東長大的張頌文一張嘴就暴露出缺點——普通話非常糟糕,去食堂打飯張口就是餘杭肉希(魚香肉絲),把食堂阿姨急得不行。為了練習普通話,張頌文躲到球場的角落苦練繞口令,把石頭放在嘴裡練習捲舌音。

大學畢業,張頌文在老師和同學的厚望中走出校園,他是專業第一名,想必未來一片光明。沒想到的是,張頌文畢業就失業了,為了找到戲拍,他背著書包,成了北京幾個賓館的熟人。

張頌文可不是去睡大床房的,北京的劇組會集中在幾個賓館,張頌文的書包里背著滿滿的照片,背面寫上的名字、年齡、身高、體重、畢業院校、作品,去敲開劇組的門,把資料放下。他曾回憶,不管多遠跑過來,整個過程十秒鐘左右:

「老師,我過來見組。」

「你把資料放下,可以了。」

第一年,張頌文見了360多個劇組,第二年,自尊心受挫,見了280個劇組,第三年,200多個了無音訊。為了維持生計,張頌文成了北影小區菜市場7點半買菜的人,因為那時候收攤了,菜論堆兒賣。

度過三年,張頌文開始接到群演角色,主角在桌子上吃飯,他坐在另一張桌子上吃飯。張頌文成了話癆,問副導演,「這角色叫什麼名字?他做什麼工作的?多大年紀?什麼人物性格?」副導演說,「你就吃飯就行了,好嗎?你不拍就走吧」。

這很像《喜劇之王》里的一幕,周星馳扮演的尹天仇是個小人物,做群演都要揣摩角色的心理,卻被導演怒斥「不專業」。尹天仇會對著大海喊:「努力!奮鬥!」

把事業規劃到死那天

張頌文像尹天仇一樣努力奮鬥,告訴自己「沒有小演員,只有小角色」,不管在鏡頭外50米、100米,甚至導演看不到的地方,他都會揣摩角色,想好這個角色是怎麼來的,去做什麼,怎麼去做,讓角色更豐滿。

這就是滾雪球中的複利思維,或許一兩天看不到結果,但在時間的複利下,它會給你帶來豐厚回報。關於複利,有一個很經典的公式:1.01的365次方等於37.8,日積月累,會有想像不到的結果。

與《喜劇之王》里尹天仇的結局不同,張頌文憑藉對小角色的琢磨,演藝之路越走越寬,太監,醫生,罪犯等角色都開始找到他,他還得到了知名導演劉偉強、婁燁的賞識。

張頌文回憶,導演第二次找到我的時候說,「我在拍你的時候,不覺得你怎麼樣?因為你離鏡頭太遠了,但是我在後期剪輯的時候,發現你都在自己建設這個角色,所以如果跟你合作,你應該會對角色負責」。

2016年,婁燁導演在《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給了張頌文唐奕傑這個重要角色,張頌文為了符合角色的狀態,增肥30斤,還把額頭前面的頭髮拔了。這部戲讓沉寂已久的張頌文開始得到圈內外的肯定。

此後至今,《隱秘的角落》、《1921》、《狂飆》等熱播,張頌文憑藉精湛演技名聲大振。

初入演藝圈,張頌文抓到的是一把普通的牌,最終卻打出王炸。我們看到他曾經有多麼微不足道,才能理解他的爆紅有多麼驚人。

滾雪球理論中,長坡形容超級賽道,厚雪代表個人核心競爭力,演員這個行業沒有天花板,「沒有小演員,只有小角色」,張頌文的演技已經得到各方肯定,他說他把這個事業規劃到了死那天。

假期,張頌文參演的電影上映,觀眾願意給他掌聲,除了因為他的演技,也是不想讓「流量」掩蓋「努力」的力量。那些被張頌文打動的人,很多人也許是生活中的小角色,但相信只有小角色,沒有小演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cf198c566827eca0e9de4da55c9c165.html